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中國發展陸基中段反導技術 會否改變印太核態勢?


美國薩德終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HAAD)攔截器引起了中國的批評,中國稱其危及本國國家安全。
美國薩德終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HAAD)攔截器引起了中國的批評,中國稱其危及本國國家安全。
中國發展陸基中段反導技術會否改變印太核態勢?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0:59 0:00

印太局勢升溫之際,中國進行第六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試驗。有美國軍事專家認為,這項技術或將提高中國核威脅的可信度,在美國及其盟友介入台灣防禦時進行威懾。不過也有專家指出,中國在該領域的發展速度仍相當緩慢,尤其是與美國的投資相比。中國在2030年之前成功部署實戰系統將面臨障礙。

6月19日,中國在境內成功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中國國防部稱,這一試驗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

彈道導彈的飛行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即上升段、中段(離開大氣層後在該空間內飛向目標)和末段(重返大氣層後並抵達目標區域上空)。

陸基中段導彈防禦系統,是從陸地發射平台對敵方彈道導彈進行探測和跟踪,然後發射攔截器,在敵方彈道導彈處於中段飛行階段時將其攔截,它要求反導系統的攔截彈對於來襲導彈彈道的預測和跟踪都要非常精確。

中國此次試驗劍指何方?

美國戰略司令部6月17日公佈稱,美國海軍“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在加尼福利亞以西海域連續發射4枚“三叉戟”II(D5LE)洲際彈道導彈,成功命中太平洋目標。這也是三叉戟IID5導彈第188次試射成功。

美國戰略司令部6月17日公佈稱,美國海軍“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在加尼福利亞以西海域連續發射4枚“三叉戟”II (D5LE)洲際彈道導彈。 (照片來源:推特截圖)
美國戰略司令部6月17日公佈稱,美國海軍“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在加尼福利亞以西海域連續發射4枚“三叉戟”II (D5LE)洲際彈道導彈。 (照片來源:推特截圖)

美國智庫國家公共政策研究所(NIPP)研究核威懾和導彈防禦的高級分析師馬修·科斯特洛(Matthew R. Costlow)對美國之音表示,鑑於俄羅斯正在幫助中國建造導彈防御雷達,這次試驗顯然是針對美國,其次是印度。

“我認為這很可能是對旨在對抗洲際彈道導彈(ICBM)的系統的測試,儘管中國似乎也在改進和擴展其紅旗-19(HQ-19)系統,可以對抗中遠程彈道導彈。 在決定中國決定要建造多少攔截彈之前,這次測試的目標還可能是要提高相關開發技術的性能。”

北京的卡內基-清華全球政策中心學者趙通(照片提供:趙通)
北京的卡內基-清華全球政策中心學者趙通(照片提供:趙通)

位於北京的卡內基-清華全球政策中心高級研究員趙通告訴美國之音,中國面臨著愈發嚴峻的戰略安全環境,特別是在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後,美國及其印太盟友投入到導彈技術的決心和力度越來越大,增強了中國發展反導技術的緊迫感和必要性。

“所有這些都讓中國覺得反導技術將來是越來越有必要,而且針對常規導彈和未來高超音速導彈的防禦的技術也越來越融合在一起,似乎讓中國覺得這是為了軍事戰略競爭的非常關鍵的一環。”趙通說。

麻省理工大學(MIT)斯坦頓核安全研究委員(Stanton Nuclear Security Fellow)、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公共和國際事務學院的龍大衛博士(David C. Logan)則告訴美國之音, 這項試驗背後可能有多重動機, 比如作為發展直升式反衛星武器(direct-ascent anti-satellite weapon)的掩護。

“反衛星武器和中段攔截器的技術特性非常相似。過去,中國的反衛星武器試驗產生了巨大的碎片,進一步的試驗存在爭議。美國官員此前曾表示,中國所謂的‘陸基導彈攔截試驗’實際上是對反衛星武器的試驗。”

龍大衛認為,中國專家還可能認為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可以增強自身核力量的存活性(survivability),他們越來越擔心現代化的美國核力量、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和高精度常規武器可能會削弱中國的核威懾力量。

他指出,日本和南韓可能開發的遠程打擊平台(long-range strike platforms)也讓中國擔憂,該平台理論上可能針對中國的核武器。就在去年,南韓和美國同意取消此前限制南韓彈道導彈射程和有效載荷的限制指南。

新技術將在台海戰爭中加強對美核威懾?

