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美國參眾兩院兩黨議員提案 在一中政策下授權美國太空總署和海洋大氣局與台灣太空中心合作


美國太空總署(NASA)一架飛機低空飛過台灣南部台南機場進行空氣品質觀測實驗。(2024年3月13日,台灣環境部提供)
美國太空總署(NASA)一架飛機低空飛過台灣南部台南機場進行空氣品質觀測實驗。(2024年3月13日,台灣環境部提供)

美國參眾兩院兩黨議員本星期推出新法案,希望能在美國當前“一個中國”政策下授權美國太空總署(NASA)及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與台灣的國家太空中心(TASA)在民用太空事務上合作。

共和黨籍眾議員法蘭西·希爾(French Hill)、民主黨籍眾議員亞迪拉·卡拉韋奧(Yadira Caraveo)以及共和黨籍參議員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tt)、民主黨籍參議員塔米·達克沃斯(Tammy Duckworth)星期三(3月13日)共同提出2024年《台灣與美國太空援助法》(Taiwan and America Space Assistance Act of 2024, the TASA Act),指示NASA與台灣國家太空中心在互惠領域合作,包括各種與太空有關的工作。

對中國展現美台合作力量

“雖然台灣國家太空中心(TASA)仍然處於初期發展階段,我們的議案將允許NASA與NOAA與台灣在民用太空活動上合作,包括衛星、太空探索,以及大氣與氣象項目。允許我們相關機構與TASA協作,可以對中國展現美台合作的力量以及美國與地區夥伴合作的承諾。在台灣正在建立他們的太空機構之際,美國的支持與夥伴關係能夠鼓勵台灣持續在他們的太空能力上進行投資,”眾議員希爾說。

“台灣國家太空中心已清楚展現它對太空探索的長期承諾,美國應該透過雙邊合作對那些努力表示歡迎。TASA法案將允許NASA與NOAA和台灣的太空中心協同工作,同時也向印太地區盟友 - 還有美國首要競爭者中國 - 展示,我們依然專注於透過國際夥伴關係推進國家利益。”眾議員卡拉韋奧說。

“隨著近年來世界和技術的進步,太空現在已經成為確保國家安全及加強我們海外聯盟的前沿。台灣在印太地區的位置對美國的國防和地區其他國家的安全至關重要。美國與台灣在太空領域的合作 - 尤其是推進衛星能力與運行 - 使得美國能夠對該地區的太空功能獲取關鍵的了解,同時也進一步擴大我們與一個重要盟友的溝通渠道,”參議員施密特說。

“隨著太空探索與衛星運行的創新技術不斷擴展,並伴隨美國在這一領域的領導力,一如以往一樣重要的是我們與我們在印太地區的夥伴的共同前進和繁榮。我很自豪能與我的同事提出這項兩黨兩院2024年《台灣與美國太空援助法》,協助我們國家與台灣合作來利用新技術並改善我們在太空領域上的工作,”參議員達克沃斯說。

在美一中政策下授權美台太空合作

希爾眾議員的辦公室針在一個新聞稿中介紹了這個法案的背景。

新聞稿指出,在當前美國政府的“一個中國政策”下,NASA沒有授權能與台灣國家太空中心在各種太空事務上合作,TASA法案不僅能給NASA合作授權,它還指示NASA與台灣在互惠領域合作,包括衛星項目、太空探索項目以及大氣和氣象項目。

2022年1月20日才成立的台灣國家太空中心是一個相對較新的組織。希爾眾議員辦公室的新聞稿說,它的設立標誌著台灣將太空領域的發展列為優先事項,台灣政府在2019年宣佈在未來10年投入新台幣251億元(約8億美元)發展其商業太空能力,台灣也在加快嘗試建立一個能自製併發射自己衛星的組織。

“TASA法案將為美國與NASA在印太地區創造一個重要的夥伴關係,並允許台灣從NASA獲得重要的知識與專業以推進其太空能力,”新聞稿說。

TASA法案的內容包括:允許TASA與NASA深入合作、允許TASA與NOAA合作、提供NASA及NOAA與TASA的人員自願交流以便推進台灣的太空能力,以及在衛星項目開發、太空探索、大氣及氣象項目等領域的深入合作。

對於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兩黨議員提出《台灣與美國太空援助法》,台灣政府表示感謝。

台灣外交部北美司司長王良玉星期四在台北的一個記者會上說,美國國會跨黨派議員提出的此一立法內容,支持台灣太空發展並授權NASA與台灣在衛星、探索太空、大氣及氣象計劃等互惠領域合作,外交部對美國友人再次不分黨派支持台美在各項領域深化合作表示歡迎與感謝,之後也會繼續與台灣政府各相關單位共同推升台美在這些領域的合作。

根據美國2011年通過的一項法案中包含的《沃爾夫修正案》(The Wolf Amendment),NASA不得與中國展開太空合作,除非得到國會特批。

NASA與台合作監測空氣品質

就在美國議員提出TASA法案之際,兩架NASA飛機這個星期也飛到台灣南部高雄與屏東上空,執行與台灣合作的國際空氣品質觀測實驗。

台灣環境部說,這是環境部與NASA及亞太國家合作的亞洲“空氣品質機載與衛星調查計劃”(ASIA-AQ)的一環,台灣參與的除了環境部外,還有氣象署、民航局、空軍氣象連隊、各地方環保局以及台灣內外20所學術研究單位45位教授和學者的協作,動員超過200人進行這個第3次連續48小時不間斷的密集觀測,這也是一個綜合解析地形、大氣環流與空氣污染物三維空間隨時間變化所進行的國際聯合觀測。

環境部說,此前NASA的DC8及GIII飛機曾在2月中及2月底在台灣中南部台中、雲林、嘉義、台南及高屏地區進行兩次觀測,密集採集了O3、PM2.5、VOCs、金屬元素、有害物質、塑膠微粒及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550個樣本。

台灣自製氣象衛星升空運作

台灣第一枚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Triton)去年10月搭乘法國亞利安空間(Arianespace)公司的VEGA火箭升空並順利進入低地球軌道。台灣國家太空中心說,“獵風者”衛星搜集的氣象信息不僅提供台灣學者與氣象單位研究應用,也開放全球使用者下載應用。

台灣總統蔡英文在去年10月底舉行的“台灣太空國際年會”(Taiwan International Assembly of Space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TASTI)開幕式發表講話時說,太空領域需要當前最尖端的科技,“‘獵風者衛星’已經證明台灣不僅有半導體、精密製造的優勢,更有能力進軍全球太空產業。”

在這場有美國NOAA主管環境觀察與預測事務助理局長麥克·摩根(Michael Morgan)出席併發表主旨演講的活動中,蔡英文還表示,台灣的“太空三期計劃”自2019年開始將在10年內投入約新台幣250億元,如今還要加碼新台幣400億元投入低軌通訊衛星的研製、規劃國家發射場及人才的培育。她歡迎世界各國的業者和專家到台灣,與台灣共同打造更完整的太空產業鏈。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