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美國重返亞洲之路 (五): 調整亞太策略是否圍堵中國﹖


SCS shipping lanes_map
SCS shipping lanes_map
美國總統奧巴馬2009年在東京發表演講時明確表示﹐美國無意遏制中國的崛起。

奧巴馬﹕“美國並不尋求遏制中國,我們與中國加深關係也不意味我們和盟國的雙邊關係就削弱了。相反,一個強大、繁榮的中國可以成為國際社會的力量之源。”

主導美國重返亞太策略的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也多次否認美國重返亞太是針對中國的。

克林頓說:“我們在關係並非要對抗任何國家,我們在這裡是代表了我們與這個地區許多國家的夥伴關係。而且我們相信,亞洲和太平洋地區足以容得下許多國家的參與。”

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2012年6月在新加坡出席香格里拉對話時表示﹐他“完全拒絕接受”美國調整亞太策略是為了挑戰中國並說明了理由。

帕內塔﹕“我們恢復以及加強在亞洲地區的參與的努力與中國的經濟增長和發展是完全一致的。事實上﹐美國加強在該地區的參與將對中國有好處﹐因為它會推動我們雙方都希望看到的該地區今後的安全與繁榮。”

美國國會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資深共和黨人麥凱恩2012年5月在一次研討會上也表示﹕

“美國在亞太的所有這些利益並非針對其他國家﹐包括中國。中國繼續和平發展符合我們的利益。我們不接受美國想圍堵中國的看法﹐也不同意美國尋求在亞洲展開一場新的冷戰-迫使亞太國家在美國與中國之間二選一的說法。”

儘管如此﹐中國方面仍然對美國的真正意圖懷有深深的疑慮。就在克林頓國務卿9月訪華之前﹐中國官方的新華社發文稱﹐美國在亞太的所謂“巧實力”佈局“乃是挑起亞太國家之間的分歧和矛盾,想坐收漁人之利,達到牢牢掌控亞太霸權的目的。” 官方的評論還指責由克林頓主導的重返亞太策略是“引發最近南中國海和東海局勢緊張的主因之一”。

老布殊總統任內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包道格﹕
“中國的一些評論員發出了非常激烈的言辭﹐因為他們都認為﹐整個世界都是關於他們的﹐所有的聚光燈都照在他們身上。但是這個世界並不是這樣安排的。”

包道格認為﹐美國亞太政策的調整並不是加強美國在亞太的投入﹐而是減少在其他地區的部署﹐使美國的軍力調配實現更好的平衡。

他說﹕“向亞洲的再平衡策略只不過是說﹐隨着美國撤出駐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軍隊並經歷一個國防預算遭到削減的過程﹐我們在亞洲的投入會有一個下限﹐因為我們貿易的55%在亞洲﹐這裡佔全球貿易和資本的一半﹐而且在今後﹐這裡是賺錢的地方。我們已經在那裡﹐我們將繼續呆在那裡。”

美國的一些中國問題專家承認﹐奧巴馬政府重返亞太的策略的確與中國有關﹐但並不是為了圍堵中國。

國際與戰略研究中心費和中國講座葛萊儀﹕“這個政策裡有經濟﹑外交和軍事的組成部份。它們在一定程度上都與中國有關。但是中國並不是這個政策的唯一組成部份。”

芮效儉﹕“我們再平衡策略的核心是我們將給予東南亞更多的關注。我們總是會重視中國﹐總是會關注東北亞的安全問題。但是在我們捲入到中東地區的戰爭期間﹐我們沒有給予東南亞應有的重視。我認為﹐我們現在的外交政策改正了這種情況。”

包道格﹕“再平衡策略主要影響的是東南亞﹐這裡基本上是被我們所忽略的地區。”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東南亞項目主任鮑爾﹕“美國亞太政策的調整並不意味着遏制中國。它是一盤戰略棋﹐意在讓中國與其他國家一樣遵守規則。”


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奧巴馬總統和克林頓國務卿的目的是幫助建立一個開放﹑穩定和公正的區域秩序。”

布魯金斯學會的李侃如甚至認為﹐奧巴馬總統的對華策略不僅不是遏制﹐而且是邀請與鼓勵中國全面參與全球事務。

李侃如﹕“他就任時下定決心要避免新總統第一年任內在對華關係上所普遍存在的問題﹐希望從一開始就建立一個好的開端。所以他上任後立即開始把中國當作一個全球性的大國來看待。”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葛萊儀也表示﹐奧巴馬政府亞太策略的最初構想並不是為了遏制中國。

