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台灣設立駐立陶宛代表處 學者:美方暗助 中國反彈


台灣外長吳釗燮在台北舉行的記者會上宣布台灣與立陶宛將互設代表處。 (2021年7月20日)
台灣外長吳釗燮在台北舉行的記者會上宣布台灣與立陶宛將互設代表處。 (2021年7月20日)

台灣外交部週二(7月20日)宣布將在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這將是第一個在中國邦交國境內使用“台灣”名稱的外館。多位學者表示,此一外交決策恐有美國在暗中的幫助,雖然代表處的英文名稱頗有打擦邊球的意味,但恐仍因觸及主權紅線,而引發中國強烈反彈。

台灣設立駐立陶宛代表處,學者:美方暗助 中國反彈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8:36 0:00

台灣外交部週二(7月20日)宣布將在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這將是第一個在中國邦交國境內使用“台灣”名稱的外館。多位學者表示,此一外交決策恐有美國在暗中的幫助,雖然代表處的英文名稱頗有打擦邊球的意味,但恐仍因觸及主權紅線,而引發中國強烈反彈。

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7月20日宣布,在經過與立陶宛政府協商之後,台灣將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

這將是台灣在全球非邦交國的代表館處中,第二個在名稱中正式使用台灣的代表處。由於立陶宛已於1991年與中國建交,因此,此代表處也將是台灣在中國邦交國內設立的第一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分析人士認為,這個舉動具有外交突破的象徵意義。

台外交部:其他駐歐館處暫不改名

吳釗燮在周二記者會上說:“駐立陶宛代表處是在歐洲國家第一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台歐連結是對外工作重點之一,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更能讓歐洲朋友明白我們代表2,350萬台灣人。”

他表示,這是繼2003年在斯洛伐克設處、相隔18年之後,台灣再次在歐洲設立代表處,不過,台灣目前並沒有推動歐洲其他館處改名的計劃。

針對此一外交突破,美國在台協會(AIT)同步發布聲明表示肯定。

AIT的聲明說:“所有國家都應享有與台灣締結更緊密關係及拓展合作的自由,台灣是先進的民主政體、主要的經濟體,也是世界上一股良善的力量。隨著台灣鞏固其國際夥伴關係,並努力應對新冠疫情、投資審查及供應鏈韌性等全球挑戰,美國始終致力於以符合美國'一中'政策的方式支持台灣。我們與朋友及盟友站在一起。”

位於台北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李俊毅則在接受台媒中央社訪問時認為,AIT的聲明顯示,立陶宛同意台灣設立代表處,背後可能有美國的默許或甚至支持。

學者:美國暗助

中央社引述李俊毅的說法:“拜登政府雖維持美國的一中政策,但對美國來說,此政策的內涵與具體作法隨著美國的需要調整。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官康貝爾(Kurt Campbell)曾在7月6日表示美國不支持台獨,並須在台灣事務上維持非常微妙且危險的平衡。從AIT的聲明來看,拜登政府或許正以微小的作為,逐步測試甚至改變這個平衡。”

不過,這個被台灣視為外交捷報的發展已引發中國反彈。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周二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堅決反對建交國同台灣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反對建交國同台灣互設所謂‘代表處’。”

趙立堅還說:“我們敦促立(陶宛)方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恪守建交承諾。我們也正告台灣當局,'台獨'是死路一條,任何妄圖在國際上製造'兩個中國'(和)'一中一台'的圖謀都不會得逞。”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學者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波羅的海三國確實比較親美,意識型態跟(中國)大陸也比較疏遠,這也給了民進黨政府見縫插針的機會。這次可以看成,立陶宛內部的政治鬥爭與兩岸的政治鬥爭的合流。”

他指出,台灣當局雖將此一發展視為重大外交突破,但這並不代表中國失敗了,因為兩岸的博弈是要看長期的,台灣在立陶宛的代表處還未成立,就算以後真的成立了,能堅持多久也是問題。他說:“就像下棋一樣,民進黨走出第一步,但下一步能不能繼續走下去?又能不能走到最後一步,這才是決定勝局的關鍵。”

這位學者警告,外交工作是“鴨子划水”,台灣駐外代表有時候為了邀功,興高采烈地發布一些仍有變數的事,很可能得到打臉自己的結果。他還說,立陶宛有其國家利益要考量,不會全然附和台灣。而西方民主國家內也有同情台灣或支持中國的兩派陣營,這都給了中國可以轉圜的空間。

