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又一台灣晶圓大廠投資美國 美台“友岸外包”模式加強供應鏈合作


2022年“選擇美國”投資峰會會場(美國之音徐寧拍攝)
2022年“選擇美國”投資峰會會場(美國之音徐寧拍攝)
又一台灣晶圓大廠投資美國 美台“友岸外包”模式加強供應鏈合作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8:36 0:00

台灣今年參加美國政府全球招商活動“選擇美國”(SelectUSA)投資峰會這個星期交出亮眼成績,全球第三大半導體矽晶圓製造商台灣環球晶圓公司星期一(6月27日)在峰會中宣布將在德州投資50億美元興建全美國最大的12寸晶圓廠,這一決定是近來美台推動供應鏈多元化的又一個成果。台灣官員說,台灣是美國在半導體及其他高科技產業有共同民主價值的的可信賴夥伴,雙方攜手合作可以阻止中國利用市場規模對外國企業的強迫行為。

位於台灣新竹的環球晶圓(GlobalWafers)公司星期一宣布,將投資50億美元在該公司位於美國得克薩斯州子公司GlobiTech所在地謝爾曼市(Sherman, TX)擴大興建12寸晶圓廠。

環球晶圓說,12寸矽晶圓是所有先進半導體製造廠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在美國半導體產業高度依賴進口矽晶圓之際,預計2025年開出的產能“將可解決導致半導體危機的晶圓短缺問題。”

正在試圖重建美國半導體生產能力的拜登政府也對此投資表示歡迎,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說,環球晶圓的投資“對重建國內半導體供應鏈,強化美國經濟、國家安全及創造美國製造業就業機會至關重要。”

美國商務部全球市場助理部長阿倫·文卡塔拉曼(Arun Venkataraman)上週末就對台灣參加這次選擇美國峰會的代表團表示,台灣廠商在這次峰會中做出在美國投資的決策,就是美台在“科技貿易及投資合作”(TTIC)框架下的“早期收穫”。

“選擇美國”投資峰會台灣代表團團長、台灣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龔明鑫星期一在華盛頓智庫全球台灣研究所的演講中表示,在全球供應鏈受到美中貿易戰、新冠大流行影響面臨重組的時刻,美台應該在民主自由價值的共同基礎上加強供應鏈合作。

台灣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龔明鑫(右)2022年6月27日在華盛頓全球檯灣研究中心就美台高科技供應鏈合作發表演講(美國之音鍾辰芳拍攝)
台灣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龔明鑫(右)2022年6月27日在華盛頓全球檯灣研究中心就美台高科技供應鏈合作發表演講(美國之音鍾辰芳拍攝)

他說,台灣企業在這波供應鏈重組中以半導體、網絡通信產業和信息產業硬件為主,它涉及了相關企業未來二、三十年在技術、人才和資金上的流動,而美台在高科技產業位居全球領先地位,因此雙方應該加強半導體、5G、數據及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產業的合作,如此才有助於增強彼此產業的供應鏈韌性。

以民主自由價值為基礎的供應鏈合作

龔明鑫解釋說,供應鏈最重要的並不是它在某一個地區的生產所佔的比例,而是它的穩定性和持續性,這就是所謂的“韌性”,企業的投資必須考慮的是,是否會有其他原因破壞這個韌性。

“比如說過去供應鏈集中在中國,中國常常運用這種狀況去要求你做技術上的一些轉移,甚至於有一些不合理的要求,甚至是知識產權的讓渡,這已經不是供應鏈原來的意涵,因為供應鍊是一種彼此信任的關係,使上下游之間可以穩定發展。但如果有少數人將這種供應鏈當作商業上的利基和手段,那基本上是不太合適的。”

龔明鑫說,以口罩為例,在新冠疫情發生後中國將原本即佔有廣大市場的口罩價格大幅抬高,但台灣卻能在一個半月裡把原來需要6個月才能做到的口罩生產能量建立起來,不僅滿足自己的需要還去幫助許多國家,而且“從來沒有因為產業上的能量去做出其他的不當要求。”

