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世界媒體看中國: 經濟走勢又如何


資料照片: 2009年7月9日山西省長治市一名工人走過建築工地的鋼絲卷
資料照片: 2009年7月9日山西省長治市一名工人走過建築工地的鋼絲卷

中國官方發布的數字顯示中國經濟進入新年以來情況好轉,前景光明。 但在當今中國,官方公開聲言有關經濟的評論涉及國家安全,要嚴懲說中國經濟壞話的人,在這種氛圍下,經濟實況到底如何,世界媒體有不同的看法。 在眾多觀察家不看好當今和未來中國經濟之際,也有人看好。

當局承認需要擴大內需、提振信心

當前中國經濟困境究竟是怎樣的困境? 造成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中國國內外的觀察家和學者、中國官方和民間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 但在一些重要節點上,就一些重要、基本的事實而言,中國官方和民間以及國內外觀察家有廣泛的共識,包括中國經濟近來增長乏力甚至有通貨收縮的切實風險,是因為中國內需不足, 消費者和企業家對經濟前景缺乏信心。

就內需不足(消費者不敢消費)而言,中國國內外許多觀察家指出,內需不足所反映的根本問題是中國幾十年的經濟大增長只是使中國政府收入大增,使中國政府可以年年 大幅增加軍費,增加所謂的維穩開支(即用於國內政治鎮壓的開支),對外大撒幣,但中國的廣大消費者在醫療、住房、養老、子女教育等方面負擔越來越沉重,使他們 不敢消費、無錢消費。

就消費者和企業家對經濟前景缺乏信心而言,中國國內外許多觀察家指出,自中共領袖習近平2012年上台以來,中共當局越來越肆無忌憚地以政治壓倒經濟,動輒就對它看不順眼的產業進行毀滅性打擊,還不管企業和民眾的死活連續推行三年所謂的疫情清零政策,導致一般民眾和企業家以及在中國開業的外企喪失中國未來經濟前景的信心。

在這一點上,中國/中共當局跟中國國內外許多觀察家的看法大相逕庭。 當局認為中國消費者有錢不敢消費是過度保守,沒有道理的過分節儉,因此需要大力鼓勵他們消費;對中國經濟前景缺乏信心,不是認識糊塗而因此需要所謂的正能量灌輸,就是別有用心唱衰 中國經濟試圖瓦解偉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因此需要嚴厲打擊。

儘管中共當局在經濟問題上與民間和內外許多觀察家的看法大相徑庭,但當局現在還是承認中國經濟發展眼下面臨的瓶頸是國內需求和信心不足。

4月3日,路透社發表報道,標題是《中國中央銀行表示將努力擴大需求,提振信心》。 報道說:

「中國中央銀行星期三表示,將準確有效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重視逆週期調節,並著力擴大內需,提振信心。

「中國人民銀行在貨幣政策委員會季度會議後發表的聲明中表示,將支持銀行補充資本,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製造業的中長期貸款。

「1月至2月的經濟數據和3月的工廠主調查顯示,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今年開局光明,並讓尋求重振經濟的中國決策者鬆了一口氣。在經歷疫情清零 政策的封城重新開放後,中國經濟一直沒能呈現可持續的復甦。」

人民幣幣值顯示光明消息中的陰影

美國財經新聞社彭博社4月3日的通報指出,中國近期傳出的經濟好消息還不是定論。 報道說:

「人民幣距離在岸交易區間的弱端僅一步之遙,這是近期一系列樂觀經濟數據不足以提振人民幣的最新跡象。

「週二在岸交易中,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跌至四個月低點,距離中國中央銀行允許的交易區間下限僅幾個基點。在交易更自由的離岸市場,人民幣已連續八個交易日徘徊 在低於在岸漲停板的水平。選擇權市場的壓力跡像也在加劇。

「人民幣持續承壓表明,交易員們預計,在缺乏大規模刺激措施的情況下,北京將依靠人民幣貶值來幫助重振經濟成長。由於需要防止資本無序外流,其任務變得更加複雜。為了 穩定市場,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堅持對外匯市場的支持,星期三公佈了強於預期的每日定盤價。」

美國當局表示會因應中國經濟入侵

彭博社所謂的“交易員預計,在缺乏大規模刺激措施的情況下,北京將依靠人民幣貶值來幫助重振經濟增長”,這主要是指中國當局使人民幣貶值,讓中國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 由此變得價格更為低廉,由此提升中國出口商品的競爭力,提振其製造業出口,擴大製造業就業,並由此重振經濟成長。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無論在順境或逆境中,中國發展經濟、提升經濟成長的一個主要手段是擴大出口。 觀察家認為,在當下經濟吃緊之際,中國當局仍是希望採用擴大出口的手段來走出困境。 但這手段的操作和實施受到中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美國和其他國家的警惕。

4月3日,美國網路新聞媒體阿克西奧斯(Axios)發表報道,標題是,《耶倫「不排除」採取措施遏制中國的經濟侵略》。 報道說:

「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星期三表示,美國將考慮採取一系列行動來幫助保護受中國威脅的產業,此類行動包括可能設置關稅這樣的貿易壁壘。

「這是迄今為止最強烈的訊號,顯示拜登政府願意採取重大措施,削弱美國有關官員所認為的中國過度生產補貼所造成的經濟影響,即使這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美國中國這兩個世界大經濟 體之間的緊張關係。

「耶倫在前往中國途中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停留期間向記者發出了這一警告。

「美中兩國之間的經濟緊張局勢日益加劇,拜登政府指責中國向全球市場充斥廉價商品,從而壓低了世界其他地區對競爭產品的需求。」

在美國政界,美中貿易問題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始終是個具爭議性的敏感議題。 2016年,當時競選美國總統的唐納德·特朗普稱美國歷屆政府愚蠢無能,任由中國對美國長時間實行經濟強姦,使美國人遭受巨大的損害和損失;他上台之後會全力糾正這種局面。

