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香港特首公佈“逆向隔離”入境中國大陸 學者指“兩頭唔到岸”作用有限


香港特首李家超表示,廣東省及深圳市政府支持港府提出的”逆向隔離”建議。(美國之音湯惠芸)
香港特首李家超表示,廣東省及深圳市政府支持港府提出的”逆向隔離”建議。(美國之音湯惠芸)

香港特首李家超星期四下午與廣東省官員舉行視像會議後召開記者會宣佈,廣東省及深圳市政府支持港府提出的“逆向隔離”建議,並同意設立專班推進落實,計劃以鄰近深圳的河套區作試點,前往中國大陸的人士可以在河套區完成隔離後,以閉環方式入境中國大陸,但目前未有實施的時間表。有學者分析,“逆向隔離”措施仍然是一種較為嚴格的封控,突顯中國大陸未能有效地處理疫情蔓延,香港既不能與中國大陸免檢疫通關,又不能夠全面開放國際旅客入境免隔離,處於“兩頭唔到岸”(意思指兩面不討好)的狀態,估計“逆向隔離”措施的作用有限。

香港特首公佈“逆向隔離”入境中國大陸 學者指“兩頭唔到岸”作用有限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1:23 0:00

香港及中國大陸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超過兩年半,中港兩地仍然實施全世界最嚴格的“外防輸入”政策,由香港入境中國大陸需要滿足“7+3”的隔離要求,即是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加3天居家健康監測,總共10天隔離。

港府推”逆向隔離”入境中國大陸

香港特首李家超原定星期三、四(8月31日、9月1日)率領港府官員,前往廣東省訪問兩天,與廣東省和深圳巿領導會晤,能否推動香港與中國大陸免檢疫通關成為焦點之一。

不過,由於香港疫情反彈,單日確診超過1萬宗,深圳疫情亦出現反彈,多區實施封控,李家超上任特首之後首次訪問廣東省的行程臨時取消,改為星期四早上與廣東省及廣洲、深圳市政府官員舉行視像會議。

針對中港兩地通關的問題,李家超星期四下午與廣東省官員舉行視像會議後召開記者會宣佈,廣東省及深圳市政府支持港府提出的“逆向隔離”建議,並同意設立“專班”(專責小組)推進落實,計劃以鄰近深圳的新界河套區作為試點,前往中國大陸的人士可以在河套區完成隔離後,以閉環方式入境中國大陸。

李家超表示,他是一個很“心急”的人,希望“逆向隔離”措施可以盡快落實。

落實細節由中港兩地專責小組討論

記者問及“逆向隔離”措施落實的細節,包括每日有多少名額、用什麼口岸、中國大陸會不會派員監察,以及中港兩地病毒檢測標準不同將會如何處理等。

李家超回應表示,“逆向隔離”措施的目的是要符合中國大陸“7+3”的隔離要求,檢測標準以及落實細節等問題,都是“專班”即是專責小組稍後會討論的事項。

李家超說:“包括標準以及落實的細節,以及我們用甚麼方式去‘閉環’,由我們逆隔離的地方上去深圳,這些當然是‘專班’(專責小組)會討論的細節事項,每個環節雙方都會針對我們兩地的疫情管控要求去大家商討的,目的就是希望符合到做完逆隔離的人,回到去(中國)內地是不需要再做‘7+3’(隔離)、他已經符合了‘7+3’的要求。”

未回應抗疫政策終局如何與國際接軌

另有記者問及推行“逆向隔離”措施,是否意味香港放棄與中國大陸免檢疫通關﹖港府抗疫政策的”終局”,會否在老幼的疫苗接種率達到一定水平之後,放寬社交限制措施﹖如何與國際接軌﹖是否要到10月16日中共二十大後才有眉目﹖

李家超沒有正面回應中港兩地推動免檢疫通關的進度,至於港府抗疫政策的“終局”,以及如何與國際接軌,他只是重申抗疫政策是以保護老幼高風險士為基礎。

李家超說:“關於我們整體香港抗疫方面的政策,我同大家多次解釋過策略,我有一個基礎要去保護的,就是我是要保護高風險的人士,是確保輕症盡量防止變重症,重症盡量防止他死亡,雖然在疫情之下有很多人,因為他自己可能感染過未必有事,但是我們看這些(確診)數字不可以看成一個數字的,這個數字是生命來的。”

學者指“逆向隔離”作用有限

香港伍倫貢學院社會科學院前講師、時事評論員黃志偉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逆向隔離”措施仍然是一種較為嚴格的封控,對中港兩地旅客通關沒有帶來更大的方便,亦突顯中國大陸未能有效地處理疫情蔓延,估計措施的作用有限。

黃志偉說:“突顯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中國)國內似乎都還未有效地去處理到疫情的蔓延,以及怎樣恢復那個經濟活動都處於一個掙扎,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不覺得它(港府)現有的這些新安排,都真的會帶來很多正面的作用,特別是怎樣恢復香港同(中國)內地的連繫,或者以至方便到一些海外人士透過進入香港再進入(中國)內地,這幾方面我見到的都只是一個很輕微的安排,但是就不算是真的大開方便之門。”

