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出版及零售商談香港禁書市場


開放出版社在香港舉行新書發佈會。(美國之音湯惠芸)
開放出版社在香港舉行新書發佈會。(美國之音湯惠芸)
出版及零售商談香港禁書市場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0:40 0:00

經歷去年的銅鑼灣書店事件之後,香港的禁書及言論、出版自由受到各界高度關注。近年改為網絡政論媒體的《開放網》總編輯金鐘,最近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銅鑼灣書店事件造成恐怖及高壓的氣氛,很多香港傳媒工作者因而自我審查,而出版商亦要有足夠的財力才能維持,印刷版的政論雜誌市場空間將會愈來愈萎縮。亦有售賣中國禁書為主的香港書店老闆表示,銅鑼灣書店事件對讀者的心理造成很大影響,加上訪港大陸自由行旅客減少,生意額比高峰期大幅下跌超過5成。

在香港創刊30年,報道中、港、台政治發展為重心的政論雜誌《開放》,2014年底結束印刷版,改為網上政論媒體《開放網》,總編輯金鐘去年離開香港到美國定居,一度引起關注是否受銅鑼灣書店事件影響。

金鐘赴美定居非因銅鑼書店事件

今年適逢香港主權移交20周年、《開放》出版30周年,開放出版社最近出版一本新書,集合過往雜誌的100篇文章,回顧過去30年中、港、台兩岸三地的政治變遷,《開放網》總編輯金鐘最近由美國回到香港,出席新書發佈會。

《開放網》總編輯金鐘。(美國之音湯惠芸)
《開放網》總編輯金鐘。(美國之音湯惠芸)

金鐘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去年初他離開香港到美國定居,當時銅鑼灣書店事件風波還未平息,引起各界關注,他重申到美國定居不是因為銅鑼灣書店事件,主要是希望家庭團聚。

造成高壓及恐怖氣氛

金鐘表示,銅鑼灣書店事件之後,中國當局類似直接插手干預香港言論、出版自由的事件不多,主要是造成一種高壓及恐怖的氣氛。

金鐘說:造成了這種環境,所以使得很多媒體和媒體工作者,就自我自律、自我審查,這個影響是大的。

金鐘並表示,據香港傳媒報道,很多主流傳媒老闆與中國有經濟來往、利益關係,中國當局對傳媒老闆也有統戰的工作,所以很多傳媒都自我審查。

財力難以應付印刷版雜誌

至於《開放》雜誌近年由印刷版改為網絡雜誌,金鐘表示,主要是由於新媒體發展趨勢的影響,他們亦沒有足夠的財力去應付實體雜誌的出版。

金鐘說:你這個出版物、包括書籍、雜誌、報紙,你要印刷然後交給發行商,發行商一層、兩層,然後才到街邊,街邊好賣的話又要結帳,很麻煩的一個商業運作過程,這個過程的話,現在看來你沒有足夠的實力,也是很難做的。

金鐘表示,銅鑼灣書店事件後形成的高壓氣氛,以及傳媒市場環境的轉變,加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加強監控,他認為香港印刷版的政論雜誌,以及中國禁書的市場空間將會愈來愈萎縮,亦有不少出版商結業。

金鐘說:(中國)國內的控制加緊,譬如關於海關的控制,聽說比過去嚴多了,不讓你帶書、帶報紙進去。因為禁書的潛在市場是大陸,因此它把你這個路切斷了,對於禁書的生意人來說,這是財路,你(中國當局)把它的財路切斷了,生意怎麼做﹖

金鐘指香港禁書出版不會被終斷

金鐘表示,香港的禁書出版不會被完全終斷,但是會處於緊縮、打壓的狀態,除了印刷版之外,不少傳媒工作者及文化人以網絡、電郵等新的傳播方式,突破中國的言論封鎖,向中國的讀者傳遞資訊。

金鐘並表示,雖然中國當局實施網絡封鎖,一般中國民眾上網受到很多限制,但是很多網民有方法「翻牆」上網,接觸外界的資訊,不過,金鐘認為,不會在短期內改變中國年青人的想法,從而推動中國的民主進程。

