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評說美中關係


中國外長楊潔篪星期一在北京回答記者提問
中國外長楊潔篪星期一在北京回答記者提問

中國外長楊潔篪在“兩會”上表示,中美關係目前發展的“氣氛良好”。有學者則對美中關係今後的發展持謹慎看法,因素之一是,美國對台武器銷售不可能停止,另外,中國事實上已不只是地區大國。

*外長評說*

中國外長楊潔篪日前在“兩會”上對記者表示, 目前中美關係正在“良好氣氛”下逐步恢復。彭博新聞援引楊潔篪的話說,兩國最高領導人為中美關係今後的發展規劃了方向。楊潔篪在人民大會堂還說,美國副總統拜登今年夏天將訪問中國,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隨後將在適當時候進行回訪。

不過,楊潔篪同時表示,中美在一些問題上的分歧甚至摩擦是“客觀事實”,希望兩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處理有關分歧:“當然,中美在一些問題上存在分歧,或者摩擦,這也是客觀的事實。關鍵是要相互尊重,妥善處理。我們對美國售台武器,表示堅決反對。”

*美對台政策三因素*

談到美國對台軍售時,台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施正權對美國之音說:“我想基本面應該是,就美國的角度來看,美國台灣關係法的規定,以及長期以來美國對台灣安全的保證,所以就美國而言,依據這兩點美國軍售將必然要維持下去。另外一個潛在的因素是,這對美國重返東亞的戰略部署,其實也是其中的一環,只是美國沒有明講”。

*“政經分離”到盡頭?*

這位台灣國際政治學者認為,海峽兩岸關係發展的現狀,將反過來影響美中關係發展:“另外一點很重要的是,一是兩岸軍事互信,一是兩岸政治互信。而在這兩個互信上,雙方又都有各自的前提。假如說,政治互信沒有先推動,那麼繼之而來的軍事互信也沒有成形。在這樣安全困境之下,美國對台灣有限度的軍事銷售還會持續。”

路透社說,楊潔篪敦促美國停止向台灣銷售武器,以實際行動促進台灣海峽兩岸關係的和平,此舉符合中美兩國共同利益大局。不過,施正權教授說,兩岸“政經分離”的關係發展模式似乎已走到盡頭。有報導說,海協會和海基會在兩岸經濟架構協議簽署後,事務性商談議題似將枯竭。

*中美關係負面前景*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陳剛對美國之音說,美中關係發展規律不出所料,雙方共同點以及基本份歧都沒有多大變化。不過出現的新變化,有可能影響美中關係今後10-15年的發展。

他說:“我個人感覺,主要原因是,中美在全球力量的對比已經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中美客觀實力的變化,會帶來一些不確定的因素,會給未來帶來比較大的負面影響。可能會表現在一些具體問題上的摩擦,但是總體上將受這個大環境的影響,即中國力量的上昇,以及美國力量的相對下降。”

展望中美關係時,陳剛說:“中國已不滿足做一個地區性大國。在利比亞,在東非,中國隨着在全球利益的擴散,已實際上成為一個全球性大國,而不是一個地區性大國,同美國這個全球性大國都存在利益衝突。這個衝突絕不僅限於傳統的台灣問題、人民幣問題、或者朝鮮半島問題。我認為,未來10到15年的中美關係,可能摩擦會越來越多。我對未來中美關係的發展總體上持比較負面的看法。”

路透社說,在台灣問題上,中國威脅必要時不排除使用武力,為此中國軍力正在高速發展;彭博新聞援引美國海軍情報界負責人的話說,美國低估了中國研製和部署彈道導彈,打擊美國航母的能力,中國亮出的隱形戰機更令美國始料不及。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