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日本國防預算創新高 強化海軍對付中國威脅


日本海上自衛隊護衛艦鞍馬號率其他船隻在東京以南海域舉行艦隊檢閱。(2012年10月14日)
日本海上自衛隊護衛艦鞍馬號率其他船隻在東京以南海域舉行艦隊檢閱。(2012年10月14日)

隨著中國海軍已經走出第一島鏈,日本感受到的威脅也越來越大。日本明年的國防預算達到7.95萬億日元(約559億美元),其中不少將用於強化海上軍力。分析人士說,日本“神盾系統搭載艦”、“最上級”護衛艦升級版以及大鯨級潛艇陸續服役後,將扮演美國在亞太戰略防守第一線的“戰略預警”以及與美軍“協同作戰”的角色,以更好地應對來自中國的安全挑戰。

日本政府12月22日敲定了總金額達7.95萬億日元的2024財年國防預算案,創下歷史紀錄。新一年度的國防預算比上年度的6.8萬億增加了16%以上,佔日本GDP逾1%,呼應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2022年底,指示自2023年起逐步增加國防預算達到5年內佔GDP2%的目標。

日本明年的國防預算案中,很大一部分著重在增強海上軍力。根據軍聞網站“Naval News”統整,預算支出最高的是2艘“神盾系統搭載艦”,費用達26億美元。其次是“最上級”護衛艦升級版,費用12億美元。排名第三的是新建一艘1萬4千噸的補給艦,費用達5.83億美元。緊接著是日本與美國合作開發反制高超音速導彈系統的“滑翔階段攔截器”5.32億美元,以及射程1000公里的“島嶼防禦”反艦導彈2.27億美元。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王尊彥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日本是一個島國,島國的外部威脅除了來自空中以外,主要就是來自海上。導彈和戰機所代表的空中威脅,移動速度極快,所以日本當然也重視空中武力的建設;可是海軍和空軍最大的不同在於海軍可以在海上長期滯留與部署,天空飛的航空器則沒有辦法。

神盾系統搭載艦

他表示,日本預定從明年度開始建造兩艘“神盾系統搭載艦”,計劃分別在2027年度和2028年度部署,該艦除了擬搭載SPY-7高性能雷達之外,在武器裝備方面也將配備包含射程達1600公里的戰斧巡弋導彈、射程達1000公里的“12式”增程型反艦導彈、可攔截極音速導彈的標準六型導彈(SM-6)等先進的武器系統,並規劃預留裝載雷射反無人機系統的空間,火力強於既有的神盾艦。

他表示,“神盾系統搭載艦”的排水量約1萬2000噸左右,比日本現有的8200噸級的“摩耶”級神盾艦大,但搭載人數預估約200人,少於後者的300人,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緩解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人力荒。

台灣退役海軍上校、軍事雜誌資深撰稿人楊於勝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光是這兩種(戰斧與12式導彈),我們就可以知道,他(日本)其實所瞄準的就是解放軍像下餃子般,或者是說他現在陸續一直在成軍新的這些戰艦。”

瞄準中國

楊於勝表示,過去在講“台海巡邏隊”時指的是美軍第七艦隊,但自2022年8月中共發動圍台軍演後,中國解放軍其實在形塑一個新的“台海巡邏隊”。如今,中國更從“新台海巡邏隊”向所謂的“藍海式巡邏隊”或者是“大洋巡邏隊”的角色邁進。

尤其這兩年中國新一代船艦052D、055萬噸大驅的陸續成軍,開始參與各項海上操演與巡弋任務,不只是其船艦編隊已經走出第一島鏈,向第二、第三島鏈前進,中國船艦停留在海上的時間也明顯增長了許多。

他說:“過去美日在第一島鏈周邊,我想是佔有絕對的話語權,尤其在海空的兵力,包括在科技上的優勢。可是近10年來,我們必須講,這樣的優勢正逐漸被打破。”

也因此,楊於勝認為,日本國防預算的增長不光是在為一但美軍介入第一島鏈衝突時做好支援準備,它也必須保衛它自己,也就是不僅僅是反擊,而是要能抵消潛藏的威脅,如果中日真地發生軍事衝突時,哪怕是威嚇或是武力展現,日本都必須做好準備,因此現在就要加強其海上作戰載台的反擊或者防禦能力。

戰略預警角色

他說,據媒體所述,“神盾系統搭載艦”上的戰斧巡弋導彈未來不再只是攻陸,可能也能反艦,加上標六導彈的防空功能,對日本而言等於是要適度扮演美國在亞太地區第一線戰略防守的“戰略預警”角色,加上神盾專門艦搭載了“協同作戰能力”(CEC)系統,因此極可能會跟美軍一同進行協同作戰。

今年9月底,日本第7艘全新的“最上級”多用途護衛艦下水,新艦被命名為“仁淀”號(舷號:FFM-7);11月,第8艘“湧別號” (舷號:FFM-8) 舉行下水典禮。日本政府計劃在2024年建造2艘該型護衛艦,2032年前完成全部12艘的建造。該型艦排水量達4500噸,未來也將裝備增程型12式反艦飛彈,以及新式日制防空飛彈(A-SAM)。