估計中國短期內不會放寬清零政策

對於中國大陸寧願犧牲經濟發展,仍然堅持“清零”政策,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今年初以來不斷實施封控檢測,黃志偉認為,主要是由於中國大陸不願意引入國際通用的疫苗,堅持只是接種中國大陸自己研發的疫苗,估計可能對病毒的防護有限,為免醫療系統崩潰,相信嚴格的封控措施短期內不會放寬。

黃志偉又表示,防疫政策關係到中國領導人的權威,亦牽涉到經濟發展與政治權威之間的取捨,這些都關乎中國領導人如何判斷日後的發展路向,如果堅持”清零”政策,估計對中國的經濟實力會帶來很大的影響。

黃志偉說:“因為事實上如果你(北京)要用一種‘堅壁清野’、近乎是絕對‘清零’的那種取態,恐怕沒辦法能夠追回那個經濟發展,若果是這樣過往的中國經濟的那個實力的累積,是會大打折扣的,而這樣對(中國)國家的整體發展,以及它自己整體政權所需要的那個所謂‘做實事’,去滿足市民大眾的溫飽,都會存在很大的問題,所以這裡是牽涉到政權自己怎樣考慮那個政策的次序的排列,究竟那件事情先行,而我自己眼見的就是似乎到現在都沒有清晰的路向。”

黃志偉表示,防疫政策亦反映中共高層的路線分岐,甚至出現各說各話的現象,他估計中國的防疫政策不會在10月16日的中共二十大之後隨即放鬆。

黃志偉說:“見到開完所謂北戴河會議之後,主席(習近平)就去了北邊、總理(李克強)就去了南邊,有些各說各話的現象,這裡其實是見到接下來一些所謂一線大城市,即是北、上、廣、深都跟著陸續有一些封區的檢疫行動,要做到就算有一個(確診)個案都好,都要整個小區封控這一種相對很嚴厲的手段,都令人覺得其實那個(抗疫)政策仍然是沒辦法定清楚那個先後次序及方向。”

香港“兩頭唔到岸”或加速人才外流

記者問及,香港原本的角色是中國大陸對外聯繫的橋樑,但是超過兩年半的疫情以來,香港的防疫政策既不能夠效發大部份歐美國家的“病毒共存”,在疫苗接種率達到一定水平之後,全面放寬出入境隔離措施,亦沒有落實中國的“清零”政策,既不能夠國際通關,對中國大陸亦只能提出“逆向隔離”,處於“兩頭唔到岸”(裡外不是人)的狀態,對香港帶來甚麼影響﹖

黃志偉形容香港真的是“兩頭唔到岸”,今年11月之前是否能夠因應兩項國際大型活動,包括國際金融投資峰會和國際七人欖球賽,開放國際旅客入境免酒店隔離仍然是未知數,估計防疫政策加上國安法之下的政治社會氣氛,人才流失的情況可能會加劇。

黃志偉說:“它(香港)真的‘兩頭唔到岸’,香港已經在人才方面‘流血不止’,金融人才各方面固然是了,特別是現在主事的官員,如果他純考慮是政治需要多於經濟需要的話,你都要香港整體除了防疫之外,你的社會環境以及民眾那個穩定、特別是信心的穩定。”

評論員指香港與國際更脫軌

化名譚美德的時事評論員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港府建議與中國大陸實行”逆隔離”措施,在防疫政策上更貼近中國大陸其實與國際更脫軌,估計對香港不會帶來利好的因素。

譚美德說:“其實這個所謂‘逆隔離’措施,我會看成當香港愈向所謂大陸政策靠攏的時候,其實是同國際更加脫軌,香港現在幾乎同(中國)內地是全球防疫政策、特別是入境政策裡面我想是數一數二最嚴(厲)的,所以你說這個‘逆隔離’是不是一個‘利好’,我就覺得只不過是‘嚴(厲)’裡面叫做沒那麼‘嚴(厲)’而已,但是根本完全沒甚麼好不好可言,因為你都是嚇怕了人家(國際旅客)。”

估計二十大後中共或放寬防疫政策

譚美德表示,中共經常會對一些政策“自我定義”,然後自圓其說改變政策,例如“清零”政策變成“動態清零”,再引伸到“社會面清零”,他估計中共二十大之後可能會放鬆防疫政策。因為如果中國今年達不到全年經濟增長5.5%的預期,對政局穩定都可能會帶來影響。

譚美德說:“可以預期你說中國在二十大之後,會不會再出現一次繼‘社會面清零’之後,再一個‘自定義’是代表著放寬(防疫政策),我覺得到明年年初的時候,極有可能會發生這件事,否則的話以中國的日曆它跟我們不一樣的,我們是會計審計年度是3月到4月的,但是中國是1月到12月,所以其實你可以預期,它在二十大之後只有一兩個月時間,它要自定義、它要‘改口風’它就要改,要不然在明年1月的時候大家去做年度計劃的時候又做不到的話,你就見到連續兩年中國的經濟都陷入一個進退維谷的境地的話,這個相信是一個相當之大的內部政治隱憂來的。”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