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天津會談開局再爆火藥味 學者:美中進入協商磨合期


美國副國務卿謝爾曼在天津與中國外長王毅會面。 (2021年7月26日)
美國副國務卿謝爾曼在天津與中國外長王毅會面。 (2021年7月26日)
天津會談開局再爆火藥味 學者:美中進入協商磨合期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8:40 0:00



美國副國務卿謝爾曼(Wendy Sherman)週一(7月26日)在天津分別與中國副外長謝鋒及外長王毅展開兩場閉門會談,這是美中兩國自3月份阿拉斯加會談以來的第二次高層官員對話。

謝爾曼與謝鋒的“雙謝會談”一開局,中方就重砲批美。根據中國外交部周一上午連發的六則新聞短訊顯示,謝鋒當著謝爾曼的面,似乎完全不顧外交禮節,竟說出美國“既要壞事做絕,還想好處佔盡”等極度難聽的重話,彷彿重現阿拉斯加會談的火藥味和不愉快。

據澎湃新聞報導,謝鋒在會後的記者吹風會指出,雙謝會談中,中方除了“敦促美方改變極其錯誤的對華認知和極其危險的對華政策”外,還針對美方在新冠病毒溯源、台灣、涉疆、涉港、南中國海等問題上的所謂“錯誤言行”,向美方表達強烈不滿,並要求美方立即停止干涉中國內政等“踩紅線”、“玩挑釁”、“打著價值觀幌子搞集團對抗”等行徑。

謝鋒表示,中方也向美方提出兩份清單,一是糾錯清單,另一是中方關切的重點個案清單。他說,前者要求美國撤銷對中國學生和黨員的簽證限制,以及對中國官員和機構的製裁等事項,而後者則對美國境內的反美、仇亞情緒,以及中國公民在美國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等事項表達關切。

雙謝會談爆濃厚火藥味

針對天津會談再暴火藥味,部分學者說,中方負面情緒反應的是其積累的怨氣和極度惡化的中美關係。不過,他們也說,中方既然提出清單代表有意願同美國坐下來解決問題,如果美方對中國也同樣提有企求清單,那麼,可以樂觀地看待,兩國已經邁出了協商的第一步。甚至可以說,互有所求的兩國已經藉著天津會談開展了新階段的磨合期。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系副教授成曉河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雖然他對謝鋒把話說得這麼重頗感意外,但中美這段時間以來針鋒相對,雙方都有氣,尤其中方“憋者一口(怨)氣”,不吐不快。所以,才會爆出這麼重的火藥味。

成曉河說:“火藥味很足,說明中美之間的關係確實很壞、很差,而且是(1971年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秘密訪華以來,我認為,是最差的這麼一個點了。”

成曉河對中美關係的未來前景相當悲觀。他說,未來10-20年間,不要期待中美關係會回到前美國總統特朗普任內初期的熱絡,因為過去幾年來,中美兩國間的競爭和抗衡針鋒相對相當不正常,而且兩國在經貿、科技、媒體、領事館和人員往來限制、台海、南中國海等熱點議題上的博奕也非常尖銳,已經進入他所說的“激烈的熱戰”狀態,“就差軍事衝突了”。

美中展開討價還價?

不過,對於天津會談,成曉河倒是樂觀以待。他認為,撇開火藥味插曲不談,兩國看似就特定議題已經跨出了協商的一小步。

成曉河說: “如果中國和美國之間相互交付清單的話,這就意味著,中美之間的會談其實是有進展了。清單的話,就像我們在經貿市場討價還價一樣,我們先提出一個offer(開價),然後你就bargain(討價還價)、counter-offer(議價),然後,在這裡邊不就negotiation(協商)了嘛!我覺得,這是小小的一個進步了。”

成副教授說,中美在朝核、氣候、抗疫等領域,有太多可以合作的空間,但目前欠缺合作的意願。尤其在朝核問題上。他說,如果沒有中國的支持,聯合國過去不可能通過高達10個朝鮮相關的決議。他還說,兩國目前在朝核問題上的“合作基礎很薄弱”,因為美國若將中國視為“敵人”,就沒有道理要求中國去說服其盟友朝鮮來和美國這個敵人改善關係。

