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歐洲宇航員確定不登上中國太空站 新太空競賽下歐中合作難進行


中國兩批航天員在中國空間站匯合。(2022年11月30日)
中國兩批航天員在中國空間站匯合。(2022年11月30日)

歐洲空間局近日宣布不會將歐洲宇航員送上中國的天宮空間站,歐洲空間局表示與中國空間站的合作在預算上和政治上都沒有開綠燈,歐洲將繼續支持並致力於同國際空間站的合作。歐洲空間局的表態意味著歐洲與中國在太空合作領域的重要項目實際上被無限期擱置。

歐洲宇航員確定不登上中國太空站 新太空競賽下歐中合作難進行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2:30 0:00

目前由美國和俄羅斯等國共同參與的國際空間站已經超期服役,俄羅斯在入侵烏克蘭後確定將在2024年退出國際空間站,併計劃建造自己的空間站。中國天宮空間站是世界上正在服役的另一個空間站,中國邀請已經多國參與中國空間站科研活動,美國沒有加入中國空間站項目。

歐洲空間局是由歐洲國家組成的跨國空間探索和研究組織,總部位於法國巴黎。該組織不屬於歐盟機構,但成員國與歐盟國家高度重合。歐洲空間局在空間探索領域擁有領先技術,不過目前沒有能力獨立將宇航員送上太空,因此需要和其他國家合作。

根據歐盟委員會的設想,歐盟有意建設安全的衛星通訊系統與馬斯克的“星鏈”競爭,法國經濟部長佈魯諾·勒梅爾(Bruno Le Maire)在去年歐洲空間局的部長會議上提出歐洲需要加強團結,共同面對中國和美國的野心。

歐中項目擱淺

歐洲空間局總幹事約瑟夫·阿施巴赫(Josef Aschbacher)在年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正在忙於支持和確保我們在國際空間站的承諾和活動,在那裡我們有很多國際合作夥伴在共同努力。” 約瑟夫·阿施巴赫還表示,現在沒有預算上和政治上的綠燈或者意願來投入第二個空間站,也就是中國空間站。

德國墨卡託中國研究所關注中國科技方面的研究員安東尼婭·赫邁迪(Antonia Hmaidi)表示,與預算相比,烏克蘭戰爭是歐洲空間局停止合作更加重要的因素。安東尼婭·赫邁迪介紹說,歐洲空間局獲得的整體預算增加了17%,同時將確保對國際空間站的經費和支持直至2030年,然而與俄羅斯合作的停止也導致歐洲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成本上升,“歐洲空間局原本希望25%的經費增長,因為在一些領域不能跟俄羅斯合作增加了歐洲空間局的太空探索成本,一些歐洲與俄羅斯的合作項目,比如探索火星的ExoMars計劃已經暫停。”

德國墨卡託中國研究所關注中國科技方面的研究員安東尼婭·赫邁迪(Antonia Hmaidi)
德國墨卡託中國研究所關注中國科技方面的研究員安東尼婭·赫邁迪(Antonia Hmaidi)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歐洲國家面臨幾十年來最為嚴重的通貨膨脹,安東尼婭·赫邁迪表示,歐洲空間局成員國的經費對於更高的通貨膨脹率留有餘地,德國計算了與通貨膨脹相稱的貢獻。

居住在德國柏林的政治學者張俊華指出,歐洲與中國的空間合作項目如果政治上開了綠燈,項目的經費自然會得到批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是最主要的政治因素,中國在背後對俄羅斯提供支持,意味著歐洲將中國視為潛在的敵人。

“航天方面的研究,這個項目本身既可以作為民用來處理,又是可能會軍用的,就是軍民兩用的一個特點,本身就決定了這個項目的複雜性。那麼它處在一個什麼時間、什麼環境下,就更是一個重要的事情。”

歐洲為將宇航員送入中國空間站,雙方已經進行了多年的準備工作。歐洲空間局在2015年與中國航天局簽訂了合作協議,協議規定雙方互派宇航員參加訓練,目標是自2022年起讓歐洲宇航員登上中國空間站。

協議簽署以來,歐洲有數名宇航員前往中國參加了聯合訓練。中國宇航員葉光富2016年在意大利撒丁島參加了歐洲空間局的洞穴生存訓練。2017年一名德國宇航員和一名意大利宇航員在中國海濱城市煙台進行了海上救生訓練,為確保在項目中溝通順暢,這些歐洲宇航員利用業餘時間學習了中文。

失敗的先例

歐洲在本世紀初啟動了伽利略計劃,這是一套獨立於美國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體系之外的另一套定位系統,旨在提供比GPS更高的定位精確度,該系統設計衛星總數為30顆,目前在用的衛星有23顆。

