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中國赤字率將破3%紅線為擴大舉債埋下伏筆?


2023年8月14日,在北京的高峰時間,人們走在中央商務區附近。(美聯社)
2023年8月14日,在北京的高峰時間,人們走在中央商務區附近。(美聯社)

中國宣佈將在今年第4季增發1萬億元人民幣國債,並預估財政赤字率將突破傳統的3%紅線。分析人士表示,這代表中國準備要徹底地一次性解決地方債務的問題, 1萬億的數字看起來好像很大,實際上佔地方政府轉移收入的比例很小,能夠挽救的效果可能有限。而赤字率的提升很可能是為擴大舉債埋下伏筆,預期中國未來或許還會有下一個新的、更大的舉債。

中國赤字率將破3%紅線為擴大舉債埋下伏筆?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2:12 0:00

發行1萬億國債

Text:中國官媒新華社10月24日報導,中央財政將在今年第4季增發國債1萬億元人民幣,分兩年轉移支付安排給地方,今年使用5000億元,結轉明年使用5000億元。這項超出市場預期的決策被認為是推動中國經濟復甦的重要一步。

據中國財政部介紹,增加發行的國債將做為特別國債管理,重點用於災後恢復重建、重點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災害應急能力提升工程等八大方面。

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忠明25日說,此次增發的1萬億國債全部列為中央財政赤字,還本付息由中央承擔,不增加地方償還負擔。全國的財政赤字將由3.88萬億人民幣增加到4.88萬億,赤字率估從3%提高至3.8%左右。

市場認為,這1萬億的國債是中國經濟下行的“一場及時雨”,因為地方政府拿到中央的發款,可以追加投資基礎建設,拉動相關行業的成長與就業,帶動國內需求並刺激消費,有助活絡經濟,尤其是這1萬億的國債等於是中央在無息的條件下發錢給地方政府使用,對地方政府而言,風險幾近於零,無疑是一項好消息。

美國東北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邱萬鈞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政府長期以來對於發行特別國債其實內心十分抗拒,因為會增加中央財政負擔。在進入21世紀之後,中國有兩次規模比較大的發債,一個是2007年為了因應全球金融風暴,發行了1.55萬億元國債,另外一次就是2020年因新冠疫情而發行1萬億元特別國債。

他說,這一次是因為中國經濟下行的風險特別高,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都有“熄火”的現象,使得中央不得不採取一些挽救經濟的措施。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中國整個經濟力道減緩之後,過去靠融資平台去支援基礎設施的投資收益變得急劇下降,以致負債纍纍,地方巨大的財政壓力已經大到足以影響中國的經濟成長和金融穩定。

支援地方財政

邱萬鈞說:“這次發債其實是在各方面期待了很久,然後最後中國政府才同意說要採用這種發債的方式,來支應地方政府財政上的困難。”

不過,他表示,從數字上來看,中國在2022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達121萬億人民幣,所以1萬億事實上不到中國整個GDP的1%,因此,這雖然對中國經濟是一項好消息,但影響可能有限。

其次,1萬億的金額對中國地方政府的總收入來講並不是很多。根據世界級的金融分析機構“標準普爾全球評級”的副總監尹雨(Rain Yin,音譯)表示,1萬億大約佔中國地方政府轉移收入的5%或總收入的2%左右。邱萬鈞表示,況且1萬億還要分兩年慢慢撥入,也並非所有的錢都是拿去給地方政府還債,還有一些是要幫忙應對自然災害等,所以這1萬億看起來金額很大,但實際上並不大,只能說在短暫時間內有推動中國經濟成長,讓中國經濟回穩,恢復國內外對中國經濟信心的效果,從長期而言,則要看中國把錢用在什麼地方。

他說:“但是依據過去中國它在用錢的一個效率的來講,好像事實上這可以樂觀的空間是比較小一點的。”

邱萬鈞說,這是因為無論是中國的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長期以來在資金使用效率以及決策透明度方面一直為人詬病,這也造成中國有很多基礎建設,乃至於連帶相關的不動產建設,最後都形成所謂的爛尾樓的情況。所以如果這1萬億的國債跟過去使用的方法一樣,好大喜功而沒有經過審慎的投資評估,那麼對中國經濟長期來講,可能只有百害而無一利。

