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中國光伏產業主導全球市場 歐盟鼓勵產業回流


2019年2月21日浙江省寧波市一家陽能電池板工廠
2019年2月21日浙江省寧波市一家陽能電池板工廠

中國今年前八個月的出口增幅較往年收窄,特別是受到中國疫情防控“清零”政策及極端天氣、海外需求減弱等多重因素,中國八月的外貿增長勢頭急劇減速,然而中國的光伏產業卻出口成績亮眼。

中國光伏產業主導全球市場 歐盟鼓勵產業回流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7:16 0:00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八個月,中國太陽能電池出口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91.2%,其中對歐洲的出口增長高達138%。由於烏克蘭戰事導致歐洲能源價格上漲,歐洲對光伏產業需求旺盛,生產太陽能電池板的原材料多晶矽價格也持續走高。

中國光伏產業十年以來取得了快速增長,全球光伏組件生產中心已經由歐美轉移至中國。目前,中國是世界光伏產業第一大國,歐洲是中國光伏產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新興國家印度和巴西同樣擁有旺盛的市場需求。歐洲國家產能有限,能源轉型過程中對於中國光伏產品的依賴已經提上歐盟的議事日程,歐洲光伏製造業回流的呼聲同時出現。

烏克蘭危機引發的能源價格上漲促使歐洲考慮能源的多元化,分析認為能源危機是促使歐洲加快推進能源轉型進程的契機。歐洲計劃到2030年停止使用俄羅斯天然氣,40%以上電力將來源於可再生資源。歐盟成員國正在努力提高太陽能發電和風力發電的市場份額,使之成為未來電力的重要來源。

光伏產業諮詢機構InfoLink分析師方思淳表示:“高昂電價影響到一些歐洲光伏工廠暫停生產、調降負荷能力,光伏供應鏈的生產稼動率並無達到滿產。而歐洲也為了應對目前窘境,今年對光伏的需求十分看好,InfoLink預估今年歐洲的光伏組件需求上看70-85吉瓦。”

德國ifo經濟研究所—慕尼黑大學萊布尼茨經濟研究所凱倫·皮特爾
德國ifo經濟研究所—慕尼黑大學萊布尼茨經濟研究所凱倫·皮特爾

德國ifo經濟研究所—慕尼黑大學萊布尼茨經濟研究所凱倫·皮特爾(Karen Pittel)教授介紹說,烏克蘭戰爭爆發後,公眾對可再生能源的接受度再次提高,這不光涉及氣候變化因素,還涉及能源安全問題。凱倫·皮特爾表示:“人們在思考加速能源轉型時會考慮其利弊,好處是更高的接受度、更佳的競爭力,歐盟也更加強調。例如德國正加速創造條件讓(光伏產品)應用過程更快。確實也有弊端,特別是財政因素,還有公眾接受到個人接受在自家安裝設施的問題”。

凱倫·皮特爾提到了德國的一種現象,例如人們接受風力發電理念,但又不喜歡風力發電設備在自家附近。另外,當人們不知道未來回報時,投資可能會更謹慎和猶豫。當然,當化石燃料能源變得昂貴時,可再生能源更加具有競爭力。

中國光伏全面領先

各國為實現減排目標均在大力發展光伏發電,當前全球光伏產能主要集中在中國,分析認為這將進一步加大對中國產品的依賴。國際能源組織的報告顯示,中國佔太陽能電池板關鍵生產步驟的份額已經超過80%,預計到2025年,一些特定關鍵組件所佔份額將超過95%。該數據已經引發了分析人士的警覺,分析人士指出歐洲發展光伏製造業的步伐遠遠慢於中國。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歐盟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中,75%來自中國。

目前中國的太陽能發電和風力發電設備產能已經領先全球市場,並且全面控制供應鏈。國際能源組織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中國擁有全球79%的多晶硅產能,佔全球晶圓製造的97%,並生產了全球85%的太陽能電池。歐洲和北美對太陽能電池板的總需求量超過全球的三分之一,這兩個地區在實際製造太陽能電池板的所有階段,歐洲和北美平均各佔不到3%。

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所研究員亞歷山大·布朗
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所研究員亞歷山大·布朗

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所研究員亞歷山大·布朗(Alexander Brown)介紹說,歐盟領導人對烏克蘭戰爭做出了迅速反應,在應對俄羅斯能源依賴問題上推出了新戰略,但是這並沒有顯示出歐洲能源安全的一大弱點,為此歐盟制定了名為REPowerEU的計劃,目標是2025年將達到320吉瓦的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2030年增加到600吉瓦,目前歐洲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為160吉瓦。

