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加拿大等國強化對台經貿不再忌憚中國臉色


一架懸掛台灣旗幟的支奴干直升機在台北市上空飛行。(2021年10月7日)
一架懸掛台灣旗幟的支奴干直升機在台北市上空飛行。(2021年10月7日)
一架懸掛台灣旗幟的支奴干直升機在台北市上空飛行。(2021年10月7日)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0:48 0:00

西方民主國家近來掀起台灣熱。加拿大與台灣日前宣布就投資促護協議,開啟“探索性討論(exploratory discussions)”,進入雙邊貿易及投資談判的前置作業。分析人士認為,民主國家因忌憚中國日益增強的威脅轉而結盟台灣,並與台灣加強經貿關係。不過,在北京看來,這不免又是各國跟進遏制中國發展的反華風潮,且反應激烈地痛斥台灣“挾洋自重”。

台灣行政院政務委員、經貿談判辦公室總代表鄧振中周一(1月10日)與加拿大國際貿易部長伍鳳儀(Mary Ng)召開視訊會晤,雙方就台加經貿關係、供應鏈韌性、多邊及區域經貿等議題交換意見,雙方還同意啟動有關“投資促進及保障協議(Foreign Investment Promotion and Protection Arrangement, FIPA)”的“探索性討論”。

探索性討論是加拿大啟動雙邊貿易及投資談判的前置作業,目的是經由雙邊討論,了解彼此投資規範內容以及洽簽協定後可能帶給雙方的影響與經濟效益,以便展開後續工作。

加拿大視台灣為關鍵夥伴

伍鳳儀在會中強調:“加拿大在印太地區擴展貿易聯繫並深化經濟夥伴關係之際,台灣是一個關鍵的貿易和投資夥伴”。“

根據台灣行政院統計,2020年台加雙邊貿易總額約55億美元,台灣是加拿大的第15大貿易夥伴。台灣對加拿大的直接投資額每年超過25.6億美元;加商來台的年投資額則超過55.7億美元。

台灣政府表示,台、加啟動FIPA討論,是強化雙邊經貿關係的重大里程碑,有助於加拿大深化印太區域合作,也能強化台灣與理念相近夥伴的經貿連結。

加拿大政府也透過聲明表示,台灣是加拿大在亞洲的第6大貿易夥伴,兩位部長討論了加、台進一步推動供應鏈韌性和互利商機的必要性,以及增加在科學、技術與創新、教育、原住民事務和綠色經濟方面的合作。

不過,台加關係升溫卻隨即激怒了中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於1月11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一向反對建交國和台灣進行官方往來或商簽具有官方性質的協議,加拿大政府應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審慎妥善處理有關問題。”

抗衡中國加拿大製定印太戰略

就在台、加政府宣布強化雙邊經貿關係的前一天,加拿大外交部長趙美蘭(Mélanie Joly)1月9日在接受加媒⟪環球新聞(Global News)⟫採訪時表示:“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每個國家都需要就與中國的關係做出決定,這就是為什麼我被授權制定一項針對中國的戰略,而這項戰略也可稱之為印太戰略。”

中國是加拿大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次於美國,2020年中加貿易總額達759.5億美元,是台加貿易額的14倍。儘管兩國經貿關係密切,但自2018年以來,因為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的引渡官司與“兩位麥可(the two Michaels)”的人質外交爭議,讓中加關係降至冰點,加拿大也因此放棄與中國的自由貿易談判。

2018年12月中旬,加拿大籍的康明凱(Michael Kovrig) 和麥克·斯帕弗(Michael Spavor)雙雙在中國被捕入獄,面臨間諜罪名,不過,外界普遍認為他們是中國故意扣押的人質,以施壓加拿大政府釋放孟晚舟。他們被關押近三年,直到孟晚舟於2021年9月與美國達成認罪協議並被釋放後,兩位麥可才同步被遣返回加拿大。

分析人士認為,加拿大的印太戰略將不再只關注中國,而是更加註重其與區域內國家的經濟夥伴關係及該區域的安全議題。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暨台灣研究所主任史國良(Scott Simon)認為,加拿大外長趙美蘭才剛提到印太戰略的製訂,加拿大國貿部長就啟動與台灣的貿易對話,看得出來加拿大的對華政策已經轉向。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暨台灣研究所主任史國良(Scott Simon)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暨台灣研究所主任史國良(Scott Simon)

史國良告訴美國之音:“加拿大過去因為害怕得罪北京,所以不願意對台灣做任何事情。現在他們不僅開始討論FIPA,而且加拿大政府還主動向媒體發布訊息。我認為這向世界發出了一個信號,即加拿大將以更有力的方式支持包括台灣在內的其他民主國家。”

史國良說,台、加的貿易關係相當穩健,但還可以更密切。台、加之間應該安排更多的貿易代表團互訪,以促進各產業領域的投資。他還說,台灣的安全也是加拿大印太戰略必須納入的議題,畢竟印太戰略的目的之一就是阻止中國過度擴張,這也是為什麼加拿大要深化與台灣關係。

