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中國路網跨到台灣京台高鐵將把兩岸通向何處?


從北京開往廣州的高鐵行駛在永定河橋上。
從北京開往廣州的高鐵行駛在永定河橋上。
中國路網跨到台灣京台高鐵將把兩岸通向何處?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7:10 0:00

中國國務院近日發布“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提出2021至2035年中國交通建設願景,其中包括了一條從福州到台北的高鐵,引起兩岸網友熱議。兩岸的一些學者認為,中國這一項規劃是“認真的”,但必須在兩岸互信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實現,目前尚不具備這樣的條件。然而無論有沒有實際意義,中國對台統戰意味十足。

中國國務院日前發布“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在加快建設“6軸、7廊、8通道”的主骨架項目中,6條交通主軸的“京津冀-粵港澳”佈局將台灣台北納入路網規劃,構成“路徑一”的支線,也就是自北京經雄安、衡水,到阜陽之後,另開一條支線自阜陽經黃山、福州至台北。

事實上,這已不是第一次台灣被列入中國國家整體路網規劃中。中國在“十三五規劃”(2016年至2020年)的“長期鐵路網規劃”裡,就提出要興建福州至台北的高鐵,預計2030年之前完成“京台鐵路”;甚至在更早之前,2004年《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中,北京7條放射線高速公路就有一條路線規劃跨海銜接到台北;2008到2011年多次鐵路規劃案也把福州到台北的鐵路列為“規劃研究路段”。

京台鐵路不是紙上談兵

這一條一直放在中國國家路網規劃中的京台鐵路,真的僅是紙上談兵嗎?“十三五”規劃的京台高鐵在中國最尾端的平潭段,已於去年底通車,兩岸學者專家也已為此召開過多次會議。

曾實際參與兩岸通道工程會議的結構技師、台聯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柯鎮洋對美國之音說,兩岸通道已經談了10幾年,第一屆海峽兩岸通道(橋隧)工程學術研討會於2007年4月在福州舉行,2012年還出了一本論文集。

據柯鎮洋介紹,設想中的兩岸通道路線有北、中、南三種方案。他說:“(京台鐵路)福州到台北,其實也不是到台北,是在新竹上岸,這個已經討論了一二十年了,本來有三個方案,這個是最北邊的這個方案,還有中部跟南部的方案,現在談的都是北部的這個方案。”

根據北線方案,也就是中國2021年“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中提出的這個方案,“北線”從平潭縣東澳村銜接至台灣新竹市南寮漁港,此區域海峽地形的水深較淺,歷史上也未發生過超越7級的地震,是專家普遍認可的首選一期路線。

另外兩個方案,一個是從中國泉州市到台灣彰化縣的“中線”,此線中途可以設置一人工島與交流道,以往南接駁通往澎湖的公路支線,將中國沿岸與台海島嶼都連接起來,被視為二期遠期工程,待第一期施工後再作考慮。另外一個是廈門至嘉義縣的“南線”,經小金門、金門至澎湖,然後穿越澎湖水道,連接至台灣本島,由於該處水深較深且常有5到6級地震,因此暫被排除。

工程技術上面臨挑戰

《平潭時報》報導,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設總指揮部工程處處長陳禮彪表示,京台高速平潭段對中國整個國家高速公路網的建設將起到很好的支撐作用。

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交通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丁玉仁也曾表示,京台高速平潭段的全線貫通,將為將來修建平潭到台灣的海底隧道奠定良好的基礎,做足前期準備工作。

但是,由於現行福平鐵路連接福州與平潭島兩地的跨海大橋是鐵路與公路共用,因此外界研判未來京台鐵路也將是鐵、公路兩用。

如果平潭至台灣段實現通車,至少126公里長的海底隧道很可能取代125公里長的渤海灣隧道,而成為全世界最長的海底隧道。屆時技術上複雜的海底地質調查,以及伴隨而來施工難度,還需克服台灣海峽的颱風、地震、潮流與鹹水等,都是工程技術上很大的考驗。

柯鎮洋表示,不論是海底隧道,還是跨海大橋,以現在的工程技術而言都不成問題。他說:“我們把台灣海峽中間會做一、兩個工作島,這個工作島現在想起來當然會很長,根據設計的需求會做幾個工作島。”

中國基礎建設對接台灣兩岸雙贏

中國路網的規劃跨到台灣的這項消息一出,立即引發兩岸輿論論戰。中媒《觀察者網》報導說:“修路到台灣,我們是認真的!”、“這不是交通規劃,而是統一時間表”。台灣媒體則批“做夢”。有網友諷刺“民進黨當局應該同時規劃一條鐵公路到日本、夏威夷後,再通到美、英、法等國,做為反制。”也有人說“要誠心統一不是建這個,是撥款幫我們(台灣)償還勞保負債的錢坑,其他種類的社會保險也順便。”

上海台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樂觀看待京台鐵路。他表示,中國透過專業的交通部門為2035甚至2049年預做前瞻規劃,將中國基礎建設跟台灣對接,有助於兩岸人民互利往來,確實是認真的。但他也坦言,兩岸目前尚不具備通路的政治環境與條件,僅止於專業部門的規劃,但期許兩岸關係若有好的發展,這條通道將能互補兩岸優勢,共創雙贏。

