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專訪邱萬鈞(1):談疫情清零政策的無效與不必要


北京市民在海淀區中關村接受核酸檢測
北京市民在海淀區中關村接受核酸檢測

自從新型冠狀病毒疫情2020年1月在中國全面爆發並擴散全世界以來,世界各國採取了不同的應對措施。截至目前,中國當局借助其強力的社會控製手段實行了嚴酷的疫情清零政策,導致了廣泛的民怨和嚴重的次生災害,也對中國的經濟造成重創。美國東北大學財務金融教授邱萬鈞指出,國際間的研究結果顯示,情清零政策對控制疫情是無效的,也是不必要的,且不說清零政策對經濟和民生的嚴重傷害。

專訪邱萬鈞(1):談疫情清零政策的無效與不必要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0:29 0:00

中國當局的疫情清零政策包括禁止阻止公眾尋求緊急醫療援助、禁止醫院收治危重病人,禁止告罄的民眾外出購買活命所需的食物,禁止物流正常運轉。面對民眾的強烈抱怨和抗議,當局提出的理由是這種嚴酷政策有利於控制疫情擴散並有利於經濟發展。

美國東北大學財務金融教授邱萬鈞(邱萬鈞提供)
美國東北大學財務金融教授邱萬鈞(邱萬鈞提供)

但邱萬鈞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指出,現在已經有多國的研究顯示,嚴厲的疫情控制措施乏善可陳且弊端嚴重。

以下是美國之音專訪邱萬鈞的採訪記錄第一部分。邱萬鈞表達的是他的個人觀點。

中國與新西蘭、台灣的防疫比較

金哲問:在世界各國當中,目前似乎只有中國和北朝鮮實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清零政策。但中國與朝鮮大不相同。中國經濟發展高度依賴對外貿易。從金融財務的角度來看,清零對中國意味著什麼?從更廣闊的總體經濟角度來看,清零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邱萬鈞答:這是個好問題!首先我要強調一件事情,這就是,公共衛生一方面是一個政治選擇問題,但很重要的是我們也要根據科學的資料來做判斷。我們從過去兩年其他國家的資料來看,比較嚴格的疫情防控管制措施未必能夠帶來比較好的防疫效果。而且,我們也知道比較強、比較嚴格的管制措施通常也會造成比較大的經濟損失。

我們可以看看英國牛津大學發表的防疫嚴格指數。大家可以到牛津大學的網站上去看這個資料——Our World in Data - Covid-19 Stringency Index (我們的數據世界 - 新冠病毒防控嚴格指數)。這都是可以公開得到的資料。

世界各國防疫嚴格程度及國民生產毛額成長率 (邱萬鈞製作提供)
世界各國防疫嚴格程度及國民生產毛額成長率 (邱萬鈞製作提供)

我們可以把2020年到2021年跟中國比較相關的國家的經濟發展資料做一個比較。在這個圖表上我們可以把2020年6月和2021年6月的指數做一個比較,看看各個國家的經濟成長率。我們可以看到,2020年6月的時候新西蘭在全世界的防疫嚴格度排名算是最後面的幾個國家之一,但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是相對比較嚴格的,這是跟新型冠狀疫情是從中國武漢爆發是有關係的。

我們看到在中國周邊幾個國家,台灣、日本、南韓,還有跟中國經濟體量比較接近的國家,澳大利亞、美國、德國。我們把這些國家做一個比較,可以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這就是,防疫越是嚴格的國家,它們的經濟成長率會有某種程度的下修。中國在2020年經濟增長率相對於世界其他大的經濟體要好,因為當年全世界總的增長率是負5.5%。

但在中國旁邊的台灣,它的經濟增長率是3.36%,中國是1.5%。但到了2021年我們再看,因為新冠病毒擴散的情況不一樣,各個國家防疫的嚴格程度數字也有相當的變化,嚴格程度的排名因此也有變化。但我們也看到比較強力的管制措施未必能帶來比較好的經濟增長效果。

我們可以看到新西蘭在2021年是防疫嚴格度排名比較靠後的國家,台灣也屬於防疫嚴格度不那麼高的國家,但它們的經濟增長率相對來說都是比較不錯的。台灣是6.4%。中國在2021年6月防疫嚴格度在全世界是排名第八,是相當嚴格的,但經濟增長率是6%,比防疫嚴格度不那麼高的台灣還低。

我們在這裡可以看到 “清零措施” 是不是有必要。這一點我們可以從過去的歷史資料當中看得出來。 2022年中國本來預期的經濟增長率是5%左右,現在我們看到每天到處在封城,光是上海的封城就造成中國的GDP下修可能0.6%,導致GDP下修的風險增加。

另外,全球供應鏈也面臨斷鍊的危機。全球供應鏈斷鍊也會造成全球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加。再加上現在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戰爭,全球供應匱乏。還有,外國的投資人也不會在中國的政治風險轉高的情況下加速投資、轉移,這一切對中國長期的經濟發展會造成負面的影響。

研究顯示嚴酷的封城有損公眾生命安全

問:在清零政策導致了嚴重的次生災害,包括病人不能得到及時治療而喪命的致命性災害之際,中國共產黨政府堅持說清零的政策對中國的經濟穩定發展以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是必要的。您認為中國官方的這種說法有多少道理?