中國官媒人民網在今年11月21日指出,日本最上級防空護衛艦的設計具備大型化、隱身化和多功能化的特點。它除了配置原來最上級防空護衛艦使用的武器外,在艦艏也加裝一套32單元MK-41型通用垂直發射系統,可能搭載改進型12式亞音速反艦導彈、改進型“海麻雀”防空導彈、標準-2Block3B防空導彈和陸基03型中程導彈的海上改進型等,另還將加裝可變深度、戰術拖曳等新型聲吶系統等,使其在反潛、反艦、反導和對陸打擊能力上獲得進一步提升。

最上級護衛艦

此外,最上級護衛艦還能夠與大型驅逐艦和准航母一起編組,作為主力護衛群執行遠海作戰任務,中國媒體稱之為“是可以遂行聯合作戰和遠海作戰的‘多面手’”。

台灣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所長郭育仁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日本在二戰後原本將俄羅斯與朝鮮視為頭號假想敵,但在2022年底出現了關鍵的戰略轉向,岸田文雄批准了“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國家防衛戰略”、“中期防衛力整備計劃”等新版“安保三文書”,將中國定為“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性挑戰”。

郭育仁說,中共解放軍軍機進入日本防空識別區,迫使日本航空自衛隊升空攔截的次數一年大概將近800次,遠遠超過俄羅斯。中國軍艦繞行日本主要4個島嶼的次數一年大概有3次,而且都是沿著日本12海浬的領海線在繞行。另外,在有爭議的釣魚島,中國海警船或公務船在周邊海域停留的時間一年超過330天,幾乎是“天天報到”。

尤其是中國自從有航母之後,遼寧號跟山東號大概一年以2到3次的頻率穿越宮古海峽,這些都對日本造成極大的威脅,所以日本才會特別增加防衛預算,強化海空軍力以及對西南諸島的重新部署。

他表示,日本將陸基神盾放在專用艦上面,使其所能掃描的範圍幾乎涵蓋整個日本領土,目的就是要防範來自朝鮮跟中國的彈道導彈威脅。不過,日本政府是以朝鮮當藉口,因為朝鮮經常在試射導彈,實際上對日本而言,中國的彈道導彈威脅遠遠大於朝鮮。

12月17與18日,朝鮮接連兩天份別發射了一枚短程彈道導彈,以及一枚疑似洲際彈道導彈,後者據判最高飛行高度超過6000公里,射程可達1萬5000公里,這是朝鮮2023年第5度試射洲際彈道導彈。

中國則在去年圍台軍演時,發射了5枚導彈落入日本專屬經濟區,這也是中國導彈首次落入日本專屬經濟區,遭到日本強烈抗議。

郭育仁表示:“所以日本當然要有非常足夠的軍事能量,可以去回應中國的這種安全挑戰,那這個當然也跟中國把軍力逐漸擴散到南海有關。”

輕型航母

他表示,除了建造“神盾系統搭載艦”以及全新的“最上級”護衛艦外,日本也將原本反潛專用的直升機護衛艦改裝成輕型航母,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重點,這主要是為了搭載F-35戰機,以便繞到日本東邊的防衛空缺去應對中國的威脅。

郭育仁說,中國其實十分厭惡日本的直升機護衛艦,因為日本的反潛作戰能力在全世界僅次於美國。日本自衛隊擁有超過100架的固定翼反潛巡邏機,更有為數150多架反潛直升機,如果再加上直升機航母的話,其反潛能力將非常強大。

日本護衛艦“加賀號”目前已經完成航母化改造,在今年11月13日進行首次海試,預計2024年會抵達美國東海岸,進行一系列的F-35B接裝測試。在同屬出雲級的“加賀號”與“出雲號”都改裝成輕型航母之後,標誌著日本海軍再次進入航母時代。

1萬4000噸補給艦

而1萬4000噸的補給艦可以強化日本自衛隊車輛、燃料和資材的運補,也有助於海上兵力的遠程投射。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王尊彥說,從防衛省公佈的示意圖來看,日本預定建造的補給艦外型將接近美國“供應級”快速戰鬥支援艦。

他並表示:“我們也注意到,日本正在積極地把直升機護衛艦‘出雲號’和‘加賀號’改裝為航母,一旦完成這兩艘的改裝,也就意味著在不久的未來,日本可能即將有兩個航母戰鬥群,屆時強大的運補能力將是不可或缺的。”

郭育仁還說,日本在今年10月下水的第4艘最大型大鯨級潛艦“雷鯨號”也是牽制中國的一大利器。雖然它是傳統的柴電潛艇,可是採用“絕氣推進(AIP)系統”,是全世界第一艘完全使用鋰電池的潛艇,這除了可以讓艦體體積相對較小,讓船艙使用空間變大之外,鋰電池的蓄電量也比較大,代表它在水底下蟄伏的時間可以超過一個月。加上日本一直以來是造艦大國,擁有優異的建造潛艇的技術,對中國潛艇的威脅性自然也很高,“這也是中國非常不樂見的”。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