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中國的反介入戰力有多強? 能否阻止美國協防台灣?


中國在天安門廣場"十一"閱兵式上展示的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2019年10月1日)
中國在天安門廣場"十一"閱兵式上展示的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2019年10月1日)
中國的反介入戰力有多強? 能否阻止美國協防颱灣?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8:07 0:00

根據美國國防部9月初所發布的2020年《中國軍力報告》,中國在西太平洋的第一島鏈內所建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 A2/AD)戰力是最堅實的。這意味著美軍維持台海和平的壓艙石作用會縮小,台灣遭到中共武力攻擊的風險會增加。

第一島鏈泛指日本列島以南的琉球諸島、台灣和菲律賓群島等所串成的鏈帶區域,也正是美中關係中最敏感的台灣問題所處的地理區域。而A2/AD戰力指的是:戰爭當事國,例如中國,利用軍事和非軍事手段來阻撓、延遲、甚至威懾企圖干預戰事的第三方武裝勢力,例如,有意協防颱灣的美軍。到底解放軍目前在中國東南沿海佈建的A2/AD戰力有多強?能有效將美軍擋在台海的戰場之外嗎?而台灣所積極部署的軍機軍艦、海空實力、以及“重層嚇阻”戰略,會不會因為恰好落在中國的A2/AD範圍內,而進一步加劇了交戰時的劣勢呢?

A2/AD戰力專為對付美軍

前國民黨軍系立委帥化民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將美國視為最大的敵人,因此,解放軍所發展的武器系統和所建構的A2/AD防禦圈都是衝著美軍來的。

其中,中國的A2/AD實力尤以射程介於500-5,500公里間的千餘枚陸基彈道飛彈和巡弋飛彈形成的防空、制海和反艦能力最為顯著,因為,美軍要把海、空軍力遠程投射到亞太區域的戰場來,所憑藉的主力將是航空母艦打擊群。

帥化民舉例,美國一艘造價50億美元的航母,可以載運官兵6,000人左右和高達100架的戰機,若長驅直入中國的A2/AD防禦圈內,中國祇要發射造價只有1/500、也就是約1千萬美元的飛彈就可能將其擊毀,這種取巧的、“非對稱作戰”方式若成功,對美軍的殺傷力和軍威的震懾力,“將比911事件還來得大”。

他說:中國的核武、海、空軍和整體軍力都不如美國,“解放軍若開到太平洋,跟美國開戰,中國一定輸,但如果(戰場)在中國東南沿海1,000公里內,中國不見得輸。 ”

基於中國超高音速反艦飛彈對美國航母可能造成的威脅,帥化民質疑,兩岸若真的開戰了,美國航母還敢像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時那樣來台灣周邊海域活動嗎?

A2/AD打航母準度不夠?

不過,位於美國紐約的台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梅復興,對於中國A2/AD的戰力存疑,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在反介入A2/AD上所佈建的軍備武器看似堅強,但能否在實戰時真正發揮殺傷力,還很難說。

例如,作風一向隱晦的中國官方於8月底透過中資港媒<<南華早報>>獨家披露,解放軍分別從青海和浙江,向南海“精準”試射2枚所謂的“航母殺手”導彈,包括一枚射程1,000公里的東風-26B導彈和另一枚射程4,000公里、可以達關島的東風-21D導彈,示警美國的意味相當濃厚。

不過,梅復興說,細看靶區的圖像,卻沒看到靶艦,也就是說,中國亮出武器了、但到底有沒有打中目標、展現反艦的軍事能力,卻看不出來,若這是演習時、沒有敵軍干擾下的打擊力和準確度,那麼,真正開戰後,中國的海上反航母實力真正能發揮多少呢?

尤其尷尬的是,美軍隨後揭露的消息顯示,解放軍真正發射的導彈數是4枚,但其他2枚到底落入哪裡了?還是中途在中國境內就引爆了?引發各界對共軍這至少五成失敗率的揣測,而美軍對導彈情報之掌握,是否也代表有一定能力評估出導彈的反制攔截之道?都讓外界密切關注兩大軍事強國間的對弈。

中國軍力直追美軍

根據五角大樓最新的中國軍力報告,解放軍正急起直追美軍,但在造船、陸基中長程飛彈和防空系統上已經超前美國,也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海軍,尤其美國預估,未來10年內,中國的核彈頭儲備數量將從目前的200枚上下,增加一倍,雖然仍遠低於美國7,000枚以上的規模,而5年內,中國就會有200枚能夠威脅到美國本土的陸基洲際彈道飛彈(ICBM),因此,解放軍的軍事實力已經不是從前了。