金鐘說:因為這個媒體宣傳、意識型態,這個不好聽的話,叫做「洗腦」和「反洗腦」,好聽的話叫做「傳播真相」、「傳播真理」是吧,而掌握真相、真理的人,他不一定是有力量,變成物質的力量,例如變成一枝槍、一顆炸彈。

金鐘表示,香港對中國仍然有利用價值,例如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估計短期內中國不會完全禁止香港的言論及出版自由。

香港禁書商指有類似探子到訪

以售賣中國禁書為主,在銅鑼灣開業十多年、由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創辦的二樓書店「人民公社」,創辦人兼社長鄧子強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去年銅鑼書店事件之後,作為書店老闆,他沒有遇到任何騷擾或者打壓,但是在事件發生之後一、兩個月的敏感時期,有見過一些類似中方探子的人士在他的書店出現。

人民公社社長鄧子強。(美國之音湯惠芸)
人民公社社長鄧子強。(美國之音湯惠芸)

鄧子強說:我們的而且確發現書店是有一些不明來歷的顧客,那些顧客的樣子明顯地不是來買書,他們好像來打聽之類,當然我無辦法上前去問他,你來是甚麼目的,但是我們估計他們可能是一些官方的人員,或者探子、或者是那類人士,我們有懷疑,但我們沒有證實,但當然他沒有騷擾到我們,也沒有騷擾到其他顧客的。

鄧子強表示,銅鑼灣書店事件對顧客造成的心理影響比較大,由於該書店的顧客以大陸自由行旅客為主,事件後多了大陸旅客詢問帶禁書過海關會不會有問題。

鄧子強說:最近這兩年、特別是書店事件後,很多客人只是上來看完書就走了,或者他問完之後,就算你游說他沒事的、你不要帶太多,一兩本試試吧,不然買雜誌吧,但是他們普遍的反應都是擔憂一些,這個是在顧客的心態上有一個比較明顯的改變。

香港禁書商生意額及入貨貨源減少

香港銅鑼灣書店停業超過一年,至今沒有重開。(美國之音湯惠芸)
香港銅鑼灣書店停業超過一年,至今沒有重開。(美國之音湯惠芸)

鄧子強表示,近年訪港的大陸自由行旅客減少,而且陸客的消費力亦減弱,加上銅鑼灣書店事件影響,估計該書店禁書的生意額比高峰期大幅下跌超過5成,回復到10年前左右的生意額。

鄧子強並表示,銅鑼灣書店事件後,香港的禁書出版商都明顯減少,以往可能該書店每個月要開10至20張支票給禁書出版商,或者發行商結數,近一年可能只需要開7、8張支票結數,禁書入貨的貨源減少了很多。

鄧子強認為,銅鑼灣書店事件後,中國當局打擊的主要對象應該是上游的出版商、作者、甚至物流公司,因為香港的禁書出版商大概只有2、30間,比較容易控制。

對禁書書店經營前景不樂觀

對於香港禁書書店的經營前景,鄧子強表示不樂觀,預期將會「買少見少」,加上紅色資本的壟斷﹐可能香港二樓書店百花齊放的特色都將會消失。

鄧子強說:即是三中商已經歸於聯合物流,他們都是一些紅色資本的生意,他們要控制那個、即是他們不是沒有書賣、他們都不是沒有好書賣,都有好書,但是香港現在只有那幾間大書店,被它們壟斷了那個市場,即是大家想起我要找書、看書、去「打書釘」的,都會到連鎖店舖。

鄧子強並表示,印刷的實體書被電子書取代,只是假以時日的事情,不過,他認為禁書除了明鏡出版社比較積極發展電子書目,其他大型出版社例如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以及牛津等,它們都沒有出版電子版的政論書籍。

鄧子強表示,長遠來說希望可以開拓讀者的客源,該書店除了中國禁書,亦增加人文科學類以及外文的書籍,買書的顧客由以往超過9成半是大陸自由行旅客,目前變成有接近兩成顧客是非大陸自由行旅客。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