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本週發佈一份研究中國殘疾人處境的幕僚報告,稱中國的殘疾人士依然面對持續的困難,政府提供的福利不足且難以獲取,而戶口制度等社會控制政策以及缺乏有效的反人口販運措施則使某些殘疾人群體特別容易受到傷害。
美國總統氣候特使約翰克里(John Kerry)星期二(12月5日)公佈了一項核聚變國際參與計劃,強調這一零排放的技術有可能成為抵禦氣候變化的一個關鍵工具。
美國財政部週一(12月4日)宣佈成立一個打擊芬太尼的特別小組,將整合財政部的資源,包括恐怖主義和金融情報辦公室(TFI)以及美國國稅局的刑事調查部門(CI),以打擊非法販毒活動。
世界衛生組織官員星期三(11月29日)表示,根據中國衛生部門提供的信息,流感似乎正在取代肺炎支原體,成為中國急性呼吸道疾病的最大驅動因素。 美國衛生專家擔心,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傳染性更強、更致命的病毒可能會造成更嚴峻的感染潮,對中國基層醫療系統造成更大壓力。
中國呼吸道疾病病例激增,美國國會聯邦參議院5名共和黨參議員週五(12月2日)致函喬·拜登(Joe Biden)總統,要求政府禁止美國和中國之間的旅行。
中國多地近期爆發兒童未確診肺炎及其他呼吸道疾病不僅引起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關注,也引發中國週邊鄰國和地區的關切與警覺。
近年數十萬移居海外的香港人中,一些長者因各種原因未有跟隨子女離港,使家庭分離天各一方;但相對於社會上可能因此加劇獨居老人現象,一位從事生死教育的專家提醒,政府及民間應更重視社會整體老齡化所帶來的危機,及早未雨綢繆應對。這位輔導過無數家庭面對生死的社會工作者並好言相勸,因社運立場而撕裂的家庭成員,應思考臨終前會否遺憾,不要讓自己墮進內疚與自責的境地。
在中國面臨新冠病毒疫情後首次呼吸道感染大規模飆升之際,國家衛健委11月26日敦促地方醫療單位增加發燒門診數量。 同時,中國再次緊急應對放棄COVID疫情封控以來第一個完整冬季的呼吸道疾病問題。
自從今年1月初北京當局拋棄清零政策,將新冠病毒納入所謂 “乙類乙管”後的首個秋冬季,中國多地出現了呼吸道傳染病的大爆發,其中肺炎支原體感染相當突出。
自從今年1月初北京當局拋棄清零政策,將新冠病毒納入所謂“乙類乙管”後的首個秋冬季,中國多地出現了呼吸道傳染病的大爆發,其中肺炎支原體感染相當突出。
世界衛生組織(WHO)週四(11月23日)表示,中國衛生當局通報尚未發現任何異常或新型病原體,並提供了有關呼吸道疾病及兒童群聚性肺炎病例增加的相關數據。
世界衛生組織(WHO)11月22日表示,已正式要求中國提供有關呼吸道疾病增加和據報兒童聚集性肺炎的更多訊息。
更多
2023年是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10週年。中國已投入萬億美元,在世界各地建設基礎設施項目。 自倡議首次提出以來,習近平進一步擴大“一帶一路”項目的範圍,以覆蓋醫療、教育和技術等領域。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