除了來自美國及其盟友的挑戰,趙通表示,“另外像台灣也在大力發展各種導彈技術 ,有可能利用一些遠程的常規導彈對中國的關鍵的民用基礎設施目標等等(打擊),作為一種非對稱的這種戰略威懾,可能讓中國覺得是一種威脅 。”

台灣立法院長游錫堃日前指出,台灣自主研發的中程高空巡航導彈“雲峰飛彈”,射程可直達北京。

龍大衛認為,中國可能認為陸基中段反導系統對於解決台灣衝突很有幫助,加上已經部署的先進的地對空導彈系統,包括俄羅斯生產的S-300和S-400防空導彈以及紅旗-9(HQ-9)等本土系統,這些系統共同為中國提供了針對戰術和戰區系統、有限的定點防禦(point-defense)能力。

“它們可以用來將中國的綜合防空系統(integrated air defense system)延伸到更遠的海域,或者擊落來自台灣或海軍平台的來襲彈道導彈,以及可能的巡航導彈。”他說。

核彈主要的投送載體是彈道導彈。如果在核戰爭爆發時反導系統能夠爭取一定時間,可能會讓中國的核力量有更多的反應時間,以及進行有效的核反擊。

國家公共政策研究所的科斯特洛表示,儘管這次試驗還不會顯著改變印太地區核威懾的平衡狀態,但如果中國繼續以相對較快的速度進行試驗,並能夠部署一個有效的陸基中程反導系統,中國核威脅的可信度將會提高,並可能導致中國官員更願意發出有限使用核武器的威脅。

《環球時報》前總編胡錫進20日撰文呼籲,中段反導的威懾力,對超級大國暫時難以使上勁。對於中國來說,戰略威懾的核心部分必須是核力量的進攻能力,得是矛的不斷強化。

科斯特洛認為,反導系統加上中國大力投資的核系統,可能會在地區和洲際範圍內威脅美國和盟國的軍事基地,助力中國入侵台灣。

“中國可能預計在入侵台灣期間發出核威脅,甚至使用核武器——因此其核建設既是為了威懾美國和盟國的干預以幫助台灣,又是在威懾失敗時擊敗美國和盟國的軍隊。”

不過,蘭德公司關注彈道導彈的資深研究員雅各布·海姆(Jacob Heim)對美國之音表示,這項測試對於台灣意義有限,與台海戰爭情況最相關的中國軍事技術是兩棲升降機、防空系統、反潛戰和遠程打擊等,而非彈道導彈防禦系統。

反導技術未必增強中國核作戰能力

趙通強調,中國的導彈防禦系統更多地影響區域性的常規戰爭,短期內不太可能對核作戰產生根本性影響。 “理論上講,任何一個國家的戰略防禦能力提升的話,都會覺得自己更加安全,不太擔心對方的報復打擊,這就會讓相關方更願意首先向敵方開火。”

他提醒,“但是中國比較國土面積這麼大,如果考慮最危險的核交戰場景,中國很難建立起對整個國土進行有效防禦的反導體系,最多對戰略要地進行有限的防禦。”

美國空軍人員維護攜帶核彈頭的洲際戰略導彈(美國空軍資料照)
美國空軍人員維護攜帶核彈頭的洲際戰略導彈(美國空軍資料照)

