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美國之音在日本發現“支那事變戰跡畫譜”


美國之音在日本發現“支那事變戰跡畫譜”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4:47 0:00
下載

該畫譜看來至少有六輯,記者從同時發現的第一輯和第六輯封套來看,每輯都應含3幅畫,不過記者只找到10幅。畫譜是水彩畫,畫面都是30.5公分寬、23公分高,比現代辦公室常用的A4型紙張略大。畫譜描繪中國各地景象和人物,地點分別是上海郊外羅店鎮、居庸關、滿蘇國境、彰德(現河南省安陽市)、山西大同、河北石家莊、山西太原、南京蔣介石本營、南京天文台,估計其餘還有8幅畫和4個封套欠缺。


每個圖輯封套上都有3幅圖的說明,記者找到的兩個封套雖破舊,但大部分圖畫仍色彩鮮豔、保存良好。其中最早期的昭和8年(1933年)廈門鼓浪嶼與最晚的昭和13年(1938年)南京天文台和蔣介石本營的寫生,反映了前後5年日軍侵華戰況前後期的景象回異。

該畫譜是記者在以往看到中日展示的日本侵華圖像、照片外,首次目睹當時日本人在中國記錄的現場圖,也是記者曾在中國網絡上目睹過日本隨軍畫家描繪的蘇聯俘虜營後,又一次看到二戰日本隨軍畫家的作品。

二戰期間,日本為了仿效一戰期間法國隨軍畫家描繪拿破崙等宣傳畫刺激“戰意高揚”的效果,也派遣隨軍畫家。當時日軍隨軍畫家分作“海軍囑託畫家”和“陸軍囑託畫家”,1938年4月日本舉辦“支那事變海軍從軍畫家寫生展”,同年6月日本陸軍省成立了“大日本從軍畫家協會”,正式向戰地派遣隨軍畫家。

一些戰地畫譜作成後,作為報告戰地實況向東京軍部獻納,一般當作“非賣品”不公開販賣,收藏畫譜的日本老太太生前是古書商,與侵華戰爭毫無連接點,記者發現這些畫譜時也是在一摞她寫著“非賣品”的分類書報箱裡,從畫譜顏色依舊鮮豔來看,可能70多年幾乎沒見光。

二戰期間日本國內藝術、美術活動依舊,但是題目都由過去的風花雪月變成戰爭。 1939年陸軍美術協會成立,同年7月《朝日新聞》主辦了“第一屆聖戰美術展”,由此日本畫家們不遺餘力地支援戰爭美術潮流,此後每年都有一兩個大型戰爭美術展,1945年4月舉辦的“戰爭記錄畫展”標榜各戰場作戰記錄畫,更創下以往10倍以上的入場者數記錄,被稱為“二戰中戰爭畫全盛期”。

1946年佔領日本的美軍把沒收的153幅戰爭記錄畫運送到美國,1970年作為“無限期借貸”的形式交給日本,目前存放在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作為戰爭歷史教訓展出,每次輪換幾幅。


隨軍畫家中,著名的有鶴田五郎、小磯良平、藤田嗣治等,上述水彩畫的作者高橋勝馬知名度不高,記者在日本查找高橋勝馬的記載時,也只找到一戰後的大正8年(1919年)在東京郊外埼玉縣“所澤飛行場”的高橋作為日本陸軍航空操縱班班長、當時是工兵少佐(相當於少尉)的高橋參加了在東京飯田橋歡迎法國航空教育團訪日教育日本航空技術的儀式。此外日本美術年史index上也記載昭和13年(1938年)日本陸軍囑託畫家的名單中有工兵大佐(相當於上尉)高橋勝馬,隸屬日本陸軍北、中支部的記錄。

從高橋早期描繪的“廈門鼓浪嶼”,到後期描繪的“南京蔣介石本營”來看,他其實在中國各戰場的畫期倒是比其他隨軍畫家長很多,但因不出名,他的作品看來並未入選過二戰期間的大型畫展。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