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出台 公民仍擔心受不到保護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出台 公民仍擔心受不到保護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出台 公民仍擔心受不到保護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出台 公民仍擔心受不到保護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8:33 0:00

中國公民的個人信息,尤其是被日漸普及的人臉識別系統任意採集和濫用的情況,愈來愈引發人們保護個人隱私的擔憂。中國日前出台的《中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為保護個人信息做出了法律規定。但是,觀察人士稱,在中共的威權統治下,中共當局才是侵犯個人信息的最大威脅。

侵犯個人信息的最大威脅

最近,中國立法機構人大公佈《中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強調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害公民的個人信息權益。

草案第二十七條規定:“在公共場所安裝圖像採集、個人身份識別設備,應當為維護公共安全所必需,遵守國家有關規定,並設置顯著的提示標識”。

該項規定還強調,所收集的個人圖像、個人身份特徵信息只能用於維護公共安全的目的,不得公開或者向他人提供;取得個人單獨同意或者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美國紐約城市大學亨特學院兼職講座教授博士滕彪對美國之音說,中國出台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以法律的形式保護公民個人的信息,如果能嚴格執行,應當對商家、企業侵犯個人信息有所約束。但在威權主義統治下的中國,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因為中共當局自身就是侵犯個人信息的最大威脅。

滕彪說,中國公民的個人信息愈來愈處在危險之中,愈來愈可能成為被濫用的受害者,原因人們在日程生活中只要使用互聯網,商家或政府部門就能獲取他們的信息,包括他們的聯絡人,到訪過的網站,買過什麼東西等等。

政府濫用個人信息壓制異己

滕彪指出,政府掌握公民個人信息的能力非常強,可以通過很多渠道,例如一些互聯網公司、社交媒體以及運營商等,掌握公民個人的信息。

他說:這些公司表面上很多不是國營企業,如騰訊、阿里巴巴、微信、微博等,但實際上政府能夠完全掌控。政府已經在用這些私人的信息來監控、監聽、跟踪異議人士和維權人士。我稱之為‘高科技極權體制’。中共在過去一直在加強,現在已經是非常普遍的,非常有效的高科技極權主義。 ”

中國公民在網上一言一行被當局監控的典型例子,就是在抗擊新冠病毒疫情中殉職的李文亮醫生。他去年12月在微信中因為提醒同仁要提防可能具有傳染性的肺炎病毒,就被當地公安訓誡。騰彪說:“這是政府公權力濫用個人信息,壓制異議人士,來壓制民間不同的聲音,這是最可怕的。”

在網絡化時代,中共當局現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利用高科技和個人信息來監控公民社會上。北京知名的資深人權活動人士胡佳說,現在幾乎人手一部的手機,成為中國當局監視公民的最佳方式。

他說:“只要你這個公民被當局打入另冊以後,那些開在你身邊的各種眼睛,窗口呀,你所使用的手機、電腦和其中的各種程序,都會成為站在你身邊的無形的警察,都是強大的情報來源。可以說,你就是在一個完全沒有隱私的狀態。”

人臉識別系統是一把“雙刃劍”

胡佳特別指出,人臉識別系統是一把“雙刃劍”,在警察追拿逃犯,打擊犯罪,保護人民和公共安全方面,作用很大、效果很好。但是,如果中共當局以維護國家安全的名義,去維護一黨專制的體制,侵犯活動人士的權益,則是另外一回事。

近年來,中國在不斷推進信息安全的立法進程,從網絡安全法,到數據安全法(草案),再到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

一些人士期盼,中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的出台,能規範和限制人臉識別系統等生物識別信息的採集和處理,防範個人信息被洩露或被不法分子侵入或倒賣,對公民和社會造成危害。

在中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公佈後不久,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法院對中國第一起涉及公民生物識別信息採集的案子做出宣判,判決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在合同履行期間將原指紋識別入園方式變更為人臉識別方式,屬於單方變更合同的違約行為,需賠償原告、浙江理工大學法學特聘副教授郭兵合同利益損失及交通費1038元,要求被告刪除郭兵辦理指紋年卡時提交的面部特徵信息,包括照片在內。

分析人士稱,這起被稱為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折射出在人臉識別等創新技術愈來愈普及之際,個人信息被氾濫式的採集而無法得到應有保護的問題。在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出台之後,未來可能會出現集體訴訟、消費者組織等公益訴訟,以相關法律為依據,遏制侵犯個人信息的做法和行為。

售樓處個人信息被侵犯的實例

北京日報日前報導,一位不久前在北京南四環某售樓處購買了一套商品房的王先生稱,由於他此前曾經到該售樓處看過房,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人臉識別系統記錄在案,儘管在交定金日他在經紀人陪同下簽約,也不能享受2%的優惠,因而在購房價格上損失了大約20萬元。

根據樓盤銷售行業一般的行規,購房客戶在中介的介紹下來售樓處買房,可以享受樓盤開發商提供的購房優惠。但是,一旦某個購房客戶自己先來看房,然後再找中介來一起簽購房合同,則不能享受開發商提供的優惠。

據悉,人臉識別系統已成為北京樓盤售樓處的標配,大約90%以上的售樓處都有安裝,目的是區別客戶。對於開發商來說,一套人臉識別系統成本大約2萬元。但是這個識別系統在售樓處能區別自然到訪客戶,還是分銷客戶,以此防止自然到訪客戶找渠道分銷(房屋中介)獲取購房優惠,從而可以為企業節省萬以計的售房價差。

北京售樓處普遍安裝人臉識別系統,只是中國商家、企業為了商業利益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一個典型代表。在汽車銷售的4S店,在一些商場,居民小區等也都安裝人臉識別系統。此外,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手機上的很多應用程序,也都在以各種不同的方式獲取或侵害公民的個人信息權益。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公佈後,中國一些省市相繼出台相關規定。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產局日前發布緊急通知,要求樓盤售樓處未經他人同意,不得拍攝來訪人員的面部信息。天津市出台的《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明確禁止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商會等採集自然人的宗教信仰、血型、疾病和病史、生物識別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採集的其他個人信息。

在人工智能、人臉識別等技術日漸普及的今天,一些企業和商家出於商業利益安裝人臉信息採集設備,未經消費者同意採集個人信息的行為,加之中共當局濫用個人信息打壓異己的做法,令一些觀察人士懷疑,中國政府推出《中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只不過是在做表面文章,恐怕實效甚微。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