因此,他說,美中會談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可以讓兩國互探合作的意願。

位於台北的中研院歐美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裘兆琳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則認為,美中雙方在基本價值觀上的歧見雖然日益深化,但兩國需要共同討論的議題仍然很多,尤其除了朝核問題外,美國也需要中國在伊朗和阿富汗等區域和平的問題上與其攜手合作。她認為,這些都是副國務卿謝爾曼擅長協調的領域,也是此次天津行她最重要的使命。

美中磨合期恐漫長

裘兆琳說,她樂見中國提出清單,也研判互有所求的美中兩國藉由天津會談,尤其是第二場謝爾曼和王毅的會談,可能已經開啟了磨合期,雖然下一階段的磨合期可能相當漫長。

裘兆琳說:“這是一個過程,大家都不高興,可是還是有實際的問題要解決,包括中國大陸。所以呢,這個磨合的問題就是要磨合多久的問題。那麼,跟中國大陸談判一定要非常有耐性,我相信,(美國總統)拜登的耐心是還蠻不錯。”

對於天津會談一開局的火藥味,裘兆琳認為,謝鋒的強硬是做給中國人民看,以此證明在習近平領導下,中國人已經站起來,和美國等其他世界國家平起平坐。

前“香格里拉”論壇的資深研究員、現於新加坡擔任政治顧問工作的亞歷山.尼爾(Alexander Neill)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也同意,中共必須擺出對美“強勢”又“尖銳”的態度,以安撫民心,尤其是民族自尊心很強、有反美傾向的廣大中國網民。也就是說,謝鋒重砲批美的一襲背後的真正目的為了“大內宣”。

此外,尼爾說,謝鋒所做的強硬陳述,也有將中國的紅線,清楚地向美國表達的意味。他認為,這有助於兩國找到“護欄”(guardrails),以避免日後激烈的競爭會演變成衝突。

中國明確向美國畫下紅線

尼爾說:“美中兩國間“可以(互相)虛張聲勢,也可以大秀武力肌肉。但(兩國間)的對抗或衝突很可能會快速升級惡化,並影響到全球的局勢,這是中美兩國都心知肚明的。所以,一開始就坦誠以對,並將紅線說清楚,我認為,這也是非常關鍵的。 ”

對於天津會談,尼爾正面看待。他說,光是中國拉高外交層級,由王毅出面會晤謝爾曼就是一大進展。他說,他相信,兩國有能力找出“護欄”(guardrails),避免引發進一步的衝突。而且兩國就算在檯面上互相針鋒相對或各說各話,尼爾認為,美中兩國還有一些私下的管道或互相的對話來控制彼此的“憤怒”或敵意。

不過,尼爾比較擔心的是,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Lloyd J. Austin)至今仍無法與中國高層將領對上話。他說,中國祇想派官階相當的國防部長魏鳳和與奧斯汀部長對話,但尼爾認為,中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許其亮權力較大、且對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有更大影響力,就國防事務而言,才是美國奧斯汀部長應該保持高層對話的對口。

他說,美中兩國必須盡快找出實際的機製或方法來避免互踩紅線,或是互相警示可能觸及紅線的“導引點”(trigger),也就是,避免兩國軍事單位誤判或化解誤會的機制。他說,尤其在台海、東海和南中國海周邊,各國的軍事武裝程度越來越高,各國與中國在海上或空中擦槍走火的可能性也隨之升高。

例如,尼爾說,週一上午英國航母在五艘北約(NATO)海軍船艦的護航下,取道新加坡,就在南中國海現踪跡,除了表達航行的自由外,也有向中國大秀北約武力肌肉的意味。他說,此舉難免引發中國反彈或做出任何武力挑釁的行為,因為中國主張其在南中國海九段線內的範圍內,擁有主權。

針對謝爾曼天津行的重頭戲,也就是她與中國外長王毅的第二場閉門會談,中國外交部直到北京時間晚間十點,都未發布任何新聞訊息。

王毅在謝爾曼到訪天津前曾語帶強硬地表示,如果美國自以為高人一等,到今天都還沒有學會如何以平等的態度同其他國家相處,那麼,他說,中國“有責任和國際社會一道,好好給美國補上這一課”。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