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國會共和黨人批評拜登政府與中國接觸政策為“殭屍”;民主黨議員支持本著實力與北京對話


美國國會眾議院美國和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2023年2月28日召開首場聽證會,委員會主席、共和黨聯邦眾議員邁克·加拉格爾(圖中)主持。
美國國會眾議院美國和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2023年2月28日召開首場聽證會,委員會主席、共和黨聯邦眾議員邁克·加拉格爾(圖中)主持。
國會共和黨人批評拜登政府與中國接觸政策為“殭屍”;民主黨議員支持本著實力與北京對話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1:41 0:00

多位美國國會共和黨議員對拜登政府近幾個月來所採取的中國政策表示擔憂,認為華盛頓在應對北京咄咄逼人的軍事和網絡攻擊行為過於軟弱,並批評最近行政當局高官接連訪問中國,一些本該採取的強硬行動已被拿去作為“殭屍接觸政策祭壇上的犧牲品”。但是,民主黨議員認為,拜登政府增強了美國的實力,現在是時候與中國對話了。

眾議院美國和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星期四(7月20日)針對拜登政府的中國戰略召開聽證會,進行討論和檢視。行政當局實際執行對華政策的資深官員,包括國務院主管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與國防部負責亞洲事務的助理部長伊萊·拉特納(Ely Ratner)以及商務部負責出口管制的助理部長西婭·羅茲曼·肯德勒(Thea Rozman Kendler)到場作證。

委員會主席、共和黨眾議員邁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在聽證會一開始表示,拜登入主白宮初期,美國對中國的政策是不錯的,指責北京在新疆犯下“種族滅絕”罪行,在經濟上對北京採取強硬立場,並聯合盟友共同應對中國挑戰,這些都不錯。他說,到今年2月中國間諜氣球事件之後,行政當局的政策走向似乎出現了變化。

“我覺得發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這就像是發出了一些蝙蝠信號,行政當局似乎轉移了中國政策的重點,”來自威斯康辛州的共和黨聯邦眾議員加拉格爾說。

加拉格爾指出,今年2月的中國間諜氣球事件後,拜登政府官員不但沒有一直追究中國責任,反而開始四處要找中國官員對話,“彷彿是他們,而非中共,才是需要道歉的那一方”。加拉格爾還提到,行政當局還推遲了終止華為出口許可證的政策,以及限制關鍵行業的對外資本流動。

“顯然,推動高級別接觸是要付出代價的,”加拉格爾說。 “我認為,現在的問題是,好的政策卡在跨部門程序中,陷入跨部門煉獄,變成‘殭屍接觸政策’祭壇上的犧牲品。”

民主黨議員:是時候進行對話了

該特設委員會的民主黨成員、來自麻薩諸塞州的聯邦眾議員傑克·奧金克羅斯(Jake Auchincloss)對美國之音(VOA)表示,他不贊成共和黨人的說法。他認為拜登行政當局無論是在軍事、外交、經濟,以及擴大盟友合作等領域都取得重大成就,這使得美國此刻有自信地和中國打交道。

“我們在軍事上更強大,我們在經濟上更強大,我們在外交上更強大,我們現在是從實力和自信的位置上(與中國)打交道,” 奧金克羅斯說,“現在是時候進行對話了,你說話的時候背後有力量,而最首要的是,中國方面將會尊重力量。”

奧金克羅斯認為,與中國談判將會是一個曠日持久的過程,不會在幾次會面後看到立竿見影的成果。

“我們需要在所有層面上保持接觸渠道,防止誤會升級為不必要的衝突,同時要表明我們在經濟問題上和外交問題上的立場,也表明在太平洋地區,作為決定21世紀接下來的歲月的霸主,我們絕不會離開,” 奧金克羅斯說。

然而,加拉格爾說,他不支持走回接觸政策了。

“這(接觸政策)過去20年來都沒有效果,我不確定為什麼現在會有效,”加拉格爾說,“如果你是從實力的位置來談,如果你有可靠的軍事威懾力量,也許你會有一些成功的機會。但現在我們沒有那些。威懾政策在東歐失敗了,我們在阿富汗投降了,我們的軍隊、這支老海軍正走在錯誤的方向上,這是現在的問題。”

哈德遜研究所的亞太安全研究主任帕特里克·克羅寧(Patrick Cronin)不同意“殭屍”說法。他通過電郵對美國之音說:“我們不會因為我們的軍隊沒有在打仗就說他們在從事殭屍行動。外交官追求的目標既有廣泛的,也有狹窄的,既有具體的,也有總體的,既有公開聲明的,也有不公開聲明的。也許我們都同意我們需要更為強悍的外交,但目前的外交絕不是漫無目標的。”

歐亞集團的高級分析師阿里·韋恩(Ali Wyne)通過電郵對美國之音說:“雙邊互動仍然是必須的,哪怕它們不大可能產生戲劇性的突破或者從根本上改變美中關係的競爭性質。世界上兩個最強大國家的外交脫鉤將增加軍事誤判以及印太緊張局勢升級的風險,並進一步破壞管控跨國挑戰的努力。外交不是被誤導的地緣政治慈善之舉,而是對外政策的一個核心工具。”

高層互動

美中關係仍處於低谷狀態之際,多位拜登行政當局的內閣官員這兩個月接連對中國進行訪問,試圖重建與中國官方的對話渠道。

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6月18至19日訪問了北京。之後,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這個月稍早也訪問了中國。氣候特使約翰·克里(John Kerry)本星期剛結束中國之行。