地方還款面臨高峰

中國人民大學在今年元月間發表的地方財政發展報告指出,由於疫情衝擊,中國去年各省債務增速遠超過收入,償債負擔加重。

中國粵開證券今年2月份的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底,中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為35.1萬億元,其中,一般債務14.4萬億元,專項債務20.7萬億元。此外,自2017年以來,地方政府債務餘額以年均16.3%的速度快速增長,遠高於同期的經濟增速,導致負債率攀升、債務風險不斷累積,並說地方政府顯性債務呈現總量大、增速快、付息激增、期限拉長的4大特徵。

中國信評機構中誠信國際評級公司在7月底公佈的“中國地方政府債券藍皮書(2023)”也表示,截至2022年底,中國地方債餘額突破35萬億元,預估今年底可能逼近40萬億元的歷史新高。藍皮書指出,地方債正面臨還款高峰,2023年至2025年的年均還款量將高達3萬億元左右。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長劉孟俊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希望借由中央發債去支援地方財政危機,並持續在地方保持推動經濟的能量,但分兩年使用的1萬億國債對於即將面臨還款高峰的地方負債只是九牛一毛,並不算多,何況地方政府自己也會發地方債,比例大概佔了地方預算的4成左右。除了上海、北京、廣東等主要省市外,大部分比較窮的省市發債佔比更高,所以中國的地方債負擔其實很沈重。

預留伏筆

他表示,1萬億國債的規模對中國來講其實不算大 ,也可以看出中國發債其實算是相對謹慎,否則如果以地方債務的需求或是去做融通的考量,其實國債規模可以再更大一點。

他並表示,在當前財政收入有限,土地財政的空間受限的情況下,中國財政部又追加赤字規模,很可能是要將地方隱性債務顯性化,為中央和地方擴大舉債預留伏筆。

劉孟俊說:“預期來講,這應該一兆元(1萬億元)可能只是剛開始,說不定後面還有更多的陸陸續續在發。”

財政赤字代表政府的支出超過收入,財政赤字額與GDP的比率就是赤字率。過去幾十年來,中共一直將3%作為赤字率的警戒線,現在中共當局將赤字率從3%提升至3.8%,相當於自己踩破“紅線”,顯示中國正面臨嚴峻的財政危機。

有分析認為,中國在正常的年份突破了守了幾十年的3%紅線,如果未來變成慣例,將標誌著中國的財政從量入為出的古典財政思路,轉變為債務擴張驅動性的現代財政思路,代表中國有意效法美國採取擴張式的財政政策。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羅慶生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赤字率維持3%以下是保守型的財政政策,中共屬於這種思維,堅決維持財政收支平衡,不讓財政赤字擴大。美國則是奉行現代貨幣理論,主張能發行主權貨幣的政府可以無限發債,不必擔心還不出來,並主張財政赤字是迷思。所以美國這兩年發行了很多國債,政府支出不斷擴大,財政赤字不斷攀高,但支出也會刺激經濟,因此美國雖有衰退之說,但今年第三季美國GDP增長數據卻“非常漂亮”。

謹慎發債

羅慶生表示,但中國不是美國,美國有美元霸權,中國如果發行太多國債,赤字太高,可能會被國際信評機構降低信用評等,造成國債賣不出去,甚至資金外流,反而可能引爆中國的金融風暴。因此他認為,中共還是會維持它穩健的財政紀律,謹慎發債,這一次的1萬億國債應該也是在審慎評估風險後的謹慎發債。

羅慶生說:“它這個拿捏是有它一定的一個標準在,它不能夠借太多,但是又必須要能夠處理問題,所以它這一次1萬億如果不能解決,如果再借,它的風險就越來越大,國際信評降信的風險很大。”

他表示,中國的地方債本身雖不致造成金融危機,但已經抵銷了整個中國經濟的向前運行的動能,所以這一次簡單來說,就是“中國準備要用1萬億國債來徹底地一次性解決地方債務的問題”。

羅慶生說,這1萬億如果想要成功的話,必須要有中央或地方紀律委員的配合,確認每一筆錢都轉移支付到該用的地方,並且正當使用。

他並表示,中共中央今年初步發的5000億公債是用來填補地方財政的坑洞,所以必須等第一批的5000億“填完坑”之後,第二部份的5000億才可能是真正具有建設性的投資,地方財政才能真正開始活絡。也就是說,要能夠真正刺激中國經濟發展的話,恐怕要看第二批5000億的再撥入之後。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