位於加拿大首都渥太華的卡爾頓大學國際事務系教授漢普森(Fen Hampson)
位於加拿大首都渥太華的卡爾頓大學國際事務系教授漢普森(Fen Hampson)

位於加拿大首都渥太華的卡爾頓大學國際事務系教授漢普森(Fen Hampson)也說,加拿大的印太戰略將側重該區域的貿易及安全夥伴關係。加拿大雖然已經和許多印太國家建立經濟關係,但仍有待深化,而且渥太華也意識到,台灣是須加強關係的關鍵經濟體之一。

漢普森告訴美國之音:“加拿大的印太戰略顯然不會是以中國為中心,而是以深化加拿大與該區域其他主要經濟體的經貿夥伴關係為主,其中台灣顯然是重中之重。”

漢普森強調,經貿固然重要,亞洲夥伴國家更期待加拿大在安全議題上做出貢獻,因為印太地區的經濟與安全本就是一體兩面。

位於溫哥華的加拿大亞太基金會總裁南傑瑞(Jeff Nankivell)
位於溫哥華的加拿大亞太基金會總裁南傑瑞(Jeff Nankivell)

位於溫哥華的加拿大亞太基金會總裁南傑瑞(Jeff Nankivell)指出,加拿大的戰略目標在於深入印太地區,促進加拿大貿易關係的多樣化。在亞洲的新興市場中,台灣規模雖然不大,卻仍是個重要的市場。他預期加拿大將增加與台灣的貿易和投資金流,當然也包括韓國、日本、印度、印尼、越南等市場。

南傑瑞表示,加拿大印太戰略的重點之一,是明確界定未來的加中關係,現任加拿大政府在釐清與中國持續接觸的戰略上,一直承受很大的壓力,未來加拿大的印太戰略出台後,其與中國接觸或往來的戰略將明朗化。

西方國家友台北京激烈反應

過去幾年來,台灣成為不少民主國家加強經貿往來的重點對象。除了加拿大之外,許多西方國家展現出對台灣濃厚的興趣,甚至將台灣明確列入執政綱要。

立陶宛去年11月允許台灣在首都維爾紐斯設立歐洲第一個台灣名義的代表處後,2022年春也將來台開設代表處,而台灣除了設立規模2億美元的“中東歐投資基金”,近日更加碼10億美元,設立投融資基金,以投資於對雙方都有利的科技發展或具戰略意義的產業。

另一個歐洲國家斯洛伐克也跟上台灣熱,其經濟部次長佳雷克(Karol Galek)去年12月率領該國產、官、學界的代表訪問台灣,雙方還簽署了9項合作備忘錄。

捷克新總理菲亞拉(Petr Fiala)領導的中間偏右新政府1月初更通過施政綱領,明載要深化與印太地區民主夥伴的合作,包括印度、日本、韓國與台灣。

德國新執政聯盟去年11月也公佈聯合執政協議,首度明文載明對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支持,以及堅持唯有在和平及兩岸同意的前提下,才能改變台海現況。

位於台北的政治大學外交系副教授黃奎博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經貿外交是台灣對外關係的支柱,尤其民間的經貿能量更是驚人,因此也提供誘因,讓這些國家願意和台灣加強關係,不過,如何做到政經分離也是台灣外交的最大難題。

台灣政治大學外交系副教授黃奎博(照片提供:黃奎博)
台灣政治大學外交系副教授黃奎博(照片提供:黃奎博)

黃奎博說,過去中國對台灣與他國強化經貿關係的進展,可能還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展現比較高的容忍度。但是,現在兩岸關係惡化,台灣只要與他國的關係升溫,北京動不動就扣上“挾洋自重”、“倚美謀獨”的大帽子,就算民進黨政府推動的是跟前任國民黨政府一樣的經貿外交,但這個意圖看在北京眼裡就截然不同。

黃奎博分析,歐美各國現在逐漸將與台灣的交往檯面化,完全不避諱北京的反應,一來是因為對本國經貿有利,二來也是搭上美國的“反中”順風車,國際的反華浪潮當然讓中國難堪,所以才會做出越來越極端的反應。

黃奎博說:“美國最近這幾年跟中國一直爭鋒相對,只要這些國家跟台灣的互動感覺有美國因素在裡面的時候,中共就反應得會更激烈。”

卡爾頓大學的漢普森則表示,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先前才批評,中國政府正利用其經濟影響力巧妙地挑撥、分裂民主國家,因此,特魯多呼籲西方國家通過統一戰線來對抗中國。對此,漢普森認為,各國集體深化對台灣的關係,頗有找人壯膽、打群架的意味,而且也會分散來自中國的壓力。

加拿大亞太基金會的南傑瑞則說,西方國家的輿論越來越認定中國是需要遏制的“威脅”,而不再是一種“機會”。在這樣的心態轉變下,各國開始正面看待台灣的重要性,也願意加強與台灣的實質關係。

南傑瑞說:“中國過去幾年在區域的軍事動作,引起了西方的注意,即便是一般的西方民眾,也意識到了台灣周遭空域的灰色衝突。這對台灣而言未嘗不是件好事,包括加拿大在內的西方國家,現在更能理解台灣在經濟、政治和文化上的重要性。”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