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印度政府‘不希望’官員參加達賴紀念活動


3月3日達賴喇嘛於印度達蘭薩拉的西藏行政中央對信徒講話。
3月3日達賴喇嘛於印度達蘭薩拉的西藏行政中央對信徒講話。
印度政府‘不希望’官員參加達賴紀念活動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1:15 0:00

據《印度快報》3月1日報導,印度政府內閣秘書辛哈在一份致政府各部門負責人的內部文件中指示,鑑於近來印度與中國的緊張關係,“不希望”政府部門的“高級領導人”參加由西藏行政中央舉行的某些活動。

達賴喇嘛於1959年3月17日離開拉薩,4月初進入印度境內,開啟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流亡之旅。位於印度達蘭薩拉的西藏行政中央日前公佈,將在今年3月底舉辦一系列的活動,紀念達賴喇嘛流亡印度60年(實際是59年)。

印度媒體認為,印度政府阻止官員參加的活動,主要就指的是這一系列活動。媒體紛紛猜測,政府做出這一決定,主要是受到來自中國的壓力。 《印度快報》分析稱,今年1月1日由印度駐華大使升任外交國務秘書的顧楷傑,於2月份訪問了中國,並與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外交部長王毅等人進行了雙邊會談,這是導致中印關係出現一些轉折的開端。

據報導,顧楷傑升任外交國務秘書,主要是由於他在去年解決中印洞朗對峙事件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1月18日在新德里舉辦的“瑞辛納對話”會議中,來自美、日、澳、印以及一些歐洲國家的國防部長和高級官員紛紛表達了對中國擴張的擔憂,並探索美、日、澳、印聯盟的可行性。顧楷傑是與會發言者當中少數不對中國持敵對態度的人士之一,印度上一任外交國務秘書、也曾經做過駐華大使的蘇杰生同樣表達了與其他與會者不同的態度,他說:“對於印度來說,中國是一種激勵和樣板。”

分析人士認為,正是由於蘇杰生和顧楷傑這樣的前大使執掌印度外交部,使得印度對於美、日、澳、印聯盟持三心二意的態度持三心二意的態度,遠不如日本和澳大利亞那麼積極。儘管中國依照慣例,向上個月進入阿魯納恰爾邦(中國稱其為“藏南地區”)參加活動的莫迪總統表達了抗議,但近期發生的一些變化卻顯示出中印之間“弱化對抗”的新動向。

首先,中印雙方重啟了邊界談判(見記者此前報導),儘管雙方可能提出了解決邊界問題的新籌碼和條件,但有談判總比不談更進了一步。

其次,彭博社報導,由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於2月28日宣佈,向印度提供10億美元的資金,用於改善印度的基礎設施項目。其它媒體也報導,印度在與東南亞國家之間實施“東進政策”的同時,也在考慮與中國一帶一路項目接軌的可能性。

再有就是這次印度政府“不鼓勵”官員參加達賴喇嘛紀念活動。印度外交部已於3月2日發表聲明,強調印度做出這樣的決定“並非為了討好中國”,印度政府“對達賴喇嘛尊者所持的立場沒有發生改變”,“達賴尊者可以在印度自由開展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動”。不過,觀察家們認為,印度政府強調了“宗教活動”,或許將3月底的“流亡紀念活動”看作是一次“政治活動”。然而,莫迪曾經邀請藏人行政中央司政洛桑森格參加自己的總理就職典禮,同樣是“政治活動”啊,可見,此一時彼一時也。

印度國內近來出現的一股“反藏情緒”或許也是印度政府考慮的問題。據印度《阿魯納恰爾時報》報導,去年10月17日,阿魯納恰爾邦爆發了由“全阿魯納恰爾學生聯合運動”等組織發起的抗議遊行活動,反對該邦政府實施由中央政府指導的“藏人復興政策”,並首次在印度打出“反對藏人”的標語和口號。

印度政府推出的“藏人復興政策”旨在改善在印度的西藏難民的生活水平,允許難民們在購置土地、經商等方面享受與印度公平相近的權利。然而,阿魯納恰爾邦的土著居民反對這項政策,指責印度政府對待難民好過對待自己的人民,認為該政策將損害原住民的利益,要求政府取消這一政策。

阿魯納恰爾邦雖然因“藏南”的名聲而為人熟知,但藏族並非該邦的主要人口,從中國流亡印度的西藏難民(約10萬人)也只有很少一部分居住在這個邦(大約7000人)。那次抗議活動在印度社交媒體和藏人論壇上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很多人指責西藏流亡政府多年來只顧撈取印度政府給予的惠利,撈取政治資本,而不知回饋印度社會。實際上,藏人行政中央正是在這之後宣佈了舉辦達賴喇嘛流亡60週年的活動,而活動的另一個主題是 -“感謝印度”。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