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安倍籲美國終結對台戰略模糊:稱其助長印太不穩或導致中國武力犯台


圖為2010年美國FA-18戰機準備從停靠在日本南部沖繩縣的喬治華盛頓號航母上起飛資料照。
圖為2010年美國FA-18戰機準備從停靠在日本南部沖繩縣的喬治華盛頓號航母上起飛資料照。

自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後,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數度公開呼籲美國改變長期以來對台灣的戰略模糊政策,認為這種政策如今正在助長印太地區不穩,美日必須清楚表明防衛台灣決心,不要讓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對美日防衛台灣的決心有任何懷疑空間,否則可能導致中國武統台灣。有專家說,這是安倍要傳給美日決策者的重要信息,俄烏戰爭明顯加深了安倍對台海衝突可能影響日本安全的危機意識。

安倍籲美終結對台戰略模糊:稱其助長印太不穩或導致中國武力犯台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9:25 0:00

自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多次公開提到對台灣安全的關注,並倡議日本提升防衛能力、加強與美國同盟之間的協調。

星期二(4月12日),安倍在《洛杉磯時報》和《評論彙編》(Project Syndicate)期刊同步投書,再次大聲疾呼美國終結對台灣的戰略模糊。
“發生在烏克蘭的人類悲劇給了我們一個痛苦的教訓。 我們對台灣的決心,以及我們對捍衛自由、民主、人權和法治的決心,絕不能再有任何被懷疑的空間。”

戰略模糊日益站不住腳

安倍說,當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時,即便俄羅斯侵犯了烏克蘭的主權,但國際社會最終還是默許了這個行為。由於這個前例,中國領導人很可能也預期世界對它只是征服“地區”而不是國家的邏輯更能忍受,“這個邏輯已經使戰略模糊站不住腳。”

安倍指出,只要美國有強大實力來支撐,而且只要中國的軍事力量遠遠不如美國,模糊政策的確可以非常有效,“但那些日子已經過去了。他說,“美國對台灣的模糊政策如今正在助長印太地區的不穩定,因為它鼓勵中國低估美國的決心,而且使得在台北的政府不必要的焦慮。”

被視為對中國立場強硬的安倍提到,他在首相任期內只要與習近平會面,他都會讓習近平清楚知道,不要誤判日本保衛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的決心,日本的決心是不可動搖的。

盼美國仍是東亞安全保障者

對於安倍要美國放棄戰略模糊立場的呼籲,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戴維忠(John Tai)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安倍在擔任首相時原本就對中國態度強硬,卸任後立場更加明顯,雖然他已經不是首相,但安倍仍然有他的影響力。不過他說,不是只有安倍對中國立場強硬而已,整個日本過去幾年來都是如此,

“這主要是一種擔心、恐懼,尤其中國不單是對台灣,對整個東中國海也是更咄咄逼人、更自信,因此安倍的做法我認為就是表現出日本本身有一些派系他們的反應,他們的一些擔憂。”

戴維忠說,由於日本跟美國是盟友,所以在一些程度上他們也希望美國仍然能作為“亞太地區的安全保障者”,因為美國對此有歷史責任,不過他並不認為安倍的主張對美國會有影響力,因為“我們美國還是有它總體的考量。”

他說,或許中國會認為美國是一個衰落的國家,但無論如何美國仍然是一個全球力量,“我們的利益會遠遠超越亞太地區”,他認為這是看待美國整體戰略的方向,也因為美國必須平衡在全球所有區域的利益,所以美國的利益還是與日本有所差異,雖然日本是一個很強的國家,不過它還是一個印太地區的國家。

