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六月流放事件80週年 波羅的海三國呼籲不讓歷史重演


立陶宛民眾在維爾紐斯舉行蘇聯佔領波羅的海國家大規模驅逐迫害當地民眾暴行80週年的紀念集會。 (2021年6月14日)
立陶宛民眾在維爾紐斯舉行蘇聯佔領波羅的海國家大規模驅逐迫害當地民眾暴行80週年的紀念集會。 (2021年6月14日)
六月流放事件80週年 波羅的海三國呼籲不讓歷史重演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7:57 0:00

80年前的1941年6月14日,蘇共政權在波羅的海三國製造了第一波大規模驅逐當地民眾的行動。很多人被流放到了生存條件惡劣的西伯利亞,或是直接被關入古拉格集中營。波羅的海國家星期一舉行了各種活動紀念這個日子,三國領袖呼籲民眾銘記歷史。

邪惡力量聯手 造成幾代人傷痛

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三個波羅的海國家6月14日舉行一系列活動,悼念80年前蘇共當局開始第一波大規模驅逐當地民眾行動中的受難者。

在立陶宛,全國當天默哀一分鐘。立陶宛總統辦公廳發表的聲明說,立陶宛與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三國總統共同向國際社會和三國民眾發出呼籲,不應忘記那段曾傷害了幾代人命運的歷史。

這份聲明說,造成80年前6月14日驅逐事件的原因是,納粹德國和蘇聯共產黨政權簽訂了瓜分歐洲的秘密協議。這兩股邪惡力量不顧人權、別國的國家主權和法律至上原則,給三國民眾造成了無盡的傷害。

三國總統說,波羅的海三國雖然已經獨立30多年,但目前仍然能感受到蘇聯佔領的後果。在這個紀念日子裡,應特別加強三國與北約和歐盟的合作。

三國總統還呼籲國際社會關注俄羅斯把侵略行為合法化,烏克蘭和格魯吉亞的主權受到損害,以及篡改歷史真相和大規模釋放假消息等行為。

時間無法療傷 歷史教訓未被吸取

立陶宛兩位前總統6月12日前往西部小鎮魯姆西什克斯參加了在那裡的紀念活動。蘇聯佔領立陶宛後,於1940在那裡建立了一座大型集中營;納粹德國佔領立陶宛後,接手繼續使用這個集中營。

立陶宛前總統格里包斯凱特在當天的紀念活動上說,這是一種時間無法治癒的傷痛。她說,6月14日是一個帶有嚴重警告意義的重要日子。 80年前的殘酷暴行雖然看起來已經過去了很長時間,但在立陶宛的鄰國,人們因為堅持不同的政治觀點仍然遭到鎮壓迫害,最可怕的就是歷史教訓不被吸取和牢記。

立陶宛幾年前已把6月14日命名為國家哀悼和希望日。立陶宛當天還舉行了展覽和其他紀念活動。立陶宛民眾抵抗和民族滅絕研究中心認為,80年前的6月14日,當時有1萬8千立陶宛人被裝上運送牲口的火車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在蘇聯佔領期間,立陶宛被捕和遭流放的人數達28萬人。

國旗掛上黑絲帶 共產主義受難者紀念碑揭幕

在愛沙尼亞首都塔林市中心的自由廣場上,當天展出了一節被稱為“眼淚車廂”的火車車廂,車廂外表被象徵眼淚的藍色的氣球包圍。愛沙尼亞劇院的演員當天站在車廂上輪流朗誦多名愛沙尼亞詩人有關流放題材的詩歌。

愛沙尼亞總統和其他政府官員當天向塔林的共產主義受害者紀念碑獻了花圈。愛沙尼亞全國當天下半旗,同時在國旗上掛上了黑色絲帶。愛沙尼亞一些城市的教堂舉行了安靈彌撒,也有許多有關流放題目的展覽和紀錄片放映活動開幕。愛沙尼亞媒體說,大約超過1萬愛沙尼亞人在6月14日行動中被驅逐到了西伯利亞。