歐洲及北美兩大市場目前嚴重依賴中國光伏產品進口,歐洲本土製造能力遠遠不能滿足自身需求量,歐洲和北美國家開始意識到依賴中國產品並非長久之計,因此正積極尋求供應鏈本地化方案。

亞歷山大·布朗指出,歐洲大量依賴進口中國光伏產品已經引起歐洲政界的關切,這被認為是一種安全上的風險,儘管不像網絡安全威脅那樣威脅到歐洲的基礎設施,中國可能利用太陽能電池板作為撬動歐洲的杠桿。“這確實是一種供應鏈風險,一定程度上給歐洲產業帶來了高昂的代價。未來無論什麼原因,一旦從中國的進口切斷,這會給歐洲企業帶來高昂的代價,並將潛在減緩歐洲太陽能設施的安裝”。

歐洲光伏回流

立陶宛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SoliTek的首席執行官尤里烏斯·薩卡勞斯卡斯(Julius Sakalauskas)在光伏行業雜誌PV Magazine撰文,表達了歐洲嚴重依賴中國光伏產品的憂慮。文章指出,從中國進口產品,有可能受到新一波病毒和物流混亂的影響,還有政治爭端,正如立陶宛所經歷過的一樣。

文章指出,歐盟太陽能戰略具體如何實施應該仔細思考,歐盟委員會如何向成員國分配發展光伏的資金尚不明確,只有長期對生產給予有競爭力的財政支持,歐洲的光伏產品才會恢復,只有建立大規模的產能經濟上才可行。歐盟已經樹立了在歐洲重建光伏產業的戰略目標,不計代價,因為這具有經濟戰略的重要性。歐洲企業不可能在價格上和亞洲企業競爭,生產廠家需要思考可持續、創新的長期解決方案。

亞歷山大·布朗認為,中國短期內主導市場不可避免,歐洲會繼續大量進口廉價的中國光伏產品,同時加快推廣再生能源的進程。從中長期來看,歐洲有減少依賴中國的措施,包括歐洲自建產能,還有歐盟的歐洲太陽能倡議。然而歐洲完全脫離中國供應商是不太可能的,至少可以建立一定程度的彈性,然後建立替代供應鏈。

歐盟委員會本週正式批准成立光伏產業聯盟,該組織包括整個有關光伏產業的多方利益相關者,旨在擴大創新太陽能光伏產品和組件製造技術,加速歐盟太陽能部署並提高歐盟能源系統的彈性。

光伏產業諮詢機構InfoLink分析師方思淳
光伏產業諮詢機構InfoLink分析師方思淳

方思淳表示,市場持續有生產廠家收集與了解非中國製造的海外供應能力。“歐洲人力、電費等生產成本高昂,且電池片設備投資成本高,如何降本將仍是一大考驗。歐洲政策目標將在2025年前在歐洲本土形成20吉瓦硅片、電池、組件產能聚落,然而目前有確定的擴產計劃僅有少數廠家已有開始部署,實際設備訂單仍尚未看見落地,歐洲本土製造若要有所起色,仍需看歐盟今後是否有相關的支持政策。”

相比歐洲光伏產品,中國產品在價格上具有絕對競爭優勢。亞歷山大·布朗認為,自動化和大規模生產可以加強歐洲產品的競爭力。“我認為自動化將是一個重要因素,如果歐洲或其他國家的生產設施高度自動化並達到足夠的規模,這將減輕中國在低勞動力成本和規模經濟方面的優勢。中國生產的太陽能模塊也大量依賴化石燃料能源。如果其他國家的新生產設施能夠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產太陽能電池板,這將大大減少它們的碳足跡,這將是競爭優勢。 這將在未來歐盟引入的機制中得到回報,例如碳邊界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該機制將懲罰進口產品的高碳排放。”

凱倫·皮特爾表示,歐洲生產太陽能電池板的人力成本大幅下降,有助於增強歐洲光伏產業的競爭力,光伏產業回流歐洲需要大量投資,企業需要投入足夠的資本,歐盟的支持和其他國家的投資也是必要的。凱倫·皮特爾以德國為例介紹說,過去很多德國企業積累了足夠的技術知識和經驗,很多企業由於高昂的成本而關閉,但技術知識依然存在。

