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法23條立法令人擔憂 香港外企制定或強化應急計劃

香港金融區。(2020年5月28日)

香港立法會全速全票通過的基本法第23條國安立法由於對國家機密和與外國實體聯繫等的定義模糊,令許多仍在香港運作的跨國企業憂心忡忡。一些諮詢機構和對沖基金正在因此而更新和強化各自的應急方案,並為應對這一新的政治風險尋求法律意見。

路透社在星期四(3月21日)發表的一篇報道中,引述一位在香港擁有幾十年向國際公司提供諮詢的公司高管的話說,好幾家公司由於擔心數據安全,現在正在把一度被視為亞洲跨國公司主要基地的香港與中國大陸等同對待,將公司香港團隊與公司其他部門的資訊完全隔絕。

另一位高階主管向路透社表示,他的對沖基金公司因為擔心新立法中有關國家機密的條款,正在為如何與監管部門和政府官員打交道而尋求律師意見。

“說到底就是對聽命於中國的香港政府缺乏信任,”最近出席過一場與香港高層官員會議的一位外國公司高管向路透社說。

上述三位高階主管與路透社採訪過的十多位商界人士一樣都因為談論的是敏感的安全問題而不願透露身分姓名。

香港立法會週二無異議通過倍受各界關注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再次引發外界對特區政府在北京授意下揮舞國安大棒進一步扼殺香港自由的擔憂。

這項源自基本法第23條的國安法規定於本週六正式生效,以打擊叛國、叛亂、煽動叛亂、竊取國家機密、間諜、破壞以及境外幹預為藉口,全面進一步收緊港人的人權和自由。

被指控觸犯這項立法的人,一旦罪成,便可被判處七年或以上監禁,最高則可以被判無期徒刑。

香港總商會以及其他商業協會聲稱,這項立法將讓香港成為“本地和在當地運營的外商和專業人士更安全的地方”。

香港和中國官員反駁外國的批評,聲稱新立法有利於香港的穩定,並強調這項立法並不比包括美國、英國和新加坡在內國家的類似立法更嚴格。

但路透社引述部分律師的話說,新立法圍繞著所謂境外勢力幹預、間諜以及如何認定國家秘密等罪名的定義過於空泛而引發外界對模糊和不確定的擔憂。

接受路透社採訪的商界人士表示,這項立法讓香港看起來向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的國家安全體系靠近,因此有可能削弱香港的國際角色和地位。

“對國際商界和金融投資人而言,香港的普通法和衡平法傳統是和資訊自由流動以及貨幣自由兌換同樣重要的,” 路透社引述美國威爾遜·桑西尼(Wilson Sonsini)律師事務所資深合夥人陳煒恆的話說。

“因此這項立法在現行普通法體制內如何執行將會被密切關注與評估,”負責大中華地區事務的陳煒恆說。

一位對沖基金高層向路透社表示,新立法條款和實施細則模糊正是這家公司更新應急方案的主要原因。

“我們正在兩個問題上緊急尋求諮詢,一是我們對公司和個人的研究是否讓我們誤入風險領域,二是我們如何可以安全地處理我們與外國政府相關的主權財富基金。這也包含我們如何分享和儲存我們的研究,”這位不具名高層說。

“我們希望留在香港,但是如果需要的話,新加坡則是我們的備胎,”他說。

中國政府去年開始收緊資訊的管制,包括對中國企業資料庫的控制,而且開始打擊盡職調查公司,逮捕了美國美思明智集團(Mintz Group)駐北京辦事處的五名工作人員。

一位專門從事公司調查的專業人士向路透社表示,他在香港已經工作大約20年,但是現在調查詐欺或進行盡調工作卻可能難以展開,因為這些通常秘密進行的調查經常會對資產和公司進行核查。

三位盡職調查公司高層表示,這些潛在的風險已經導致這一行業內部的精簡,而有些工作人員已經離開香港。

“中國的安全之手必將持續伸向香港,其中包括數據管控,”這位專業人士說。

“香港雖然仍相對開放,其前行的大方向卻已很明確,”他說。

美國有影響力的華爾街日報也報告說,一些外國公司主管表示,香港通過的新國家安全立法令香港失去國際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報道說,新立法對國家機密和與境外勢力聯繫的含糊定義令香港更像中國大陸,進一步動搖了外國公司及主管對香港的信心。自2019年以來,許多跨國公司已經離開香港、區域主管外移香港或縮小在香港的營運。

幾位在香港的外國商界領袖表示,儘管新的國安立法不會讓他們重新考慮在香港的運營,但是卻加重了對香港失去國際金融中心魅力以及阻礙吸引外國人才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