倪永傑說:“交通部門在做前瞻規劃,我們當然會想未來兩岸換方向發展,在通橋、通路、通水、通電等基礎設施方面,為未來2035年,甚至2049年做整體規劃。當前可能還不具備條件,可是我們十年以後或一段時間準備以後,等有這個條件,雙方有這個意願,台灣民眾很多人願意接受。要放得長遠一點,提前做這樣的規劃,這個是專業部門做規劃,老百姓願不願意接受,隨著時間可以看,但是規劃部門可以超前研究,想到可能面臨的一些困難,創造條件來完成這樣的規劃。這個事情不是馬上要做,但做規劃應該是可以的。”

《德國之聲》質疑,兩岸難以建立政治互信,北京把台灣列入其交通規劃能有多大的可操作性?《日經亞洲評論》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為未來15年設定的目標,提供了他希望加長掌權的線索,此份交通藍圖也暗示,他有意圖改變現狀的決心。

北京的兩手策略

台灣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教授郭育仁對美國之音說,京台鐵路一方面傳達了對台統戰的訊號,另一方面也暗示了習近平想要延長任期的野心。他認為,中國在處理完香港之後,下一個對象就是台灣。他認為,習近平2021、2022年著重在對內鞏固權力基礎,2023年起將會多面向全力加速對台打擊,強化“硬得更硬、軟得更軟”的兩手統戰策略。

郭育仁說:“所以我覺得規劃從福州到台北的鐵路網,這是有一點在灌輸弱化台灣人民抵抗意志的做法,也算是'兩手'的一種。他(習近平)規劃到2035,他的企圖心本來就到那裡,習近平今年只有67歲, 2022之後還是他,二十一大之後還是他。”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舒孝煌也認為中國是認真看待京台鐵路的。他表示,鐵路交通網是中國的戰略規劃,台灣只是其延伸的部分。中國在很早之前就提出此構想,但這牽涉到兩岸關係,等到水到渠成,或許真的就會這樣做,但現在並不具備實現的條件,中國即使想要單邊蠻幹也不可行。

為兩岸關係改善埋下伏筆?

舒孝煌對美國之音表示:“我覺得它(中國)自己在留一個伏筆,就是未來兩岸關係是有可能改善的。它有些政策會想要拉攏台灣人心,例如經濟上,它跟台灣關係仍是保持非常密切,台灣也許有部分人心對於改善兩岸關係仍是有些期待;也是給(台灣)執政當局一些政治壓力,多多少少有這樣的含意在,擺明了我(中國)可以建,那你(台灣)要不要同意。”

中國官媒《新華網》報導,“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要在2035年實現國際國內互聯互通、全國主要城市立體暢達、縣級節點有效覆蓋,有力支撐“全國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區1小時通勤、城市群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以及“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

舒孝煌表示,如果京台鐵路真的完成,這代表將台灣納進中國“全國123出行交通圈”的範圍,台北跟中國主要城市的流通也能在幾小時內到達,形同把台北納入中國的經濟圈內,在某種程度上確實具有吸引力。

專家:鐵路具備戰略意義

此外,舒孝煌並表示,鐵路一向被視為中共中央加速權力掌控的方式,不管是青藏鐵路還是一帶一路,中國全國鐵路網建設起來不僅是帶動中國經濟發展,對於中國的軍事戰略也至關重要。過去中國在演習時,就曾演練過用高鐵進行快速的部隊運輸,這比用軍車或是直升機運輸都還來得快,運輸量也更大。

他表示,京台鐵路的規劃是在對台灣民眾心戰喊話,不論有沒有實際意義,統戰意味都是十足。他說:“如果說兩岸真的有機會談到京台鐵路,應該是在兩岸關係應該已經有一個充分的和解關係前提下,才有可能去談這個問題,現在顯然是不具備這個條件。”

上海台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認為,兩岸通橋通路以後,交通往來更為便捷,可以帶動雙方經濟、貨物、信息的流通,做生意也更方便,造橋跟統一沒有必然關係,經濟就是經濟,不應把經濟扣上政治意圖的帽子,應以平常心看待。

倪永傑說:“這時候就要以人民為中心,台灣有選舉要爭取選票的話,這個是最好的,如果哪個黨打出我上台以後,推出跟大陸通橋、通電、通水,我想這個支持度肯定很高,50%以上都會支持的。又沒有要統一,統一跟造橋沒有必然的連繫,就算是反對統一的人也可以坐船、開車、坐高鐵到大陸來看看。你說我們建成了北京到台北的高鐵也好、公路也好,當然對中國的國家發展是有利的,但它(京台高鐵)也會帶動台灣的發展,也會給台灣民眾帶來便利,也會有更多便利性的享受和生活幸福指數會上升的,我想台灣民眾不會拒絕的。”

台陸委會:勿強加規則在台灣人身上

倪永傑還說,台灣陸委會主委已換人,或許藉由兩岸共同造橋、造隧道、造鐵路的議題來開啟對話,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這也是“春暖花開”最好的場合和最好的氣氛。

不過,台灣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對美國之音表示,長期以來,中國持續將台灣列入其交通規劃當中,包括公路、鐵路、高鐵、海底隧道、橋樑等不一而足。京台鐵路是中國單方面的規劃,也是其統戰宣傳。跨海交通建設涉及雙方公權力事務,兩岸官方從未就相關問題進行討論。

他呼籲中國政府要尊重台灣民意,務實處理及改善兩岸相關問題;片面強加各種框架或規劃在台灣人民身上,無法使台灣人民感受善意、誠意,只會使雙方越行越遠。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