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報復美國提高中國輸美產品關稅而採取的對美國農產品加徵新關稅的行動將會對全球貿易流動產生重大影響,促使中國這個世界最大農產品進口國轉向南美洲、歐洲和太平洋國家採購更多的肉類、乳制品和穀物。
據路透社週三(3月5日)報導,產業官員和分析師表示,隨著美中這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戰日益激烈,世界主要大豆供應國巴西、最大的小麥出口國澳大利亞和主要豬肉產地歐洲對中國的出口可望大幅度增加。
週二,美國對中國輸美商品再次提高10%的決定生效之後,中國方面迅速採取報復行動,宣佈對價值21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進口關稅分別提高10%和15%。特朗普政府上台後已經兩度將中國進口產品關稅調高10%,合計20%。與先前已有的25%的關稅疊加,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達到45%。
路透社引用荷蘭合作銀行駐香港農業高級分析師潘陳軍的話說,“中國對美國商品徵收進口關稅後,(全球)貿易路線將會改變。”
“受影響的主要產品是豬內臟和雞脚。對於豬肉,無論是瘦肉還是內臟,中國將從巴西、西班牙、荷蘭和其他歐盟國家獲得更多供應,” 潘陳軍說。
中國是美國農產品出口的最大市場,2024年中國進口美國農產品總值達292.5億美元。金額如此龐大的農產品流向的任何改變都可能為競爭對手創造巨大的機會。
在特朗普總統第一任期內爆發的美中貿易戰促使中國降低對美國農產品的依賴。目前看來,這一趨勢將會持續下去。
在星期二美國對華關稅增加10%的同時,美國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暫緩一個月的期限結束而開始生效。這可能會對價值1,91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出口帶來新的衝擊。
雞脚供應短期內很難找到
2024年,中國進口了價值162.6億美元的美國牛肉、豬肉和雞肉,包括內臟。作為對美國這次提高關稅的反擊,中國宣布對美國雞肉產品徵收15%的關稅,對豬肉和牛肉徵收10%的關稅。
分析人士稱,預計歐洲和南美對中國的肉類出口量將會因此而增加。儘管中國去年對進口歐盟豬肉和乳製品發起反傾銷調查,但迄今調查尚未影響歐洲對中國的出口量。
不過,荷蘭合作銀行分析師潘陳軍表示,中國對美國雞脚的依賴可能不會改變,因為短期內要找到數量如此龐大的替代品並不容易。目前,“(中國)雞脚進口商只需繳納關稅,就可以從美國進口。”
中國是美國雞脚、豬耳朵和內臟的主要進口國,這些產品在中國的烹飪中需求量很大,但在美國則很少。
巴西、澳大利亞穀物需求看漲
儘管自特朗普第一任期以來,世界第一大買家中國減少了對美國油籽的依賴,但美國出口大豆約有一半銷往中國。
中國對美國大豆加徵新的關稅意味著它對巴西和阿根廷的依賴將會大幅增加。
雪梨聯邦銀行分析師丹尼斯·沃茲內森斯基(Dennis Voznesenski)表示,“從大豆的角度來看,南美供應商可能會受益。其他油籽供應商,如油菜籽,也可能會從中受益。”
中國約三份之二的高粱進口還需要依賴美國,北京對動物飼料穀物徵收的10%關稅可能會為澳洲農民帶來一些好處。
澳大利亞農作物預報員分析師羅德貝克(Rod Baker)對路透社說,“高粱將是明顯的贏家。大麥也可能從中受益,”“澳大利亞今年的收成相當好。”
儘管中國近幾個月國內供應充足而減少了小麥進口,但中國如果對美國小麥加徵更高的關稅,這無疑會給澳洲供應商提供更多的機會。
丹麥盛寶銀行(Saxo Bank)商品策略主管奧萊·漢森(OLE Hansen)表示,“從定價角度來看,這種情況發生在對美國玉米價格非常糟差的時機,美國玉米價格已經受到來自對沖基金的拋售壓力,這些基金在過去幾個月裡持續加大了對玉米價格上漲的押注。”
“這將繼續增加中國對巴西玉米和大豆的依賴,為即將在未來幾週內做出春播決定的美國農民帶來巨大的壓力,”漢森說。
(本文部分內容依據了路透社的報導。)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