“當時﹐奧巴馬總統強調﹐他希望與中國建立一個合作性的關係﹐他希望與中國在重大問題上進行合作﹐像全球經濟的再平衡﹑對抗核擴散以及對付氣候變化。所以﹐對亞洲日益增加的關注和重視實際上是與奧巴馬總統希望與中國建立更加牢固關係的同時發生的。”

不過﹐這位中國問題專家說﹐由於奧巴馬政府沒有從中國那裡得到它所希望得到的合作﹐這個政策也逐步演變成更多的是關於中國的。

“這部份是因為﹐從軍事的角度來看﹐美國對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反介入和區域阻截能力的日益加強感到擔憂。在外交上﹐該地區的其他國家要求美國更多的參與亞太地區的事務﹐發揮更多的領導作用﹐以及對抗它們視為的來自中國越來越大的壓力。”

里根總統的助理國防部長﹑小布殊總統的副國務卿阿米蒂奇甚至認為﹐奧巴馬政府有關這個策略調整不是關於中國的說法給自己造成了傷害。2012年9月﹐一向直言不諱的阿米蒂奇在國際與戰略研究中心舉行的一個研討會上表示﹔

阿米蒂奇﹕“這當然都是關於中國的。當你去亞洲的時候﹐從上到下﹐所有人談論的都是這個。在21世紀的頭半個世紀﹐中國的重新崛起將是美國以及我們的亞洲朋友所面臨的最重要的事情。這就像我臉上的鼻子那樣清晰明瞭。”

不過這位前政府官員表示﹐美國認為﹐中國的重新崛起最有可能是和平的﹐而且對地區板塊造成最小的干擾﹐如果這個重新崛起發生在一個擁有強大民主機製的地區。他說﹐這就是美國最近為什麼着力強調發展與印尼和印度的關係﹐這不是為了遏制中國﹐而是因為這最有可能使中國和平崛起。

卡託研究所外交政策主任洛根則認為﹐美國提供的理由與它投入的資源很難讓人相信﹐其亞太策略不是為了遏制中國。

洛根﹕“如果中國在加勒比海建立海軍基地﹐如果他們與委內瑞拉和古巴有密切的同盟關係﹐而且協助我們所認為的夏威夷分裂分子﹐顯然夏威夷相當於台灣﹐我們肯定把這些行動看成是敵意的﹐即使中國人說﹐這更多的是關於打擊哥倫比亞的毒品販賣活動﹐或是我們對墨西哥的海盜活動感到關注。我們不會認為這能夠自圓其說。”

在克林頓總統任內出任國家安全顧問亞洲事務資深主任的李侃如則強烈否認美國對中國實行的是遏制政策。

李侃如﹕“我經歷過遏制。我經歷過冷戰。我比你大﹐我記得遏制是怎麼一回事。遏制意味着﹐在整個冷戰期間﹐美國與蘇聯的雙邊貿易額沒有哪一年超過了200億美元。我們動員在全球各地的軍隊阻遏蘇聯的努力。我們尋求損害蘇聯政權以及它在東歐的帝國。在世界各地還有通過其他方式的戰爭﹐包括在世界各個不同的地方發起代理戰。而在我們與中國的關係中根本就不存在這些東西。”

李侃如以具體事例說明﹐中美之間的現狀﹐包括高層頻繁互訪以及密集的民間交往﹐都證明兩國之間的關係不是遏制的關係。

李侃如﹕“如果這是遏制﹐那麼遏制這個詞就沒有任何意義。”

傳統基金會的研究員成斌認為﹐中國根本不需要擔心美國的策略轉變是否是為了圍堵中國。

成斌﹕“事實是﹐遏制中國是不可能的。中國與整個地球上的所有國家都有經貿聯繫。中國與很多美國的盟友存在強大的經貿關係﹐而且包括美國本身。所以說﹐即使美國想遏制中國﹐美國也無法遏制中國。”

不管美國是否有意圍堵中國﹐有一點是肯定的﹐這個策略的出台增加了中國對美國的戰略不信任﹐而這在客觀上造成了亞太地區的不穩定。美國在實施這個策略的過程中將如何協調其亞太政策的調整與對華關係﹖美國政府的預算赤字﹑國防預算的削減以及即將來臨的大選是否會影響到美國對亞太地區的承諾呢﹖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