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從“分階段封控”到“全域靜態管理”-上海抗疫代價高成效卻有限


封城中的上海一景(路透社2022年3月29日)
封城中的上海一景(路透社2022年3月29日)
從“分階段封控”到“全域靜態管理”-上海抗疫代價高成效卻有限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2:05 0:00

自中國爆發新冠疫情以來,一向被譽為抗疫模範生的上海市,最近在面對傳染力超強的奧密克戎變種病毒時也顯得左支右絀。官方先是在周一(3月28日)祭出以黃浦江為界的“分階段防控”,週四(3月31日)又拉高警戒,改採更嚴厲的“全域靜態管理”。對此,公衛專家表示,北京持續堅持動態清零政策,恐將在付出巨大經濟代價後,所達成的防疫成效也相當有限。

擁有2500萬常住人口的上海市,為遏止最新一輪新冠疫情的快速蔓延,自3月28日清晨5點起,實施前所未有的“兩階段封控”,即以黃浦江為界,先在浦東和浦南等區實施4天的封控普篩後,4月1日凌晨再由浦西地區進入第二階段的封控篩查。

部分觀察人士認為,官方此舉乃因上海市體量太大,需合理調度有限的防控資源。不過,就在浦東封控接近尾聲之際,上海於3月30日的新增本土確診病例數卻不降反升達355例,另有5298例的無症狀感染者,使得地方政府連忙於深夜召開“全市領導幹部大會”,並宣布全市採取“全域靜態管理”。

“全域靜態管理”說不出口的封城

週四(3月31日)凌晨,上海市委市政府發表“致全體市民信”,文中呼籲全民配合,完成全員核酸篩查,以早日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不過,信中沒有明說“全域靜態管理”這個新名詞指的是什麼,引發部分網民調侃“中國語言博大精深”,以及部分網民質疑,這根本就是說不出口的全市封城。

令上海市民不解的是,上海市一直被公認為中國的抗議模範生,3月26日復旦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吳凡還在防控發布會上警告“上海不能封城,因為它承載了全國經濟重要功能,一旦上海封城,東海上就會多出很多漂在海面上的國際貨輪,衝擊全球經濟。”

封控信息不透明居民無所適從

這番警告言猶在耳,官方政策卻已經大逆轉。

因議題敏感而不願透漏姓名的趙先生是旅居上海多年的台商,不久前他所居住的小區才剛宣布要進入封控,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比起染疫風險,更讓市民無所適從的是信息不透明所帶來的不確定感。

趙先生說: “當然會擔心,因為本來說的是浦東封完、封浦西,可是昨天又冒出一個新的全域靜態管理。我就會擔心,這個是不是說好的偏了,還是會又延長?所以,你(物資)一定會囤得比平常更多,我今天才跟我太太說,我們家的冰箱除夕(時)都沒有囤這麼滿。”

憂遭長期封控上海人搶購肉類蔬菜

趙先生的焦慮並非個案。連日來,微信、微博上都發出各種擔憂家中蔬菜、糧食備貨不足的貼文,例如,部分網友為文諷刺,稱“封”火連三月,家“蔬”抵萬金等。

儘管上海官方強調民生物資充裕,但各地菜市場每天仍出現大排長龍的人潮,而超市貨架上就連高單價的蔬菜也是很快就被搶購一空。

據財新網報導,除實體通路外,美團網等在線購物平台也買不到食物,因為封控導致貨車司機和外送等物流人員無法工作。部分市民抱怨,他已經動用筋膜槍敲手指來加快網購的點擊速度,但還是搶不到菜。網傳視頻中還有不懂網購的獨居老人,只能攀著小區欄杆,央求路人幫忙買雞蛋的可憐景象。

醫療資源遭排擠慢性病患求醫無門

封控環境下,比搶菜更令人揪心的是“上海抗疫求助”的網上熱議議題,不斷有市民實名登載自家的地址與電話,希望盡快獲得相關單位的救助。

許多急需做血液透析的病患坐困家中,即便因血壓血糖上升而昏迷,都還等不到救護車。更有市民哮喘發作,巧遇前來載運新冠確診病患的120救護車,無論家人如何央求,卻怎麼樣都不肯提供協助,導致病患最終因延誤救治而死亡。

上海某方艙醫院也似乎出現醫療崩潰現象,根據病患發出的視頻,數人集體向醫護人員咆嘯,入院三日完全沒有得到治療,而且出現的交叉感染病況,醫護人員也置之不理,甚至連廁間都出現缺水,病患無法洗臉,更無水沖洗臭氣熏天的馬桶。

奧密克戎傳染力強 “動態清零”難因應

一則又一則的噩耗,令人難以想像這發生在全中國醫療資源最豐富的上海市,而且已有兩年的抗疫經驗。對此,公衛學者說,“抗議模範生”的上海市都有如此“不及格”的反應,恰足以說明,中國官方一路堅持的“動態清零”政策,面對傳染力超強的奧密克戎病毒,仍顯得力有未逮。

