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解密時刻: 志願軍戰俘第一集“戰地餘生”(之八) 因戰俘問題 至少多打了一年仗


戰俘笑臉對著鏡頭 (視頻截圖)
戰俘笑臉對著鏡頭 (視頻截圖)
解密時刻: 志願軍戰俘第一集“戰地餘生” (之八) 因戰俘問題 至少多打了一年仗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6:36 0:00

1950年10月,中國軍隊以志願軍的名義,“雄赳赳,氣昂昂”﹐分批跨過鴨綠江,參加歷時三年的韓戰。65年後的今天,美國之音《解密時刻》特別推出 《志願軍戰俘》特輯,再現他們的無奈與坎坷的人生。

之前我們播出第一集“戰地餘生”之一至之七﹐講到現在身在中國和台灣的志願軍戰俘天各一方,都感嘆往事不堪回首、人海戰術對火海戰術、四次戰役之後俘虜激增,沒有制空權被迫全線北撤、分散突圍其實是各自逃命。志願軍逃到深山老林,野菜充飢,彈盡糧絕之際,又遭受美軍的心理戰。

現在我們播出第一集之八,講的是因為戰俘問題,至少多打了一年仗。

解說:美軍文件顯示,不少志願愿軍投降後選擇合作,向聯軍提供了情報,讓聯軍及時掌握了志願軍的武器配置和一線陣地等重要情況。

張茂林說:“我那個時候聽說在西線,在西部戰區,有一次跟我一起到南韓去的同事,他在問到有一個戰俘跟他說,我們有一個彈藥庫在某某一個山頭後面。居然美軍派飛機一炸,果然發生大爆炸,證明的確是個彈藥庫。”

解說:據統計,在第五次戰役中,志願軍180師有五千多人被俘,是韓戰志願軍戰俘群中最大的一批。美第八集團軍第21高炮營僅在5月29日當天就收攏了數百名志願軍俘虜,不少人又餓又困,倒在地上就睡著了。

這些被俘人員從不同地點被聯軍運到水原轉運站進行登記,然後送到釜山。看到如此眾多的戰友被俘,很多人徹底失望了。

張達說:“我是在漢城附近被俘的,以後就到了釜山。到了釜山以後,我就感覺我們同一個部隊的很多人都來了,就覺得看來戰事是打了大敗仗了。”

馬有鈞說:“押到釜山以後,那人就比較多,被俘的人就比較多了。到了那兒大家就很失望。但是總有一條,我反正我是要回中國。”

張昌輝說:“被俘的人就越來越多。結果有些餓得簡直沒辦法,看到地上有啥子竿子都撿來吃。當時我們還有種愛國主義精神。有時還說,我們再餓,也要忍到,不要去撿地下東西吃,都是這樣。”

解說:1951年1月,在釜山的中國與北韓戰俘人數已經達到13萬7000多人,聯合國軍決定將大部份戰俘遷往距離釜山80海里的巨濟島。

第五次戰役之後,雙方開始尋求停火。1951年5月31日,蘇聯駐聯合國代表雅科夫馬立克與美國國務院的代表喬治坎南秘密會面,接洽有關停火事宜。

馬立克與喬治坎南秘密會面 (視頻截圖)
馬立克與喬治坎南秘密會面 (視頻截圖)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1950年1月,正是馬立克代表蘇聯在聯合國安理會提出動議,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成為常任理事國。在動議被否決之後,馬立克帶領蘇聯代表團離去。而因為蘇聯缺席,聯合國安理會在6月份才得以通過譴責北韓侵略的決議。

喬治坎南曾經擔任美國駐莫斯科的外交官。在冷戰開始後,他的“遏制政策”理論對於杜魯門政府對蘇聯陣營的外交政策有很大的影響。在他的日記中,坎南提到,根據他的遏制理論,美國在朝鮮半島必須予以侵略者堅決的反擊。

馬立克和坎南分別將會面的情況報告給了自己國家的政府。

6月23日,馬立克代表蘇聯在聯合國提出了停火建議。兩天以後,美國和中國都表示有意參加。7月10日,各方代表來到開城,開始停戰協商。

當時以為,談判中最困難的是停火分界線的劃分。當時聯合國軍在戰爭中顯然已經佔了優勢,雙方的實際控制線在三八線以北。北韓與中國要求聯合國軍後撤至三八線,聯合國軍方面則要求基本以實際控制線來決定。戰俘問題被放在談判的最後一條。外界覺得,根據《日內瓦戰俘待遇公約》,這個問很容易解決。沒想到,正是戰俘問題,讓停戰談判足足拖了兩年零兩個月,也使得朝鮮戰爭多打了至少一年多。

常成(香港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韓戰戰俘研究學者)說:“不要說戰爭爆發之前,就是戰爭期間,沒有人會料到,就是應該這些戰俘使得朝鮮戰爭多打了十幾個月。因為停戰談判剛開始的時候,1951年7月份,戰俘的交換總是在這個議事日程的最後一段,最不重要,那最後反而變成最重要的一個問題,那到了1951年12月,戰俘數據交換之後,就非常明顯了,戰俘問題就是停戰談判最大的難點。”

同時,巨濟島上中國與北韓戰俘的人數已經上升到了18萬,包括近兩萬名志願軍戰俘。北韓人民軍戰俘營多數實現了有效的自我管理,繼續與聯軍作對;志願軍戰俘營基本由反共的前國軍人員管理,親共人員受到普遍的壓制。其結局不但直接影響到韓戰的進程,也讓多數志願軍戰俘的人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