但即便如此,梅復興說,以中國現有的國力,包括軍事攻擊力和A2AD的防禦力,它要挑戰美國,即便戰場就在家門口,也不是那麼容易,“因為,美國不只有自己,還有亞洲的盟邦。”尤其美軍在聯合作戰上一直是全世界最有經驗的國家,過去20年,雖因打反恐戰爭、資源有所耗損,但現在重返亞洲、進入大國爭霸的模式,為時並不晚。

相較於美國,他說,中國在軍事發展上,可以說亦步亦趨地學習美國、甚至在武器配備、人員編組、電腦系統資料鍊等面向,幾乎全套抄襲美國,但因為兩國的政治文化不同,執行成效也有各異。

比方說,美國的接戰準則(rule of engagement)中,有一套預先授權(pre-authorization)地方指揮官針對戰況、自行做出重大戰術決策的機制,如,彈性發動攻擊、以贏得先機。

共軍指揮彈性低

梅復興說,解放軍可能也設置有這樣的預先授權機制,但以中國的軍事文化,他很難想像,解放軍高層(包括三軍統帥習近平)會真的下放權力、允許局部指揮官作出影響全局的戰術決定,因此,光是指揮系統,共軍就比美軍少了許多彈性。

回到中國的A2AD防禦網,美國聖母大學的戈爾茨教授(Eugene Gholz)透過電子郵件向美國之音指出,中國在台海附近所重裝部署的A2AD防禦網,的確會增加美國介入台海戰爭的代價。但目前的跡像看來,美國對協防颱灣、介入台海衝突的承諾仍高度堅定,雖然,部分美國政治人物可能會因為反制中國A2/AD戰力所需增加的成本而希望限制美軍的軍事行動。

而美中兩國之間,目前看來,也並沒有因為對手的軍事實力而互相受到嚇阻而卻步,相反地,戈爾茨說,中國不斷加大對A2/AD戰力和科技的提升和投資,而美國也投入反制之道的評估和投資,也就是說,在各類軍事能力的出招和接招間,美中的競局持續進行中。

不對稱戰術

針對美中兩國的軍事對弈,曾擔任過特朗普總統國家安全顧問的麥克馬斯特中將(HR McMaster)週二(9月8日)透過視訊參加在台北舉辦的一場亞太安全論壇上,有一妙喻,他說,就像,剪刀、石頭、布的猜拳遊戲,共軍若出“剪刀”拳,美軍就要有能力出“石頭”來製服共軍,而美軍要製敵勝出,就要擁有各式的武器和科技能力,並統合運用,以便有能力出各種拳應對,而且也要訓練將領們,善用各種地形、天候等優勢,打靈活的不對稱作戰,以少勝多,因為美國若是僅靠武器和人力規模來跟中國比拼,這仗打起來就太笨了,一語道盡,美國在三軍聯合作戰、統合運用各式武器和兵種、以及將領間靈活運用不對稱戰術的能力。

不過,帥化民說,“美國聯合作戰能力雖強,但也尚有未能解決的弱點,因為,聯合作戰要協調上千種武器、聯合指揮數十個作戰單位,難度很高,而且美國發展聯合作戰,靠的就是指管通資情監偵系統(comm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s, computers,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 C4ISR)來指揮,在這方面,老共下很大的功夫發展高科技駭客來破壞指揮鏈,所以,美中若在台海開戰,他認為,勝負仍在未定之天。”

台灣也在發展A2/AD

中國部署A2/AD戰力,以不對稱作戰、防禦美軍可能的來犯,其實,也給了台灣一個啟示,發展自己的A2/AD戰力,以抵制共軍可能有的侵襲。

在這樣的戰術邏輯下,台灣總統蔡英文在周二的亞太安全論壇上也重申,台灣“致力於提升不對稱的戰力”,包括,從美國採購F-16V新型戰機和愛國者飛彈等裝備、並進行國機國造、國艦國造方式,一方面建立有競爭力的國防產業、一方面也以強化自我防禦。

不過,台灣強化海、空軍和飛彈、魚雷實力,以在台海部署空中、海上和水下的防禦作戰戰力,就是希望能和解放軍決戰境外,不讓共軍對台取下制空和製海權以及有渡海登陸奪島佔領的機會。

然而,據聯合報報導,台灣國防部9月初發布的<<中共軍力報告>>也明確指出,“共軍藉由衛星偵照等手段,已完整掌握台灣的軍事動態及完備戰場情報整備與經營,且其通資電作戰能力現階段已初具癱瘓台灣防空、制海及反製作戰體系能力,能有效奪取並保持戰場控制權,同時增強遏制外軍軍事鬥爭優勢、阻斷台海通道,威脅甚鉅。”