位於北台灣桃園的長庚大學醫學技術暨檢驗學系主任施信如說,封城不是遏止病毒的萬靈丹。施信如告訴美國之音:“有控制是有差啦,但是我還是覺得很難。全世界目前在對抗奧密克戎(病毒)沒有因為用封城來成功的。它(上海)用4天(封控檢測),但從科學的觀點來看,感染到10天左右,身上可能也都還有病毒,所以這個4天的科學性並沒有很強,是一個折衷的結果。”

歐美與病毒共存“防死亡”取代“防感染”

位於美國的俄勒岡州立大學全球健康中心主任紀駿輝也持類似的看法,他認為歐美的疫情已經證明,奧密克戎變種病毒株一旦傳播開來是擋不住的,因此目前國際的主流作法是揚棄過去的隔離與疫情流調,將有限資源集中於保護可能重症死亡的老人和慢性病患者。

紀駿輝指出,美國1月底一項針對人口大州紐約州和加州所舉行的流行病學調查推翻了先前的研究,確認在面對奧密克戎變種病毒時,疫苗接種與感染後的自然免疫兩者相加能對人產生最高的抗體,其次就是自然免疫,其保護力也高於單純施打疫苗。

另外,他說,歐洲與南非的的經驗也顯示,就算沒打過疫苗,奧密克戎變種病毒引發重症及死亡的比例也遠低於先前的各類病毒株,因此各國已政策轉向,偏重保護老弱,並走向解禁開放。

香港死亡教訓動態清零壓垮公立醫院

他還說,反觀近來疫情大反撲的香港,堅守動態清零的結果,讓許多病症不嚴重的確診者,一開始就消耗掉寶貴的公立醫院資源,造成疫苗接種率偏低的老年人求醫無門,才導致其第五波疫情的死亡率高居全球之最。

紀駿輝觀察,上海防疫人員應對本波疫情,確有參考香港經驗,設法分流無症狀感染者及輕症病患,以確保醫療系統不致崩潰,但整體思維仍拘泥於阻斷感染而非治療重症,這或許也是因為官方對其國產滅活疫苗的保護力信心不足。

紀駿輝告訴美國之音:“要避免死亡跟避免傳染所需要採取的措施、所需要用的資源非常不一樣,但是我看它(上海)的封城的方式似乎仍然是把最高目標放在避免傳染,那你必須要付出非常大的代價、非常多的資源。長久來說,對於避免死亡這一點是會打折扣的。”

封城經濟代價高昂

上海封城的代價有多大呢?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團隊於3月30日發布的最新研究顯示,根據中國各地200萬輛貨車的定位數據,對比實施封城的城市佔全國GDP兩成,估算出封城導致中國每月損失至少460億美元,相當於3.1%GDP的經濟產值。

若再加上強硬封城引發的通脹影響與供應鏈的溢出效應,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教授宋錚進一步推斷,僅上海封城就可能使中國的GDP實際減少4個百分點。

位於台北的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則認為,雖然上海官方強調工廠可以維持生產,機場與港口也沒有封閉,但封城勢必導致工人通勤受阻,工廠的料件和產出成品也會卡在物流關卡,仍將造成整體供應鏈受阻。

封控衝擊消費拖累中國內需市場

以電動車大廠特斯拉位於上海的超級工廠被迫停工4天為例,其下游衛星工廠的生存勢必受到衝擊。此外,更嚴重的是對於消費端造成連鎖衝擊。蔡明芳告訴美國之音: “接下來整個半導體產業供應鏈的成本又再繼續的上漲。供應鏈的成本增加的時後,最終還是會轉嫁給消費者負擔,消費者的購買自然就會跟著下降。”

位於台北的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資深協理梁佩羚也有類似的評估,雖然浦東地區在封控過程,仍允許金融、證券機構持續運作,但若進一步升級,恐擾亂全市的資金流動、甚至國際貿易。

她說,上海作為模範城市,若無法有效遏制疫情,將引發恐慌,致使其他省市更緊縮清零措施,恐進一步衝擊全中國經濟,因此,瑞銀集團已將中國今年的GDP增速預估值下調至4%,遠低於官方所設定的5.5%目標值。

梁佩羚告訴美國之音:“相較於對供應鏈的影響,其實我們比較擔心需求面,因為上海佔中國的GDP的比重,不論是所得面或者是整體的重要性相對比較高的,比起先前深圳可能來得更加地嚴重。”

中共20大當前動態清零政策難鬆手

考慮到今年前兩季度動態清零政策對民生經濟造成的衝擊,外資預估下半年中國政府勢將推出財政優惠及降準、降息等政策工具以支撐GDP增速。但觀察人士說,“中共20大”即將在秋天登場,處理習近平的續任,因此,在穩字原則下,中國的清零防疫政策,恐怕今年內都難鬆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