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台灣官員與媒體業敦促兩岸新聞開放


台灣官員、多名學者以及媒體從業人員敦促,讓兩岸新聞業自由交流。

台灣行政院大陸事務委員會主委賴幸媛說﹐新聞自由是台灣的強項﹐兩岸新聞交流應注重咨訊和內容。

賴幸媛在台灣“第十四屆兩岸新聞報導獎”頒獎儀式的致詞中說﹐這次入圍的新聞作品題材多元,包括烏魯木齊衝突、富士康事件、ECFA等,反映了兩岸過去一年來發生的重大事件。

賴幸媛說:“新聞自由,是台灣社會的強項。我很高興在入圍的作品當中,看到我們媒體朋友,持續的發揮台灣社會自由、多元的特色,足跡從上海跨越到烏魯木齊的同時,用自己獨立的觀點,解讀事件、針砭社會現象。”賴幸媛認為,兩岸新聞交流應重視內涵:

賴幸媛說﹕“兩岸新聞交流的重點,不只是在於兩岸記者長駐人數的多寡,到底時間能夠多短多長,這樣的問題,最重要的,我們認為,還是在新聞資訊和內容的交流,這才是新聞交流的真諦。”

*新聞自由是台灣軟實力*

兩岸新聞報道獎由中華發展基金管理會主辦,銘傳大學傳播學系承辦﹐今年的獲獎名單11月17號揭曉,台灣行政院大陸事務委員會主委賴幸媛應邀頒獎。

頒獎典禮之前,主辦單位邀請多位學者及新聞從業人員,以“新時代兩岸媒體挑戰與競合”為題舉辦研討會。

台灣聯合晚報社長項國寧認為,台灣有新聞自由,競爭也強,而中國的媒體不是國營就是黨營。最近中國花大錢要“爭奪話語權”,有人擔憂開放中國媒體會導致台灣媒體向中國傾斜,但他不這麼認為:

項國寧說﹕“當然從外觀上面來看,或許大陸媒體的發言聲浪很高、勢頭很猛,可是我想在國際社會裡面,對於不同體制底下的媒體,大概大家都有一個基本認識。”

工商時報社長王嶠奇認為,台灣媒體有營運和廣告壓力,中國媒體則是為黨服務,在報導內容上受限制。

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岳提到有高達9成的來台就讀大陸學生正面肯定台灣的社會文化。

張五岳說﹕“善用自己的軟實力。台灣靠一個自由、開放、多元當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重新找到自己的競爭利基。沒有一個多元的、開放的、豐富的、客觀的媒體報導,是不可能有一個穩定的、良好的、和平發展的兩岸關係。”

*新聞彼此解禁,兩岸才能交流*

中正大學傳播學系系主任羅世宏建議可開放中國平面媒體,包括南方週末、新世紀週刊甚至人民日報等。他並呼籲:

羅世宏說﹕“為了促進兩岸的新聞傳媒資訊交流,台灣應該要正式的,正式公開、用官方的形式,要求中國大陸解封台灣大部份的網站,包括政府網站跟主要的媒體網站。因為如果台灣的政府網站跟主要的媒體網站都是在網路封鎖的情況之下,兩岸的文化、政治相互的交流跟理解,是無法展開的。”

在會後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羅世宏認為台灣媒體要有信心,因為台灣的新聞自由並非中國媒體可比,消費者自然會做出選擇。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楊偉中則認為,中國媒體其實也在試著突破政府管制,如法令規定不可轉載網民提供的資訊,但就連中央電視台都公然違法,使用了網民上載的視頻跟訊息。而中國的公民記者北風 (溫云超)也在昨天獲得"法國人權獎"。

*中國獲獎者無法前往領獎*

今年增設“大陸地區暨港澳公民新聞報導特別獎“,但獲獎者卻無法到台灣領獎。獲獎者分別是中國傳媒大學校園電視台的劉學翀(羽中﹐ pronounced 崇 )、郎靖和、潘博、余婧與馮靜凌,作品為《冷靜看待對外交流學習》,以及高教技職簡訊的果蕾、曹筱櫻和王靜,作品為《赴臺留學-你想過嗎?》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