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馬尼拉都市洪災為亞洲拉響環境警報

  • 施銳福

中國北京最近發生罕見洪災

8月雨季的傾盆大雨使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三分之一的地段變成一片澤國。7月﹐中國首都北京遭遇60年來最為嚴重的洪災。去年﹐泰國首都曼谷部份城區被歷時罕見的洪水淹沒﹐有800多人喪生。

亞洲開發銀行(ADB)首席經濟學家李昌鏞說﹐雖然亞洲經常發生與天氣有關的悲劇﹐但這絕不是因為運氣不好。

李昌鏞說﹕“這類自然災害﹐特別是亞洲的洪水﹐是因全球暖化和氣候變化而增加風險再加上亞洲高速度大面積城市化而基礎設施缺失的綜合結果。”

亞洲開發銀行公佈了題為《亞洲綠色城市化》的研究報告﹐李昌鏞在報告公佈之際在泰國外國記者俱樂部發表了講話。

亞銀說﹐亞洲城市碳排放的增長率是世界平均值的五倍﹐到2050年﹐亞洲城市碳排放量將是現在的三倍。碳排放據信是全球氣候變化的一個主要原因。

亞洲蓬勃發展的經濟使千百萬人擺脫貧困﹐同時大批人涌向城市尋找更好的工作。

亞銀說﹐如今﹐全世界那些人口超過1千萬的超大型城市有一半以上位於亞洲﹐全球貧民窟居民有60%生活在亞洲。

1950年﹐世界上只有兩座超大型城市---紐約和東京﹐現在有23座﹐其中12個在亞洲。

亞銀的李昌鏞說﹐基礎設施的需求大增﹐讓城市規劃人員很難跟得上﹐造成貧民窟弱勢群體大增。

他說﹕“不幸的是﹐這種弱勢性隨着城市化的擴展可能還會增加。為甚麼呢﹖因為隨着城市化﹐會有更多的人生活在城市貧民窟﹐生活在風險區域。由於基礎設施缺失﹐他們易受風險。”

亞洲開發銀行說﹐易受內陸洪災衝擊的亞洲人口到2050年預計將達到3億5千萬人。那些易受海岸洪災衝擊的人口將增加到4億。

亞行說﹐為了應對這一挑戰﹐亞洲城市需要側重減少貧困﹑推動更有利與環保的城市規劃和技術﹐並提高能源效率。

李昌鏞說﹐最重要的步驟是建立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統﹐減少對污染嚴重的化石燃料的依賴。

他說﹐亞洲超大型城市附近衛星城市的出現﹐為從一開始就納入“綠色”概念創造了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