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台灣新政府面臨政策挑戰與中國壓力


台灣民進黨的支持者在賴清德勝選後在台北歡呼。(2024年1月13日)
台灣民進黨的支持者在賴清德勝選後在台北歡呼。(2024年1月13日)

儘管面臨中國壓力,台灣選民讓親主權的執政民進黨在周末總統大選中獲得歷史性勝利。世界幾個民主國家祝賀民進黨當選總統賴清德星期六的勝利時,北京稱選舉結果不代表台灣主流民意,強調台灣繼續是中國內政。

美國、歐盟、英國和加拿大都祝賀民進黨勝選,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稱讚台灣人民展現了台灣強勁民主體制的力量。

中國外交部回應說,華盛頓的訊息違反一個中國原則,表示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基本事實永遠不會改變。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聲明中說,「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是中美關係一條必須不能越過的紅線。」發言人敦促華盛頓不要利用「台灣問題」來遏制中國。

台灣外交部就此指出,中國的評論不符合國際概念,「違背全球民主社會的預期」以及「台灣人民的意願」。

外交部在聲明中說,「此類言論不值一駁。」

民進黨贏得連續第三個總統任期,一些分析師說,台灣可能繼續深化同美國和其他志同道合民主國家的關係,北京可能進一步對台施壓。

台灣東吳大學政治學者陳方隅(Chen Fang-yu)透過電話對美國之音說,「華盛頓的訊息顯示台灣是美國的重要盟友,我認為雙方將在未來四年中繼續深化關係。」台灣

外交部星期日宣布,白宮前國家安全顧問史蒂芬·哈德利(Steven Hadley)和前美國副國務卿詹姆斯·斯坦伯格(James Steinberg)率團星期天抵達台北,對台灣展開三天訪問。代表團預計在訪問中會晤台灣總統蔡英文、政府官員和其他政治人物。

美台關係將持續強勁,但一些專家認為,北京將維持同樣的對台壓力,尤其是台灣未來四年預計會由一個分裂政府來治理。沒有政黨在星期六的選舉後獲得立法院的多數,一些分析師認為這可能會削弱民進黨未來四年的權力。

澳洲國立大學政治學者宋文迪(Wen-Ti Sung)透過電話對美國之音說,「北京不太可能向下屆民進黨政府伸出橄欖枝。」他認為,既然民進黨

在立法院不再有多數,中國政府可能認為下屆台灣政府的權力“相當脆弱”,他們可能對台維持高壓,“這意味著跨海峽緊張似乎會持續。”

中國政府在星期六的選舉前不斷說這是在“戰爭與和平」之間做出選擇,並批評台灣當選總統是“麻煩製造者”,散佈“獨台”言論。

為了維持對台灣的高壓,北京近幾個星期推出影響台灣選舉的一系列措施,在台灣附近進行軍演,對一些台灣產品實施針對性制裁。

一些分析師認為,北京會繼續對台施壓,但軍演和經濟脅迫等措施的效果可能有限。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者莊嘉穎(Ian Chong)透過電話對美國之音說,「針對灰色區域行動,我認為台灣民眾已經多少使其正常化了。」莊認為中國的

脅迫性經濟措施只針對一些不會傷害其經濟利益的商品。他說,「如果北京真的想讓台灣受害,他們會停止電子產品和半導體進口,」「但他們不會這樣做,因為這會傷害他們的經濟。」儘管

中國軍事和經濟措施影響有限,但莊認為北京可能會開始迫使台灣政治人物,尤其是那些在中國有商業利益的人,來遵守中國政府的要求。

他說,「我肯定北京會試圖尋找新方法對台施壓,他們會試圖在下一年對賴政府施壓,看看他們是否能迫使他犯錯。」

陳方隅說,既然三個政黨都沒有獲得立法院的多數,民進黨可能面臨政策實施的障礙。他對美國之音說,「許多重要政策和人事任命可能在新一屆立法院受到反對派的阻撓。」

陳認為,除了與反對黨談判外,賴政府可能需要重建與公民社會的溝通,尤其是在民意不支持民進黨時。

他說,「民進黨需要與公民社會建立對話,試圖把公共輿論作為政策落實的基礎。」陳認為國民黨

和台灣民眾黨這兩個反對黨可能在不同政策平台上試圖增加民進黨推動台灣雙邊關係重要政策的難度,例如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和美國對台軍售。

他說,「政府分裂局勢會考驗賴政府的智慧,例如如何與反對黨談判以及與公民社會組織合作,」「他們學習如何對公眾妥善解釋政策落實是重要的。」新總統5月就職,將

取代2016年以來擔任總統的蔡英文。

(美國之音的張蓉湘對本文有貢獻。)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