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會委員會關切中國對台軍事施壓 考慮各種應對選項

  • 鍾辰芳

中國轟6K轟炸機。 (2015年9月3日資料照片)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美國會委員會關切中國對台軍事施壓,考慮各種應對選項

星期五(2月19日),中國解放軍對台灣進行二月來最大規模的軍機侵擾,共有9架不同機型戰機進入台灣西南部防空識別區。美國國會對北京不斷增強對台灣的軍事壓力導致台海緊張加劇極為關注,正在尋求因應對策。專家說,台海已經成為引爆美中大國競爭衝突的最危險熱點,華盛頓必須加快應對行動,包括尋求與地區盟友夥伴協調,在美國軍事介入時提供協助與支持。

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星期四就華盛頓如何威懾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的咄咄逼人行為舉行視訊聽證會,聽取前國務院、五角大樓官員、軍方人士及軍事安全專家對中國軍事實力、戰略意圖的評估及應對政策的建議。

解放軍或認有侵台能力

前美國國防情報局資深中國分析師韓力(Lonnie Henley)說,許多軍事專家都認為,解放軍還沒有能力投送足夠軍力跨越台灣海峽,但如果對投送部隊以不同概念來思考,或許解放軍已經認為它至少達到自己所設的目標,在2020年有初步登陸台灣的能力,這是因為它可以依賴較多的民船而較少的軍艦。

他說,美國在中國侵犯台灣時能夠採取的選項不多,到目前為止大多數的想法,包括軍事、政治或經濟的途徑都以提高中國犯台代價為主,但問題是,如果中國領導人做出對台動武的決定,那麼他們也已經對必須付出的代價有所準備。

此外,台灣人民的意志和抵禦侵略的能力也是一個未知數,就算美國能擊沉解放軍兩棲登陸船隻,衝突並不會因此而結束,接下來的封鎖將是一個困難階段,因為台灣西部港口和海岸已遭嚴重破壞並佈滿水雷,物資和補給無法進入,“我們沒有一個計劃能擊敗那種封鎖”,據他所知,美國和台灣都沒有關於在戰爭時期一旦台灣遭到長時間的封鎖將需要多少以及何種物資才能存活的研究,因為“沒有人想要思考這個問題。”

韓力說,長期以來美國對如何阻止解放軍侵略台灣已經有廣泛及深入思考,但要在台海衝突取得勝利,美國要做的是設法擊潰中國對台灣的封鎖,因此如何壓制中國空防網絡及清除水雷,將是美國軍方必須著重的考量。

若決定武統即不顧代價

斯坦福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梅惠琳(Oriana Skylar Mastro)表示,過去一般看法認為,會引發台海衝突的可能原因是台北或華盛頓的行為跨越中國紅線,可是如今情勢已經大不相同,北京會以軍事行動強迫“統一”(reunification)已經與華盛頓或台北的政策或行動無關,“我認為一旦習近平確信中國軍隊的能力足以在相關聯合行動,例如兩棲攻擊上取得成功,他就會使用武力強迫台灣與大陸統一(unite)。”

梅惠琳還強調,如果台灣宣布獨立,那麼無論代價有多大,習近平都將受到極大壓力必須採取行動,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沒有其他選項,只能以具體的軍事威懾行動來應對,因為以“提高代價”方式來威懾已不足以阻止中國侵犯台灣。

在聽證會上多位專家不約而同表示,台海是美中大國競爭最可能發生衝突、甚至引爆戰爭的最危險熱點,只要北京當局對解放軍作戰能力有足夠信心,就可能對台灣採取武力行動。

台海是美中衝突熱點

美國國防部諮詢機構蘭德公司政治學家林碧瑩(Bonny Lin)說,台海是最可能引髮美中衝突的熱點,因為中國視台灣為其核心利益,一直都將統一台灣作為其國家目標,而美國卻是台灣安全的主要提供者,過去一年來這種動態已經在台海地區顯現出來。