2017到2019年間,中國針對頭銜使用“台灣”或是“中華民國”具有主權象徵字眼的駐外館處施壓更名,包括尼日利亞(又稱奈及利亞)、迪拜(又稱杜拜)、厄瓜多、巴林、約旦、巴布亞新幾內亞(又稱巴紐)、斐濟等地的台灣駐外館處,全都被迫掛上“台北”的頭銜。

去年,台灣在非洲索馬里蘭設立“台灣駐索馬里蘭共和國代表處”,“台灣”的頭銜首度回歸,不過索馬利蘭與中國並沒有邦交關係。

學者:Taiwanese打擦邊球

今年2月,台灣外交部宣布已經與南美洲的圭亞那簽署協議設立“台灣辦公室”,但消息曝光後,與中國有邦交關係的圭亞那隨即打臉台灣,並宣布終止協議,原因是“在簽署的協議上的溝通不足”。當時,中國才剛批准分配2萬劑新冠肺炎疫苗給圭亞那。

台灣政治大學外交系副教授黃奎博(照片提供:黃奎博)
台灣政治大學外交系副教授黃奎博(照片提供:黃奎博)

位於台北的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副教授黃奎博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台灣這次打了一個擦邊球,駐立陶宛代表處雖的中文名稱雖然是以台灣為名,但是英文用的是形容詞“Taiwanese ”。他認為,這可以解釋為“台灣的”或是“台灣人的”外館,或許未涉及主權,他說,過去很少看到用形容詞放在對外代表處的名稱上。

他舉例說明,英國在台辦事處的英文名稱是“British Office in Taipei”,雖然前面用的“British”也是形容詞,但後面用“in Taipei”,避用“Taiwan”,可見歐洲國家對於使用“ Taiwan”字眼還是會顧忌到中國因素,也不想因名稱問題跟中國鬧出新一輪的紛爭。

黃奎博認為,外交字眼的細微變動往往有其意涵,不過,“Taiwanese”的做法究竟能否含糊帶過主權爭議,還是反而讓台灣在海外館處的地位更加模糊,還有待觀察,因為“以前還能用“Taiwan”,但現在卻只能用“Taiwanese”。

立陶宛遠中親台有跡可循

台灣與立陶宛越走越近的關係有跡可循。立陶宛政府早在今年3月就傳出要在台灣開設商務代表處,而立陶宛經濟部長阿爾莫奈特(Aušrinė Armonaitė)更進一步於7月預告,在台代表處將於10月或11月成立,並強調不擔心中國的制裁。去年全球疫情嚴峻之際,台灣曾捐贈10萬片醫療口罩給立陶宛。近期台灣疫情升溫,面對苦等不到疫苗的困境,立陶宛也於6月回贈2萬劑新冠肺炎疫苗給台灣。

立陶宛近來被視為歐洲地區的對中領頭羊,有多起行動引起北京的不滿。除了打算在台灣設立代表處之外,立陶宛5月率先退出中國與中歐及東歐國家的“17+1”合作機制,並呼籲其他歐盟國家跟進。立陶宛國會也通過決議譴責中國對新疆穆斯林少數族裔維吾爾人犯下“違反人道罪”和“種族滅絕”。

吳釗燮表示,未來台灣與立陶宛在經貿、產業及科技等領域將有許多互惠互利的合作,尤其立陶宛政府也將於今年秋天在台設處,以拓展亞太市場,相信兩國友好關係必將因此更上層樓。

他強調,立陶宛始終堅持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與台灣是理念相近的友好夥伴,兩國均身處捍衛民主自由體制的戰略前線,透過共享價值的緊密連結,兩國人民將持續攜手共同努力,發揮正面良善力量,為世界和平、穩定及繁榮做出貢獻。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台灣學者也向美國之音表示,中國與立陶宛的經貿互動本來就不多,若真的祭出經濟制裁,對立陶宛的影響也不大,立陶宛只要另尋管道開源就能撐過去。他還說,立陶宛意識型態確實與中國有明顯對抗,一邊倒向美國的態勢明顯,不能排除立陶宛跟台灣拉近關係是在跟中共擺姿態的可能性。不過,立陶宛過去與台灣的連結也不大,但是此次跟著美國打台灣牌,對抗中國,他認為,立陶宛的盤算或許想從台灣或是美國方面收回更大利益。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