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週來,俄亥俄州東巴勒斯坦2月3日的一起火車脫軌事故成了中國新浪微博上的大熱話題。
據報導,脫軌列車的五節車廂載有氯乙烯,這是一種極易燃的有毒化學物質,高溫下有爆炸危險。隨著脫軌現場起火,當地官員決定疏散居民,對易燃易爆的氯乙烯進行了有控制的焚燒,由此導致黑煙滾滾。
截至2月17日,帶有#俄亥俄#話題標籤的微博帖子瀏覽量已逾8.5億次。中國的官方媒體賬號和一些民族主義的“大V“賬號散佈一眾缺乏事實依據的話題標籤,指責“美國媒體集體迴避報導俄亥俄州洩漏事件”或者“俄亥俄氯乙烯洩漏事故外媒失聲”,等等。
中國官方的英文報紙《中國日報》(China Daily)報導了一名美國記者在事故新聞發佈會現場被逮捕的事件,並由此創建了以下話題標籤:
“非裔記者報導俄亥俄洩漏事件被強行逮捕。”
擁有260萬粉絲的“時政評論員”大V賬號“雷希穎”寫道:
“很多有基本常識的美國網民已經慌得一批了......可美國政府卻在抓記者,打氣球,有意降低輿論關注,轉移社會關切。”
以上話題標籤具有誤導性。
沒有任何美國記者因報導這起事故而被美國政府逮捕,美國官方沒有壓制事故相關信息的公佈。此外,美國媒體也根本沒有“集體迴避報導”這起事故或“失聲”。
正如微博用戶“夏星帆”所說:“如果美國迴避(談論)此事故,還召集記者開新聞發佈會做什麼?”
2月8日確實發生一起記者被捕事件。美國“新聞國家”(NewsNation)電視台的記者埃文·蘭伯特(Evan Lambert)在俄亥俄州州長邁克·德溫(Mike DeWine)當日在東巴勒斯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與現場維護秩序的執法人員發生爭執,最後被執法人員控制並拘留了五個小時。蘭伯特被指控拒捕和非法侵入。
2月15日,俄亥俄州政府撤銷了對蘭伯特的這些指控。
新聞國家援引當時與蘭伯特同在現場的攝影師普雷斯頓·斯威加特(Preston Swigart)的話報導說,德溫州長的新聞發佈會比原定時間遲了兩個小時才開始,蘭伯特不得不在州長剛好開始發表講話的同時做現場直播。
執法人員隨即要求蘭伯特停止說話。蘭伯特做完直播連線後,執法人員要求他離開現場,最終將其強行帶走。
美國多家主流和地方媒體都報導了該事件,併發佈了記錄這起事件的視頻片段。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新聞台報導說,在蘭伯特被捕前,他與俄亥俄州國民警衛隊隊長小約翰·哈里斯少將(Maj. Gen. John Harris Jr.)進行了一番“激烈的話語交鋒”:
“CBS匹茨堡地方枱審閱過的警方隨身攝像頭錄像顯示,當一名州警示意停止直播時,哈里斯與一名攝影師進行溝通,然後與蘭伯特發生對峙,用一隻手推了蘭伯特的胸部。蘭伯特也手指著哈里斯說話。一名州警隨後介入,站在兩人之間,拉開了這名國民警衛隊指揮官和蘭伯特的距離。”
CBS匹茨堡地方枱報導說,哈里斯和蘭伯特發生爭執後,蘭伯特被要求離開,但蘭伯特多次拒絕,表示他是被允許進入發佈會現場的,他該被允許做自己的本職工作。幾輪爭執後,他最終被推倒在地,並戴上了手銬。
斯威加特告訴新聞國家:
“從他們(執法人員)的立場來看,他(蘭伯特)沒有服從命令。體育館有回聲,導致說話聲響亮,並能傳得很遠,所以我的猜測是,他們就是不喜歡有別的說話聲跟州長的說話聲形成競爭,儘管(蘭伯特的)說話聲發自體育館的另一端。
德溫之後表示,他沒有下令或批准逮捕蘭伯特。他說,記者們“完全有權”在新聞發佈會上進行報導工作。
2月15日,俄亥俄州總檢察長戴夫·約斯特(Dave Yost)宣佈對蘭伯特的指控已被撤銷:
“雖然記者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因非法侵入而受到刑事指控,但這起事件不屬於此範疇。這名記者合法地出席了州長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他的行為符合發佈會的目的和他作為記者的角色。
“不管本意是什麼,逮捕一名在新聞發佈會上做報導的記者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俄亥俄州憲法保護新聞自由,州官員們應該記住在使用逮捕權時要保持高度的克制。”
有關美國媒體對俄亥俄州這起事故“迴避報導”或“失聲”的說法——正如幾個被廣泛閱讀的微博標籤所聲稱的那樣——是錯誤的。
事實上,美國多家媒體都提供了事故相關的詳細報導,發表了諸如“有關脫軌事故你所需了解的情況”這類專題文章,對故事處理的進程進行時間線式的即時跟蹤報導。
但另一方面,中國政府長期以來系統性地逮捕那些調查和報導被官方認為是“敏感”話題的記者,對重大事故的報導。
在記者無國界組織(RSF)2022世界新聞自由指數中,中國在總共180個國家中名列第175位。RSF將中國稱為“世界上監禁記者最多的國家”——至少有113名記者被拘捕。
(同時請參閱美國之音《揭謊頻道》本篇文章的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