中國駐美大使館在回覆美國之音有關星期四聽證會的置評請求時表示,近來的美中高層交流是“建設性的”。

“最近,中國和美國最近透過一系列高層交流達成了一些共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重返巴厘島議程。如果美方能夠把兩國元首巴厘峰會共識真正轉化為具體行動,把拜登總統多次做出的一系列承諾切實落到實處,中美關係將有望重回正確軌道,”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在一份英語電郵中說。 “雙方都同意最近的一系列高層交流是坦率、務實和建設性的,並同意繼續保持溝通。”

質詢問答

美國國務院主管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康達在聽證會的開場陳述中說:“拜登-哈里斯政府清楚的認識到中國所構成的挑戰,他們對內更加壓制,對外則更咄咄逼人,挑戰美國及我們的盟友和夥伴的利益與價值觀。”

這是康達本週第二次出席國會眾議院公開聽證會作證。

星期二,康達曾在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亞太小組舉行的聽證會上接受兩黨議員有關美國對華政策的提問。當時,眾議院外委會主席邁克尓·麥考爾(Michael McCaul)也曾針對美國是否為了尋求中國官員的直接對話而推遲部分人權制裁和出口限制的決定提出質問。康達當時對有關說法予以否認。

星期四,加拉格爾眾議員再次針對同樣問題進一步提問。

加拉格爾問:“您是否曾建議布林肯國務卿、謝爾曼副國務卿或任何其他美國高級政府官員,推遲依據《維吾爾人權政策法》(Uyghur Human Rights Policy Act)下對中國官員的制裁?”

美國國防部負責印太安全助理部長拉特納(右)、國務院主管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康達(中)和商務部負責出口管制助理部長肯德勒(左)出席眾議院美國與中共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聽證會。 (2023年7月20日,美國之音記者李逸華攝)
美國國防部負責印太安全助理部長拉特納(右)、國務院主管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康達(中)和商務部負責出口管制助理部長肯德勒(左)出席眾議院美國與中共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聽證會。 (2023年7月20日,美國之音記者李逸華攝)

康達沒有正面做出答覆。他說:“我們採取了一系列行動,不是基於《維吾爾人權政策法》,但是一系列其他行動,包括根據《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Global Magnitsky Human Rights Accountability Act)和其它實體清單,還有簽證限制等,來追究中國官員的責任。我不能對尚未決定的事情發表詳細評論......”

加拉格爾隨即打斷康達的答覆,追問,“您是否曾建議美國高級政府官員推遲根據那條法案下的制裁?”

“我不能對尚未決定的事情發表評論,但我可以向您保證......”康達回答說,不過他的話又被加拉格爾打斷。

“我說的是,這不是尚未決定的事情,我在說的是過去的行動,您是否曾建議......”加拉格爾繼續追問。

“對於還在審議的事情,我不會詳細評論任何可能發生或可能沒有發生的事......”康達說。

最後,加拉格爾稱,他認為康達不願正面回答他的提問。加拉格爾要求國務院提供具體數據來證明現任行政當局採取充分行動來追究中國官員對新疆維吾爾和其他少數民族穆斯林的人權侵犯責任。

加拉格爾在會後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對康達未正面回覆他的提問再次表示不滿。

他表示,共和黨人擔心的是拜登政府為了與北京當局重啟對話而做出不適當的妥協。他還認為,美中高層會面之後除了大合影之外,沒有取得任何實質進展。

“沒有,康達沒有回答我的任何問題,這裡的核心問題是,我認為令共和黨人擔憂的是,我們是否推遲了一些合理的行動只為了和中共官員坐下來談一談,”加拉格爾說。

“他試圖模糊帶過,他試圖繞來繞去,但他拒絕回答這問題,在我看來,這表明了他們的確推遲了制裁,還試圖縮小氣球事件的影響,為了讓布林肯能和中共見面。那是我們最根本的擔憂。我們把行動慢下來了,我們推遲了,我們沒有採取行動,只為了能和中共官員一起坐下來,但這些討論到了最後,我們並沒有什麼可展示的成果,沒有建立危機溝通渠道。”

“大聲說話,拿著大棒”

在聽證會上,來自愛荷華州的共和黨聯邦眾議員阿什利·辛森(Ashley Hinson)也向出席作證的行政當局官員呼籲,美國在和中國溝通時必須要有更強硬的姿態和實力,既“大聲說話”,又“拿著大棒”。

辛森借用20世紀初擔任美國總統的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的“小聲說話,拿著大棒”的名言說:“這不僅僅是小聲說話,拿著大棒,我們需要大聲說話,拿著大棒。”

他說:“我認為這就是這些(拜登政府與中國)對話中所缺少的。我鼓勵你們將這個信息帶回去給部長們,我們可以採取外交手段,我們可以進行對話,但通過實力實現和平意味著這些霸凌者需要尊重這種實力。”

兩黨共識

雖然共和與民主兩黨議員對於拜登政府的中國戰略是否足夠強硬存在分歧,但是在黨派嚴重對立的美國國會,對北京採取強硬立場是一個難得的兩黨共識。

該特設委員會首席民主黨成員拉賈·克里希納莫提(Raja Krishnamoorthi)在開場陳述中表示,美國的民調顯示,只有6%的美國人認為中國是合作者,同時有56%的美國人認為中國是競爭者。

來自伊利諾伊州的聯邦眾議員克里希納莫提在聽證會上指責北京對美國持續進行網攻,對台灣和南中國海構成威脅,以危險動作攔截美國機艦並打壓美國公司。

“我們不希望有冷戰或熱戰,”他說,“我們不希望和中國有公開衝突,但我們也不希望看到中共咄咄逼人的行為持續下去,就是我們過去幾年來所看到的那些行為。”

(美國之音記者林楓對本文亦有貢獻。)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