首波飛彈攻擊

也就是說,如果美軍的奧援被阻擋、延遲在外,台灣若沒有辦法利用飛彈、無人機和遙控武器先發製人,攔截中國依侍其A2/AD戰力、對台發動的第一波發彈攻擊,那麼,台灣的重要軍事基地、基礎設施、機場跑道或飛彈發射台將可能首先遭到破壞,在戰機無法升空、海軍和飛彈也發揮不了作用的前提下,共軍將可能奪下空優和海優權,並突破台灣在海上所部署的多層嚇阻力。

對於台灣的A2/AD戰力,除了要保有靈活度外,聖母大學的戈爾茨教授建議,台灣應該要考慮部署假的誘敵陣地、雷達發射站、儲備額外的A2/AD系統或設備,以快速修補被炸毀的系統,並充分利用地形的熟悉度、網絡和作戰管理科技的能力,來降低共軍鎖定台灣防禦系統攻擊的能力。

但以兩岸軍力和軍費之懸殊,台灣要和中國在大空軍、大海軍、飛彈防空系統的戰備和戰術上競逐,的確力有不逮。在此前提下,如果台灣失去空優和海優,接下來的戰場就會被推進到台灣西岸的灘岸,屆時,台灣會不會失守就取決於共軍的兩棲登陸和奪島戰力、以及台灣有沒有殲敵於灘頭的實力。

刺猬和毒蠍?

這也是為什麼部分美國軍事專家呼籲台灣其實應該要轉向發展所謂的“刺猬戰略(porcupine strategy)”,大量發展陸軍的地面導彈和火砲等小型、機動性、短程武器,並將備戰重點放在灘岸殲敵,迫使共軍的奪島計劃無法成功,就像隻長滿刺的刺猬,讓大熊無法吞食。抑或發展“毒蠍戰略”,讓突破灘岸的共軍困在都市的巷戰、或是山區的游擊戰,無法實質佔領台灣。只不過,戰事若打到這裡,相較於中國東部戰區40餘萬的地面部隊,台灣只有1/5的陸軍兵力可能已大量折損,還保有多少戰力能在境內奮力一擊、求逆轉勝,令人不無懷疑。

至於在共軍的兩棲登陸作戰力方面,美國和台灣國防部的最新評估都認為,解放軍目前只有有限的奪島能力。

台灣國防部的報告指出,“共軍現階段聯合登陸作戰,因受限運輸載具及後勤支援問題,尚未完全具備大規模登陸作戰的能力,但不排除將以正規兩棲艦船搭配軍管商貨輪方式因應。”

但帥化民認為軍方的評估太保守,而台灣海峽也不再是無法逾越的天然屏障。

他認為,解放軍已經放棄傳統的登陸作戰,改採跨海作戰的未來戰爭模式,也就是,先攻占西岸的台北、台中、高雄各港口,然後用躉裝貨輪就把大批陸軍跨海送過來、甚至空降部隊一次就能來2萬人。

共軍兩棲登陸實力

悲觀的他說,他根據兩岸的軍事實力做的合理評估,發現台灣真的很危險,因此,他認為,民進黨政府過於親美、抗中的路線,反而可能讓台灣陷入美中對抗的代理人戰爭中,或被尋求歷史定位的習近平祭旗,雖然,習近平外有來自美國的圍堵、內有經濟走緩和反習勢力的鬥爭,可能也不希望在此時鋌而走險,攻打台灣。

相較於帥化民的悲觀,梅復興則認為,共軍的兩棲登陸能力沒有這麼強。

他說,以美軍海軍陸戰隊的資源和豐富的兩棲登陸經驗,第一個24小時,也只能運送7,000人、以及不成氣候的軍車和重裝備等,就算是前72個小時,也只能有一個旅的登陸能力。

因此,就算台海距離不到200公里、就算給共軍三倍美軍的能力,梅復興估算,前72小時,共軍也只能送一個有戰鬥力的師登陸台灣,而台灣在北部就有三個師的反擊兵力,再加上,如果共軍的後勤油料和彈藥的補給無法及時,共軍無法持續大規模作戰,就可能重蹈1949年金門古寧頭戰役的覆轍,“來8,000人,一個都沒回去”全軍覆沒,吃下敗仗。當然,也有可能,台灣戰力損耗太快,共軍只要能登陸成功,就是稱勝全贏。至於後續中共的威權統治模式能不能有效治理2,300萬崇尚民主自由的台灣人,讓他們臣服,則是另一個問題。

無論兩岸的軍力如何消長,台灣前國防部長蔡明憲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攻澎湖、奪台灣島對中國的代價太高,軍事實力仍無法超越美國的中國仍不敢、也不願挑戰美國,尤其美國已展現出防衛亞太的決心和行動。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