特朗普上台後以中國對美國實施不公平的貿易做法為由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對來自中國的大部分商品實施懲罰性關稅。 在特朗普2020年卸任、喬·拜登就任美國總統之後,拜登行政當局維持了特朗普前當局對中國商品設置的大部分關稅。

中國面對一個世紀僅見的經濟風暴

中國眼下的經濟問題到底有多嚴重,會多嚴重? 法國財經新聞月刊《資本》雜誌3月30日發表文章,標題是《億萬富翁雷·達裡奧表示,中國面臨未來一個世紀僅見的經濟風暴》。 文章說:

「中國繼續讓世界各地的股票投資者感到擔憂。除了入侵台灣可能引發新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風險外,中國經濟還面臨著結構性負面壓力(先前的一胎政策導致的人口老化和勞動 人口的預期下降、來自外部經濟體的競爭,如印度這樣的其他主要新興國家以及越南這樣的充滿活力的低成本國家的競爭),中國預計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還要受房地產危機的 不良影響。

「香港和上海股市處境艱難,其表現遠遠落後於巴黎股市CAC 40指數和西方其他國家的股市。許多觀察家對中國的前景感到悲觀。其中著名且極其富有的投資者、橋水基金(全球最大 的對沖基金之一)聯合創始人雷·達利奧的態度尤其強硬,因為他在社交媒體領英(LinkedIn)上寫道,由於種種下行因素的綜合作用,他擔心中國經濟將遭遇一個世紀所 僅見的風暴。」

達利奧所說的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包括:過度的債務以及房地產和股市暴跌的拖累;國內貧富懸殊加劇,當局由此採取的舉措令國內投資者和企業家感到恐懼,許多外國公司正在 避開中國;許多進口國指責中國傾銷,並有可能採取提升關稅等措施來予以應對;中美兩國在技術行業的對立以及氣候變遷有可能使中國經濟付出沉重的代價。

“低迷無出路,中國經濟會跌到什麼程度?”

中國當局一方面有些扭扭捏捏承認中國經濟眼下有種種嚴重問題,另一方面又不斷宣稱中國經濟穩中向好,前途光明,中國經濟在去年取得了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5.2%的目標, 名列世界各大經濟體之首,中國今年也將成長率目標定位於5%左右。

但中國官方宣布的數字到底有多麼可信始終有人懷疑;中國經濟狀況究竟是否像中國當局所宣稱的那樣穩中向好也不斷有人提出質疑。 4月4日,日本TBS新聞電視台網站發表採訪報道,標題是《低迷無出路,中國經濟會跌到什麼程度? 》。 受訪的東京財團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柯龍指出當前中國經濟從數位到實況的種種問題,包括:

——人們常說中國的宏觀經濟統計數據不可信。 就連2023年去世的李克強總理也表示不能相信,李克強甚至提出了『李克強指數』。 根據估算國外宏觀經濟統計數據的美國智庫榮鼎集團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成長率預計僅1.5%,而非5.2%。 至於哪個數字比較接近實際,他個人覺得1.5%比較接近。

——由於經濟狀況惡化,中國當局需要採取更大膽、更敏捷的政策,但中國當局發布的公告很少,中國總理在全國人大年會結束時的例行記者會也被取消。 那樣的記者會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那是市場與總理之間的對話。 如果沒有這個管道,中國經濟很可能會出現恐慌、硬著陸,所以他覺得中國政策制定者有些章法凌亂。

——人們說日本因疫情破產的人少,但中國因疫情破產的人多,因為一是中國當局連一元錢的福利金都沒有發放;二是中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尚不健全。 它們不僅這兩樣都沒有,而且生死攸關的融資來源被切斷,商店也關門了。 結果,數以百萬計的中小企業破產。 這種天文數字的企業破產導致失業率迅速上升。

“中國仍在崛起,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可低估”

在國際媒體和觀察家評論中國經濟的現狀和未來之際,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在唱反調。 拉迪4月2日在美國《外交事務》雜誌網站發表文章,標題是,《中國仍在崛起,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可小覷》。

拉迪在文章中寫道,中國經濟一度長期高速成長,隨著高速成長成為過去,許多人對中國經濟的前景表示悲觀甚至不屑一顧。 但他的觀點是,「這種不屑一顧的看法低估了中國經濟的彈性。是的,中國面臨著一些有據可查的不利因素,包括房地產市場低迷、美國對獲得某些先進技術施加的 限制以及勞動年齡人口的減少。但在20世紀70年代末走上經濟改革道路時,中國克服了更大的挑戰。儘管近年來增長有所放緩,但中國未來幾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可能是 美國的兩倍。”

拉迪認為,許多中國問題觀察家沒有註意或細讀相關的經濟數據,導致他們產生誤解。 他寫道:

「一些誤解加劇了人們對中國經濟潛力的悲觀情緒。以一種普遍存在的誤解為例,即中國經濟與美國經濟規模趨同的進展已經停滯。確實,從2021年到2023年,中國GDP占美國 GDP的比例從76%下降到67%。 然而,事實也是如此,到2023年,中國的GDP比2019年(全球大流行前夕)增加20%,而美國僅成長8%。

「這個明顯的悖論可以用兩個因素來解釋。首先,過去幾年,中國的通貨膨脹率低於美國。去年,中國名目GDP成長4.6%,低於實質GDP成長5.2%。相較之 下,由於高通膨,2023年美國名目GDP成長6.3%,而實際GDP僅成長2.5%。」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