凱倫·皮特爾說,過去十年間人力成本下降了90%:“我們現在處於這樣一個時期,太陽能電池板必須從中國運輸到歐洲。過去人力成本佔主導地位,運輸還沒有那麼重要,但是在人力成本下降的背景下,運費比以前更重要,這是有無競爭力的關鍵。”

亞歷山大·布朗表示,歐洲和美國在研發方面擁有強大優勢,歐洲、美國和日本與中國合作可以研發效率更佳、生態友好的新產品,當然歐洲政府如果希望在技術層面上競爭,也可以保護歐洲企業或者提供支持。

光伏產業諮詢機構InfoLink的一份報告指出,歐洲存在吸引廠家在歐洲擴產的誘因,主要包括歐洲市場容量龐大、歐盟政策轉向支持本土發展、市場價格接受度高,歐洲製造如果能做出與中國產品的差異化,仍然有機會成為光伏製造巨擘。

方思淳表示,目前歐洲尚未有具體的法案激勵政策,但的確政策的補貼會使得廠家有動力去執行相關的擴產規劃,新技術的切入也可以是廠家彎道超車的一個機會。然而海外原材料供應較不完善、高昂電價、通貨膨脹以及匯率仍將會是未來的隱憂。

中國光伏行業的發展

本世紀初期,中國光伏產業尚處於起步階段,中國光伏產品佔全球市場份額極少,20年間世界光伏產業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光伏產業首先經歷了野蠻生長的階段,到2008年中國光伏產能就已經超過德國,位居世界第一,產能比重佔全球近一半。隨著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的蔓延,中國光伏企業也受到了衝擊。中國國務院在2009年就將光伏產業列入產能過剩行業。2011年以來,美國、歐盟、日本、印度等世界主要經濟體對中國光伏產業展開了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中國光伏產業陷入迷茫期,國內光伏企業惡性競爭不斷,一批中國光伏企業長期虧損走向破產。

中國政府多年對光伏產業加以扶持和補貼,在光伏產業發展初期,各地方政府出於政績考慮,在招商引資時對光伏項目開出了具有誘惑力的優惠政策和貸款條件,光伏企業主要集中於長三角地區,如江蘇和浙江。此外,太陽能電池板生產造成的污染問題引發了居民的大規模抗議。

中國國務院在2013年出台了光伏發電補貼政策,中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由2013年的1900萬千瓦激增到2021年約3.1億千瓦。中國政府自2021年起開始逐步取消對光伏和風電的補貼。

由於中國政府出台的鼓勵政策以及光伏產業的技術創新,十年間全球光伏製造業的平均成本下降了80%,這使光伏製造業產能呈指數級增長,中國光伏組件生產成本具有絕對價格優勢,比歐洲低35%,比美國低20%,甚至比印度低10%。

美國、歐盟和中國均已就控制氣候變暖,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直至達到碳中和設定了目標。拜登當局有意擴大對太陽能的利用,以起實現減少碳排放的目標。美國政府設定的目標是,到2035年,美國全部電力均由太陽能、風能及核能提供,實現零排放。歐盟在202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首次超過化石燃料,歐盟將進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市場份額,太陽能和風能是主要目標。歐盟委員會提出到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將減少50%,2050年實現碳中和。中國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2060年以前實現碳中和。

人權議題

新疆是用於製造太陽能電池板的多晶硅主要產地,產量佔全球一半,中國大型光伏企業在新疆設立了生產基地。新疆所製造的產品同時受到美國和歐洲等國強迫勞動的指控,媒體報導和研究人員指出,中國政府近年來在新疆大量建設再教育營,關押包括維吾爾族在內的少數民族,許多關押人員甚至強制轉移到中國其他省份的工廠工作。聯合國人權高級專員辦事處最近有關新疆的報告指出,中國政府以打擊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為由嚴重侵犯新疆維吾爾族和穆斯林的人權。

美國已經停止從多家新疆企業進口太陽能電池板。與此同時,歐盟有意立法禁止使用強迫勞動製造的產品,目前立法尚處於提案階段,且沒有提到新疆,分析認為該法案一旦通過,可能打擊新疆出口。該法案仍然處於提案階段,未來法案正式生效預計需至少兩年時間,歐洲光伏產業尚有時間調整供應鏈。

方思淳認為,海外市場的非強迫勞動產品需求已經迫使光伏供應鏈之中的硅料逐漸外移到非新疆地區,如四川、內蒙古等地。“歐盟的提案也將促使供應鏈、甚至是供應商、貿易商等企業,提前建立盡職調查需要的內容,這將使得光伏供應鏈更加透明。”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