另一個半導體的例子也是如此。龔明鑫指出,即便在疫情中全世界車用芯片不足,台灣是以加大產能去滿足客戶要求,而不是在這個時間點去大幅提高價格獲取超額利潤,“台灣從來沒有這樣做過。”

他說,“一個好的、具有韌性的供應鏈必須基於參與的成員間彼此的信任關係,而不是基於單純的成本利益,“所以我們一直強調,同樣的價值,尤其是民主價值所形成的供應鍊是那麼重要的基礎。”

在答复美國之音關於中國也在加強自身的芯片生產能力,美台如何確保在與中國的競爭中持續保持領先地位的提問時,龔明鑫說,台美可以透過技術的合作和製度的完善增加彼此的相互投資,進而形成一個更完整的生態系統,目前看來台美在大部分的技術上領先中國,因為過去中國是利用市場規模強迫技術性移轉,甚至有發生廠商被竊取知識產權的案例,如果把這種情況切斷,“中國要在技術上趕過來是有它的困難。”

有助國際產業秩序平衡

他說,不可否認中國也在一些領域有領先性,例如在4G的封閉網絡系統可以讓華為在技術上佔有相當能量和比重,但這也是為何美台必須在5G和Open RAN (開放性無線接入網路, Radio Access Network)的領域加強合作,如此即有可能打破中國未來的壟斷力量,“這不僅是商機,而且可以在國際上使產業秩序達到平衡。”

與龔明鑫對談的哈德遜研究所日本項目副主任萊利·沃特斯(Riley Walters)說,龔明鑫的說法像是近來比較常聽到的所謂“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的合作模式,最近美台新的“21世紀貿易倡議”在華盛頓引起許多注意,其中也涉及雙方在數字議題上的合作。

自美中貿易戰及新冠肺炎大流行導致全球供應鏈中斷後,全世界對汽車、電腦、家用電器及所有先進電子產品的重要組成部件芯片的需求大增,美國警覺到芯片過度依賴外來供應,拜登政府和國會都加大努力重建美國自身的半導體生產及研發能力,同時為減輕對非市場經濟國家如中國與俄羅斯的依賴,包括美國財政部長耶倫都強調美國在貿易採取被稱為“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的策略,將貿易往來限制在可信賴朋友圈內。

在這種尋求與可信賴夥伴加強經貿關係及供應鏈合作的概念下,美國也接連與台灣啟動半導體供應鏈合作對話,包括“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PPD)、“科技貿易及投資合作”(TTIC)架構,以及最新的“21世紀貿易倡議”,都包含了雙方在半導體及科技產業等旨在使雙方達到供應鏈多元化目標的議題。

“友岸外包”合作模式

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曉岷(Robert Wang)對美國之音表示, 在美中戰略競爭的背景下,“友岸外包”及供應鏈安全或許是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的主要焦點。

“建立半導體製造廠,即便是由台灣或韓國企業在美國本土設廠,都能讓美國公司減輕對中國公司的依賴,並減少北京對美國的槓桿壓力,從而使美國政府較容易在未來的危機情況或一般時期支持台灣或降低支持台灣的成本。這麼做同時也會對中國經濟帶來壓力。”

不過曾任美國國務院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資深官員的王曉岷說,美國必須創造獎勵條件使台灣企業在美國投資能夠獲利,而台灣也應該製造更多獎勵條件讓美國企業到台灣投資,如此將有助於台灣抵抗中國挖角台灣人才的作為並增加美國經濟在台灣的利害關係,他希望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能達到這兩個主要目標。

他還說:“在某些層面上,這個雙邊倡議的進展還可能比'印太經濟框架'更有成效,因為那個經濟框架是多邊的,它涉及更多參與者和更多不同利益。”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