歐洲啟動伽利略計劃得到了中國的積極響應,中國在2003年承諾注資2.3億歐元用於該項目,約等於預算的五分之一。由於伽利略定位系統能提供較高精度可能被用於軍事目的以及中國的參與,導緻美國與歐洲關係一度緊張。中國在退出伽利略計劃後,自行發展了北斗導航系統。

中國媒體一直以來的報導均稱中國作為伽利略計劃的投資方遭到排擠,歐洲的核心研究均將中國排除在外,最終把中國踢出了伽利略計劃,中國媒體稱北斗導航系統均為中國自主研發。根據媒體對歐洲研究人員的訪談,外交電文和政府文件,種種跡象顯示中國北斗導航系統利用了伽利略計劃的成果。

路透社在一篇報導中說,北斗是中國為赶超美國等軍事強國在全球範圍內購買、抄襲和盜竊的典型案例。在中國啟用北斗導航系統前,中國導彈曾經使用美國GPS和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的民用信號進行定位。中國為加入伽利略計劃,專門成立了一家公司,公司股東為中國解放軍軍方人士。中國還從瑞士採購了導航系統的核心組件——銣原子鐘,中國的學術期刊發表的論文稱,瑞士的原子鐘適用於中國導航系統。據信中國已經掌握了或者通過反向工程了解了原子鐘的生產技術。

張俊華表示,歐洲沒有從伽利略項目與中國合作的失敗中吸取教訓。“今後類似這樣的項目的並不多,但是在其他的小的項目上,比如說各個大學之間類似於軍民兩用的工業項目等等,歐洲到現在還沒有做一個認真的檢討。所以,這樣還會出現類似於這樣一種項目,到時候半道停止的結果。”

安東尼婭·赫邁迪指出,中國導航系統的成功說明中國獲得了歐洲的一些技術,但中方宣稱合作破裂是因為不願轉移技術,“由於如此高層次合作協議失敗,有關合作沒有重要的聲明。中國實質上支持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對歐盟決策者來說,合作在政策上不可行。”

新太空競賽

正在運行的中國空間站在2022年建成,目前有三名中國宇航員駐守。目前中國正在吸收各國加入中國空間站的研究計劃。中國外交部原新聞發言人趙立堅在一次記者會上表示,目前已有瑞士、波蘭、德國、意大利等17個國家的科學實驗項目確定入選中國空間站。

歐洲與中國在空間探索領域過去有廣泛的合作,例如中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採集月球土壤樣本並返回地球,歐洲空間局提供了數據傳輸服務。中國祝融號火星車與歐洲空間局火星快車探測器的通訊試驗取得了成功。預計在2025年發射的嫦娥6號月球探測器有望搭載歐洲提供的科研儀器。

安東尼婭·赫邁迪表示,由於中國的軍民融合戰略和航天技術的軍用特點,歐洲日益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在這一背景下,雙方開展太空領域實質性合作前景黯淡,“中國似乎開始接觸更多發展中國家和集權國家,並且深化同俄羅斯的合作。”

安東尼婭·赫邁迪表示,未來歐洲會繼續將美國作為合作夥伴,“歐洲有長期的空間探索歷史,良好的空間科技研究生態,同時和美國的科研生態相交織,卡西尼-惠更斯號探測器和其他歐盟與美國的聯合項目就是例證。”

中國在航天工程發展中強調“舉國體制”,習近平在中共20大報告中提到“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除此之外中國也在吸引其他國家參與中國太空計劃。中東國家阿聯酋斥巨資開發太空項目,該國與中國簽訂了航天合作協議,計劃由中國探測器搭載阿聯酋研發的月球車前往月球,雙方共享研究成果。對此,張俊華指出集權國家在某些時期科技水平會比民主國家強,一些集權國家也願意投資,未來中國和俄羅斯為應對西方挑戰,在航天方面可能會形成不同於西方的體系和標準。

中國的航天工程由軍方主導,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2015年啟動的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成立了戰略支援部隊這一新軍種。中國的航天系統由戰略支援部隊領導。據中國解放軍海軍少將尹卓稱,該軍種的任務是支援戰場作戰,使解放軍在航天、太空、網絡和電磁空間戰場取得局部優勢,保證作戰的順利進行。

近年來,中國航天工程在探月、探索火星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並居世界領先水平,中國在未來太空探索領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計劃。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說,中國已具備開展載人月球探測工程實施條件。中國媒體引述中國工程院院士龍樂豪表示,新一代用於載人登月的火箭將於2030年前研製完成。此外,中國和俄羅斯還計劃開展國際月球科研站項目,在月球表面和月球軌道上建設科學實驗設施。美國及其盟友正在開展中的阿爾忒彌斯計劃旨在讓人類重返月球,長遠目標是建立月球基地、促進人類登陸火星,一場新的太空競賽正在拉開帷幕。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