前美國國防部淨評估辦公室顧問托馬斯·舒加特(Thomas Shugart)也同意這個看法。他說,台灣是中國未結束的內戰,這與南中國海對中國的意義不同,他不會把南中國海放在相同層次上。

前國務院東亞事務局台灣政策辦公室主任葛天豪(David Keegan)也持同樣立場,認為台海是美中之間最具潛在衝突風險的地區。

他說,“從北京的角度而言,這毫無疑問在根本上涉及他們的合法性,我們的根本看法卻認為,它涉及我們的價值和我們在亞太地區的角色,這就構成一個對抗的配方,我們必須非常謹慎,並與台灣共同合作來避免它。”

曾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副處長的葛天豪說,他尤其擔心中國以“灰帶”(grey zone)手段施壓台灣的作為,近來解放軍戰機在台灣空域的活動都使得台灣空軍必須升空攔截,這也使意外風險大為增加。

須積極爭與盟友支持

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負有向國會提供政策建議的責任,委員會要求與會專家就華盛頓如何應對北京對台灣的壓迫提出政策選項建議。專家說,除了增強美國自己的軍事及備戰能力、加強與台灣合作並敦促台灣投資更多不對稱自衛能力外,美國還必須儘速並積極與地區內外盟友協調,爭取在一旦戰事發生時它們能支持並協助美國介入台海的軍事行動。

蘭德公司的林碧瑩說,美國在印太地區的盟友支持美國的行動非常重要,但由於台灣議題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亞太國家對這個問題的態度大多不願公開表態,一旦中國攻打台灣,除了外交上發表批評聲明外,美國還是提供台灣軍事協助的主要國家。

她表示,印太國家在決定如何做出反應時會考慮的因素包括中美兩方採取的特定行動,包括中國的活動與台灣的反應;台灣對這些盟友的重要性與中國的對比;中國可能的報復及中國與日俱增的實力;這些盟友與美國的關係以及美國能提供他們什麼;這些盟友自己內部的法律、政治、外交政策對該國採取軍事行動的規定與限制。

她說,從這些條件來看,日本及澳大利亞是最有可能在軍事上協助美國防衛台灣的國家,例如允許美國從他們領土上的基地採取軍事行動,或甚至提供自己的部隊參與行動。其他國家,包括印度、菲律賓、新加坡、韓國、泰國及越南都是屬於不確定的國家,他們可能試圖保持中立或提供有限的、較不引人注意的協助,例如情報分享、人道主義行動或補給的支援等。

維持戰略模糊

葛天豪則表示,美國應該避免做出兩個政策改變的宣示,一個是不要改變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另一個是不要改變“戰略模糊”政策,這是為了強調美國對北京和台北的“雙重震懾”立場。

葛天豪也認為,美國應該做兩個政策宣示,一是強調美國任何與北京涉及台灣的討論,都會在事前先與台灣進行討論;另一個是在任何提到民主的官方說法中都把台灣列在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及新西蘭同等地位。

此外,葛天豪也建議美國採取立即行動與台灣簽署經貿投資協議、加強台灣自衛能力、重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及戰略對話以討論有關台灣的議題、與亞太盟友合作以便使這些盟友、美國和台灣形成一個無縫隙的安全網絡。

除了葛天豪外,梅惠琳、林碧瑩及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祁凱立(Kharis Templeman)都主張美國應該維持既有的戰略模糊政策。

祁凱立認為,如果美國採取戰略清晰策略給台灣明確的防衛承諾,那有可能引發北京的反應,對台灣反而造成傷害;此外,台灣人民一直都認為美國一定會介入台海衝突,雖然蔡英文總統在台海兩岸議題上採取謹慎、不挑釁的做法,但下一任台灣總統或許更傾向獨立或統一,美國不應該以戰略清晰給台灣空白支票的承諾,增加衝突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