拉脫維亞當天舉行了全國性的線上宣讀被流放者姓名的活動。組織這一活動的拉脫維亞國家圖書館說,全國100多個市鎮在活動中宣讀了1萬5千個當年被流放的拉脫維亞人的姓名。當地主要媒體和國家圖書館為此進行了線上直播。這一活動由拉脫維亞總統首先宣讀啟動。

在拉脫維亞首都里加市中心的蘇聯佔領紀念館附近,一個巨大的蘇聯佔領受難者紀念碑也在6月14日揭幕。

蘇德勾結 蘇共迫害針對社會精英

納粹德國和蘇聯在1939年8月簽署了莫洛托夫-李賓特洛普協定,在其中的秘密備忘錄中,雙方劃定了在東歐的勢力範圍。納粹德國當年9月初進攻波蘭,二戰爆發。蘇聯隨後在9月下旬開始入侵波蘭。在這之後,波蘭西部,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西部,以及波羅的海三國相繼被蘇聯佔領。

波羅的海三國被佔領後,蘇共政權立刻開始政治迫害,當地的私營企業被國有,大量的社會組織被解散,每天都有被處決和被捕事件發生,到1940年年底時,波羅的海三國社會民怨沸騰,對蘇共政權的不滿情緒高漲。

面對越來越難贏得當地民心的局面,蘇共秘密警察開始擬定黑名單為6月14日的驅逐行動做準備。驅逐對象包括了當地的工廠東主,地主,富農,蘇聯佔領之前的政府官員,警察,軍隊軍官,神職人員,教師,作家和其他知識界人士。

流放地條件惡劣 住房財產被沒收

6月14日夜間和凌晨,蘇聯秘密警察在波羅的海三國同時行動,按照名單逐家搜捕,並限令人們在一個小時內收集限量的物品集合。他們隨後被卡車運到火車站,再被貨運火車運送到了西伯利亞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托木斯克,哈薩克斯坦的北部等地。他們的住房和財產後來都被沒收。

在西伯利亞,許多人又被轉移到了冬季更加寒冷的雅庫特地區。被驅逐的人中,一部分人被直接送到古拉格集中營。其他被流放的人在西伯利亞從事森林採伐,農業,開礦等勞動。有的人住在當地人的家中,更有不少人住在簡陋的木板房和地窖裡。

有報道說,被流放的人中,死亡率達到30%,而關入古拉格集中營中人中,死亡率更高達50%。 6月14日僅是驅逐行動的開始,二戰結束,蘇聯再次佔領波羅的海三國後,1949年春季又開始了第二波規模更大的驅逐流放行動,這些迫害直到斯大林去世才停止。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後,被驅逐流放民眾才開始陸續返回家園,但一直到蘇聯解體前,他們都受到當地共產黨當局的嚴密監視。

1941年6月14日的驅逐行動還覆蓋了烏克蘭,白俄羅斯和波蘭西部的一些地區。蘇共當局當時主要按照階級成分擬定了名單,因此除了當地人外,被驅逐流放的民眾中也包括了波蘭人,俄羅斯人,猶太人等。

迫害幾乎波及每個家庭

俄羅斯時事評論人士尼科里斯基說,波羅的海三國都很小,這樣大規模的驅逐和政治迫害幾乎波及到了當地的每個家庭。他說,愛沙尼亞的一些地區蘇聯解體後劃入俄羅斯,當年被驅逐流放的人的房屋曾被蘇聯各種機構佔據,至今都沒有返還給這些人。

他說,這段歷史在波羅的海地區會一直被不停提起:“對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這三國來說,這是一個共同的讓當地社會十分傷痛的日子。這其實就是莫洛托夫-李賓特洛普協定的一個主要後果。順便說一句,儘管波羅的海三國在蘇聯解體前大致知道這一協定的內容,但蘇聯當局過去一直都嚴格對協定的內容保密。”

隨著過去歷史事件的見證人越來越少,波羅的海國家開始重視讓年輕一代人不忘這段歷史。立陶宛最近幾年組建了“西伯利亞使命”等社團,每年都組織年輕人去西伯利亞當年立陶宛人的流放地,為安葬在那裡的立陶宛人掃墓。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