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從“中國製造”到“非洲製造”


中國總理李克強2014年5月訪問非洲調整中國與非洲國家的關係。圖為烏干達總統姆薩維尼和南蘇丹總統基爾與李克強合影。
中國總理李克強2014年5月訪問非洲調整中國與非洲國家的關係。圖為烏干達總統姆薩維尼和南蘇丹總統基爾與李克強合影。
從“中國製造”到“非洲製造”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5:33 0:00
下載

曾幾何時,被譽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正在悄悄地發生變化。在市場的導向下,一些製造業開始走出中國,向勞動力成本低,勞動力資源充足的非洲轉移。

*中國企業向非洲轉移的動因*

孫嶠明(音)在江蘇從事服裝進出口生意。 2000年初,在朋友的引薦下,他開始做對非洲埃塞俄比亞的出口生意。隨著業務的不斷擴大,尤其是中國政府對紡織、服裝行業等在環保方面規定的門檻提高,以及國內生產力成本的上升,他開始計劃把國內的企業遷往收益更高、政策更優惠、勞動力成本更低的非洲。越來越多中國商人把國內企業轉移到非洲,孫嶠明只是其中的一個。

美國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非洲項目副主任理查德.多文尼(Richard Downie)指出,非洲需要發展,歡迎海外企業在非洲設立生產基地。他說,中國經濟高速發展30年後,勞動力成本逐年上升,很多非洲國家因其勞動力成本低廉而成為吸引投資的目的地,這對中非來說是個雙贏,但非洲國家應慎重考慮這種發展趨勢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非洲需要安全、健康工作*

他說:“重要的不僅是給非洲帶來工作機會,而是高質量的工作,勞工的權利得到尊重,工人得到公平的報酬,工作環境得到安全保障。”

中國企業開始向非洲轉移,除了勞動力生產成本的因素以外,中國日益完善的法律和法規,對企業生產的環境影響,標準也越來越嚴格,致使一些企業尋求在法律法規不健全,環保標準不高的國家生產。

華盛頓的“非洲戰略研究中心”(Africa Center for Strategic Studies)研究部主任約瑟夫.斯格爾(Joseph Siegle)說,一些非洲國家的失業率極高,創造就業機會對這些國家的穩定和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他說,中國在非洲投資和建廠對當地來說是件好事,但中國有個不好的名聲,就是攫取非洲資源,剝削當地工人。他說,非洲需要的是“好工作、安全工作、健康工作”。

他說: “如果來非洲的中國公司只是逃避中國政府對環境等方面的規定,對非洲來說就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因此,非洲國家必須要規範外來投資,不能為了急需的工作機會而忽視環境成本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因為從長遠來看,代價會更高。”

他說,中國政府和企業在經濟發展中吸取的經驗教訓,即企業發展無視環境和社會影響,壓榨工人血汗等,是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他說,如果中國企業給非洲國家發展帶來環境代價,健康代價,中國在非洲的聲譽就會大打折扣。

*中國不應在非洲重蹈高污染高社會成本的覆轍*

誠然,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為了吸引外資,為了發展,也曾經歷過外來投資給中國帶來的不公平和消極後果,為了增長而付出環境,資源的代價。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東亞事務研究員孫韻(Yun Sun)說,今日之世界與30多年前的80年代相比,已經發生相當的變化,當年西方國家對中國投資給中國社會和環境帶來負面影響,中國在非洲國家的投資項目不能重蹈西方國家的覆轍。

她說:“發展階段不一樣,大家對外資提出的要求也不一樣。中國現在也不會接受高污染、社會成本比較高的項目。過去西方國家在中國進行的高污染或社會成本比較高的項目,他們那樣做了,不說明他們做的就是對的。那麼到今天,不說明中國的企業,中國的經濟行為、經濟主體就應該按照他們(西方國家)所做過的事情在其他欠發達地區再重複這樣的經驗。”

此外,孫韻說,中國在非洲國家的投資行為帶有規模效應,中國企業在非洲不合規的行為,高社會成本和高環境成本項目,與投資規模小很多的西方國家相比,對中國的形象和聲譽帶來的負面影響會更大。

*中國企業家的中國夢在非洲*

對於像孫嶠明的企業來說,把國內的工廠轉移到非洲國家,不僅能獲得廉價、可培訓、豐富、樂意工作的勞動力,優惠的政策,還能規避貿易限制。他說,歐美國家對中國的紡織、服裝品設置配額或出口上限,但是非洲國家的紡織、服裝品出口則不受限制。因此,只要他們在非洲的產量達到20%或30%,他們的服裝出口就能堂而皇之地標上“埃塞俄比亞製造”。

孫嶠明說,“中國這幾年一直在談論'中國夢',我有一個'非洲夢',我的下一桶金將來自非洲。”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