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智庫論台海未來發展


大西洋理事會一場有關美國與台海未來發展的研討會中專家討論美國與台海情勢未來發展
大西洋理事會一場有關美國與台海未來發展的研討會中專家討論美國與台海情勢未來發展

卡內基民主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亞洲項目高級研究員史文(Michael Swaine)﹐星期三在大西洋理事會一場有關美國與台海未來發展的研討會中作出上述表示。

史文說﹐以往美國對台軍售總是一個“台灣買-美國賣-中國抗議”的過程﹐軍售之後美中關係總會歷經一段振盪與低潮時期後回復正常﹐但是眼前的趨勢顯示﹐中國不可能長期忍受美國售台武器而不做任何反制。

他說﹐中國軍力不斷增長﹑美國持續削減國防支出﹑兩岸政治關係又沒有突破﹐情勢的發展﹐讓他懷疑美國數十年來不介入兩岸談判的政策立場能否長期維持下去。

卡內基基金會研究員史文
卡內基基金會研究員史文


史文認為﹐美國無法長期在東亞地區擁有主導性優勢﹐必須及早開始思考與中國接觸﹐逐漸減少彼此在台海的軍事投注﹐讓兩岸最終能夠走向政治對話。

他說﹕“我認為值得認真思考展開一個過程﹐讓華盛頓和北京能夠就如何共同逐漸降低軍售和中國某些軍事部署進行接觸﹐這種接觸最終要導向兩岸的對話。”

史文在會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美國最終要考量的﹐必須是美國自己的國家利益﹐即使這代表美國必須修改(modify)對台灣的六項保證。

他說﹕“這些保證必須在美國的整體利益下來考量。美國的政策最終是要實現美國的利益﹐六項保證並非以鮮血寫下﹐ 它們不是美國法律﹐ 它們是可以被修改的﹐如果美國利益認為應該如此。”

對於史文有關台海發展趨勢的看法﹐2049計劃研究所(Project 2049 Institute)執行主任石明凱(Mark Stokes)在會中指出﹐除了美國對台軍售以外﹐台灣也有自己的國防投資﹐面對中國的武力攻擊﹐台灣仍然具有可防禦性﹐美國不應驟然改變對台政策。

2049計劃研究所執行主任石明凱
2049計劃研究所執行主任石明凱


石明凱說﹕“我的看法是﹐任何對台政策的突然改變都是有欠考慮。我們不能忽視台灣作為一個民主體制的調適能力﹐或低估中國採取讓步作法的可能性。如果台灣議題能夠以正確方式來處理﹐這個區域的其他熱點問題也可能被處理的很好。”

美國官方最近一次提到“六項保證”﹐是在9月21號通知國會58.5億美元對台軍售當天。

奧巴馬政府資深官員在國務院一個針對這次軍售案舉行的電話背景簡報中表示﹐美國奉行“被我們非正式稱呼的六項保證”﹐強調六項保證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美國不會在事前與中國正式或非正式討論軍售事宜。

他說﹐美國在通知國會對台軍售項目之後﹐通過中國駐美大使張業遂告知中國政府這個軍售決定﹐是美中之間關於這次對台軍售的首次接觸。

依據美國國會研究處(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2011年1月更新的“中國/台灣﹕一個中國政策的演變”報告﹐1982年8月17號美國與中國發佈聯合公報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李潔明在當年的7月14號﹐由台灣外交部次長錢復陪同﹐向當時台灣總統蔣經國遞交了里根總統的一張紙條(blind memo)。

里根在這張沒有辦公室標記也沒有簽名的紙條中寫說﹐美國在與中國談判第3個聯合公報的過程中﹕

一﹕沒有同意就對台軍售設下最終停止期限
二﹕沒有同意就對台軍售與中國事前協商
三﹕不會在台北和北京之間扮演調停角色
四﹕沒有同意修改台灣關係法
五﹕沒有改變對台灣主權的立場
六﹕不會對台灣與中國談判施加壓力。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