龍大衛以數據闡釋說,即使中國未來成功部署陸基中段反導系統,也很難抵禦美國的核武庫。

比如,樂觀情況下,美國計劃對每枚導彈使用四個攔截器,以實現至少90%的殺傷概率。以這一比例計算,要防禦美國的戰略核武庫(《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ART) 允許部署的彈頭上限為1,550枚),將需要數千枚攔截彈。而且攔截洲際彈道導彈(ICBM)將需要中國開發一種基於衛星的預警系統進行提示。

他又以印度為例指出,該國將大約80枚核彈頭分配給彈道導彈(以及其他可通過飛機運載的),這意味著中國可能不得不部署至少300個攔截器來應對印度核彈道導彈的相對“小規模”打擊,更不用說假設的美國(或俄羅斯)更大打擊的可能性。

美中反導技術水平差距仍大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20日援引導彈專家郭衍瑩的分析稱,一個國家想要練就陸基中段反導技能,要具備陸、海、空、天等平台的彈道導彈預警能力,精確跟踪目標的能力(雷達跟踪、全球衛星導航定位、慣性、紅外等製導技術),以及攔截彈碰撞殺傷的能力。

郭衍瑩指出,中國此前多次官宣成功進行陸基反導技術試驗或達到預期目的,意味著中國的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的成功率不低於美國,已位於世界前列。

對此,美國導彈防禦擁護聯盟(MDAA)主席里奇·埃里森(Riki Ellison)告訴美國之音,中國以這次測試的確向世界展示,他們在保衛自己的國土免受核打擊的侵害,美國和盟國無法對其進行不受挑戰的戰略核投射(uncontested strategic nuclear projection)。

然而,與美國的反導實力相比,埃里森直言,“中國沒有美國目前的能力,也不會在短期內超過美國。”

美國導彈防禦擁護聯盟(MDAA)主席里奇·埃里森(Riki Ellison)(照片來源:MDAA網站)
美國導彈防禦擁護聯盟(MDAA)主席里奇·埃里森(Riki Ellison)(照片來源:MDAA網站)

趙通坦言道,陸基中段反導運用碰撞殺傷(hit-to-kill)的方式摧毀攔截目標,已成為美國現在的戰略反導技術的主流,領先世界水平。 “目前美國已經擁有防禦洲際彈道導彈的反導技術。根據已經披露的情況和數據,中國目前的反導技術基本上還是針對中程導彈(射程1000-3000公里),還沒有發展出針對中遠程甚至洲際導彈的反導技術。”

龍大衛也指出,中國在該領域的總體發展速度仍然相當緩慢,尤其是與美國的投資相比。中國在2030年之前成功部署實戰系統將面臨障礙。

“雖然中國在過去十年左右可能至少進行了六次測試,但美國僅對其陸基攔截器就進行了 30 次測試。雖然中國正在努力開發多層導彈防禦系統(multi-layered missile defense system),但美國已經在整個印太地區部署了這種系統,伴隨著各種雷達和攔截器,儘管其中一些系統的追踪記錄不是很好。”

美國應調整本土導彈防禦政策

科斯特洛認為,儘管目前中國發展彈道導彈防禦的長期目標仍不明朗,但鑑於其核武庫擴張的速度和規模,不能排除其針對區域和洲際目標的導彈防禦系統的大規模擴張,美國應該做出相應的策略調整。

“二十年來,中國一直批評美國有限的本土導彈防禦系統破壞穩定並可能引發軍備競賽——但中國多年來一直在發展自己的系統。這是中國認為美國應該克制而自己不應該克制的又一個例子。“

美國目前只部署了44個用於本土導彈防禦的陸基攔截器。科斯特洛建議,美國應該考慮取消其自我強加的、在建立本土導彈防禦系統方面保持克制的政策,以應對來自俄羅斯或中國的有限導彈攻擊。 “顯然,莫斯科和北京可以自由地防禦美國的洲際導彈,華盛頓的克制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