美國全力避免台海發生戰爭

至於安倍對台海戰事爆發的擔憂,戴維忠表示,目前在烏克蘭戰爭的背景下人們經常對此有所討論,不過台灣畢竟與烏克蘭不同,與美國的關係也不同,美國有《台灣關係法》的義務必須遵守,也必須依此提供台灣必要的防衛能力,儘管中國有多大機率可能攻打台灣是一個假設性問題,但美國五角大樓必須對這個“萬一”的情況有所準備,目前雖然還沒有到戰爭可能發生的地步,不過美國政府所有策略都是要避免走到那一步。

同時也在美國國務院外交學院擔任講師的戴維忠說,沒有人知道習近平在想什麼,也沒有人知道中國的底線在哪裡,但所有人都不希望發生戰爭,所以美國必須認清事實,採取所有措施來避免戰爭。他說,以前或許人們並不了解這個現實,但如今事實擺在眼前,也逼著美國必鬚麵對,他認為這其實是好事。

3月31日,安倍在接受目前在美國智庫威爾遜中心擔任訪問學者的前日本放送協會記者花澤雄一郎(Yuichiro Hanazawa)獨家專訪時,即呼籲拜登政府改變對台戰略模糊政策,並強調只有美日清楚展現防衛台灣的決心才能威懾並防止中國對台動武,如果美日都採取站在一旁觀望而不做任何事的態度,中國就有可能以武力實現統一。

安倍對台海危機意識增加

不過安倍也說,日本政府必須先在防衛台灣以及它如何涉及日本國家安全的問題上與全國人民對話以取得共識,如此才能更清楚表明日本對此議題的國家立場。

他說,日本人民都害怕戰爭,但烏克蘭的例子顯示,如果烏克蘭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俄羅斯很可能不會侵略它。他認為俄羅斯沒有侵犯波羅的海3個小國家正是因為它們都是北約成員,“因此如果你能加入一個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國家團體,你就不會有戰爭、不會受到另一個國家的攻擊,你甚至不會被捲入一場戰爭中。”

花澤雄一郎在專訪安倍後的專家討論環節中提到他對採訪安倍的印象。他說,他能感受到安倍對烏克蘭衝突可能影響台海安全“有很深的危機意識”,而他自己則認為,俄烏戰爭很可能成為改變日本的一個轉捩點,今後日本政府與人民對國家安全問題將以更嚴肅和更積極的態度來對待。

威爾遜中心項目副總裁及研究主任、前國防部負責亞太事務官員鄧志強(Abraham Denmark)說,安倍將烏克蘭、台灣與美日同盟連結在一起不但“極有意思”,也是一個必須重視的論點,這是美國決策者必須思考的問題,因為它不僅涉及美國與台灣的關係,也事關如何讓美日同盟能更好地運作。

台灣、日本與美日同盟的連結

鄧志強說,安倍提到“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也就是美日同盟有事”,將台灣、日本與美日同盟三者做出直接關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也是要傳給華盛頓和東京決策者非常重要的信息。”

他說,拜登政府上任後對台灣在美日同盟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台海衝突對日本利益的影響有更公開的討論,這個議題也越來越受到注意,安倍的說法意味著美日必須在同盟關係中盡快討論台海危機的問題。

前日本駐美大使加藤良三(Ryozo Kato)兩週前也在美國智庫2049項目研究所的一場視頻對話中說,中國是日本和美國“短、中、長期第一大挑戰”,兩國都必須加強應對這個挑戰,日本精英對中國越來越擔憂,一般日本人也普遍認為,無論中國是否更繁榮,它都只會越來越咄咄逼人,中國的外交和安全政策“永遠不會是良性的”(never benign)。

對於台灣可能遭受中國攻擊的問題,日本戰後任期最長的駐美大使加藤良三說,台灣與日本的關係在中央政府的層級和民間關係都非常好,很像美國與澳大利亞的關係一樣,日本與台灣人民之間也有非常溫馨的情誼。

“如果台灣或台灣海峽發生什麼事,日本能做的或許有限,不過我們必須做些什麼,我們必須做些什麼。我們必須加強我們的自衛能力。那種意識近來在日本越來越高。”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