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被下屬槍殺的美國親北京的《僑報》董事長謝一寧


僑報網(網頁截屏)
僑報網(網頁截屏)
被下屬槍殺的美國親北京的《僑報》董事長謝一寧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3:27 0:00

“我們的報紙剛在舊金山創辦的時候,就有人威脅說要打我,而且我還接到過這種電話,電話中說'某某天你走出電梯門口的時候,你就會死在那裡。 '”

《僑報》董事長謝一寧在一篇回憶文章中記述自己上世紀90年代初接到的威脅電話。

他卻真的一語成讖。

上週五(11月16日),總部設在洛杉磯近郊的《僑報》大樓內發生槍擊命案。謝一寧倒在一名下屬的槍口下,終年58歲。槍手隨後被逮捕,作案動機尚在調查中。

謝一寧,1960年生於廣東,1982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後進入中國新聞社任記者。1987年4月被派駐美國,當時是中國外派記者中最年輕的一位,只有26歲。

據他本人回憶,1991年他到舊金山創辦了《僑報》美西版。

魏京生基金會執行主任黃慈萍告訴美國之音,《僑報》的前身叫《華僑日報》,隸屬國務院僑務辦公室。

“89年六四屠殺後,所有的海外華文報紙都譴責抗議,包括《華僑日報》,其他的報紙都存活下來了,只有這張報紙被中共給切斷了,報社全部關門。那個時候大家都以與中共政府聯絡為恥,只有他(謝一寧)跑去把這個報紙恢復了,仍然從國務院拿錢。”

謝一寧說,為了創辦這張報紙,他的家曾被人砸了,也有人對著他們在洛杉磯的辦公樓開槍。員工的車子也被人砸了十多輛。

謝一寧遇害的第二天,中國駐洛杉磯總領事館發表聲明,對謝一寧家屬表示“深切哀悼”,並對《僑報》全體員工致以“誠摯慰問”。

中領館的聲明寫道,“在謝一寧先生領導下,《僑報》為擴大資訊傳播、服務在美僑胞、促進華文媒體發展、增進中美人民相互了解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們相信,《僑報》全體員工將團結一心,共度難關。”

此前,《僑報》與中國官方的密切關係其實已經引起美國各界的警覺。

關注中國共產黨海外影響力的美國記者貝書穎(Bethany Allen-Ebrahimian)說,天安門事件後,共產黨意識到自己的全球形象受挫,統戰部等機構開始努力走出中國,接觸、引導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社區。

“90年代,一批隸屬中國官方媒體和統戰部的中國人被派到美國,創建親北京的華文媒體。這些媒體自稱是'獨立的',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她說。

華盛頓智庫詹姆斯敦基金會的報告指出,主要華文報紙中,《僑報》、《星島日報》、《明報》、《世界日報》都與中國政府有財政或管理層間的聯繫,其中《僑報》的立場明顯最傾向共產黨。這家報紙使用簡體字,僱傭中國大陸員工。報告說,在他們抽取的樣本中,《僑報》沒有公開批評中國的文章,顯示其進行自我審查。

謝一寧本人曾在90年代末表示,他對手下記者的報導內容有所限制:第一,不允許出現分裂國家的言行。第二,如果涉及到反映中國社會陰暗面的報導,他會要求手下人進行深入調查,看看是否真的是這樣。

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的報告指出,美國約有490萬華人,其中約50%的人英文熟練程度有限。因此,中文媒體在影響他們的觀點方面依然發揮重要作用。

截至星期一發稿時止,《僑報》沒有回覆美國之音記者的置評要求。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