答:首先我們還是要看已有的資料,已有的經驗。我本人並不是研究公共衛生的,但是我可以去了解一些公共衛生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到這方面的研究報告。比如說意大利的一個學者在意大利國家研究委員會工作,他的名字叫科西亞(MARIO COCCIA)。

他在2021年發表在《整體環境科學》雜誌上的研究比較了封城時間的長短與新冠病毒感染死亡人數之間的關係,跟國家經濟的增長關係,以及怎樣學習應對像新冠病毒疫情這樣的流行病,避免國家的經濟狀況再度惡化。這文章都是大家可以公開得到的。它展示的是科學的證據。

這項研究利用的是歐盟國家的資料。我為什麼要特別選這篇文章呢?因為各位可以把中國想成講華語的一個歐盟,它可以通過比較得出結論說,有的國家封城的時間是比較長的,如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它們都是中南歐的國家。也有封城時間比較短的國家,如奧地利、葡萄牙和瑞典。

歐盟國家2020年4至8月經驗圖表(邱萬鈞提供)
歐盟國家2020年4至8月經驗圖表(邱萬鈞提供)

封城比較短的國家平均封城天數不到15天,封城時間比較長的國家差不多60天。但我們可以看到,就平均的感染確診人數比例而言,兩者幾乎是一模一樣的並沒有差別。就死亡率而言,非常有趣的是,封城期間比較長的國家,死亡率反而比封城時間短的國家要來得高。就抑制變異性病毒的擴散效果而言,長時間封城的效果也非常有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呢?

公共衛生投資多少才是關鍵

其實各位可以看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通常封城時間比較短的國家人均健保醫療支出比較高,封城時間比較長的國家本身的醫療基礎建設和投資太低,所以必須採用封城這種相對沒有技術含量的方法去應對疫情。

為什麼封城時間較長的國家死亡率反而更高呢?這無非時因為一封城,所有的醫生和醫療資源全都變成是投入到防疫那邊去了。

各位想想看,現在的上海醫護人員本來都有醫生、專科醫生,但現在他們都沒什麼用,大家通通被拉去做核酸檢測,都去戳別人的鼻子去了。相對而言,孕婦沒人照顧,重症病人沒人照顧,癌症病人沒人照顧,導致了這樣的次生性災害發生。這樣,一旦有人感染新冠病毒,有身體的不適(發生並發症又得不到及時的醫療照顧),死亡率會更高。

封城對不同的城市的不同影響

問:中國是一個大國,各地的情況很不一樣。即使是上海、深圳、香港這樣的發達的城市情況也很不一樣。在您看來,就清零政策的影響而言,上海、深圳、香港有什麼明顯的或重要的差異?

答:相對來講,深圳、上海是兩個比較年輕,人口密度也比較低的城市。這兩個城市相對來講,腹地比較大,所以它們的調適性是可以比較高的。香港在過去一直就是一個國際金融城市,人口老化比較嚴重。 “清零”政策對香港影響會比較大。

我在這裡也要特別強調說,中國的前二十大城市就人口數、大小、人口密度而言其實它們彼此之間有很大的差異。我們在這裡也可以做個很簡單的數學計算。就中國前二十大城市來講,它們佔中國的總人口大約20%。

中國前二十大城市圖表(邱萬鈞提供)
中國前二十大城市圖表(邱萬鈞提供)

我們可以換算一下,其他80%的中國人是住在比較小的城市或鄉村地區。這些小的城市一方面獲得的國際關注比較少,獲得資源的能力也比較小。可是這些比較小的城市在自己所在的區域當中也扮演比較重大的經濟的角色。

比如說吉林。吉林最大的城市是長春。長春是很重要的農、工生產基地,特別就糧食生產而言。東北歷來就扮演著中國糧倉的角色。在正值春耕的時候,碰上所謂的封城。那我要請教各位,要怎麼春耕呢?這會對中國的糧食供應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各位都要想一想,現在俄烏戰爭爆發,烏克蘭、俄羅斯的糧食出口都受到相當的限制。而中國這幾年來的糧食自給率一直在下降,依賴外國進口的程度一直在上升。去年中國糧食對外依賴度已經差不多是20%。因此這樣(的封城)會不會對中國的糧食供應安全造成影響?

對中國的糧食供應問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現在已經放話,下令要維持糧食供應的穩定性。 (在制訂和執行嚴格的防疫政策時)是不是要考慮這樣的整體性問題?封城不僅對大城市,對小城市都是很大的問題。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