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習近平歐洲行尾聲新調查顯示歐企對中國信心跌至新低


習近平歐洲行尾聲,新調查顯示歐企對中國信心跌至新低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0:58 0:00

習近平歐洲行尾聲,新調查顯示歐企對中國信心跌至新低

習近平歐洲行尾聲新調查顯示歐企對中國信心跌至新低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1:14 0:00

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歐洲的訪問進入尾聲之際,歐洲商業遊說團體中國歐洲商會(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週五(5月10日)在最新發布的2024年度《商業信心調查》中表示,將中國列為首要投資目的地的歐洲企業比例創下紀錄新低,並警告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恢復對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信心。

中國歐盟商會表示,在中國營商前景也處於該報告發布2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超過四分之一(26%)的受訪者對當前的成長潛力持悲觀態度,44%對未來前景持悲觀態度。

路透社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公佈的數據推算,美國今年第一季多年來首度超越中國,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今年1月至3月德國對美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達630億歐元(約合680億美元),而其同期對中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卻略低於600億歐元。在此之前,中國連續八年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國,

在中國經濟面臨逆風之際,習近平督促人民和企業自力更生,並要求官員繼續推行以生產為中心、債務驅動的發展模式,即使遭遇西方反彈。在此一背景下,在中國經商的外國企業感覺不像以前那麼受歡迎。

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和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週一(5月6日)力促習近平確保與歐洲的貿易更加平衡,但習近平在巴黎期間幾乎沒有表現出準備做出重大讓步的跡象。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研究院院長曾銳生(Steve Tsang)向美國之音(VOA)表示:「習近平不認為中國有產能過剩問題。例如,他認為歐洲對中國電動車的立場是不合理的。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彥辭(Jens Eskelund)表示:「許多令人擔憂的跡象表明,一些歐洲企業正將中國業務孤立化,或縮小其在中國業務的規模,由於他們在這裡(中國市場)面臨到 的挑戰開始大於獲益。

中國歐盟商會表示,只有13%的受訪歐企說他們目前將中國視為首要投資目的地,從2023年的16%再下滑,也遠低於疫情期間北京仍實施嚴苛新冠感染清零制度時;這一佔比於2021年為27%,而2022年清零限制最終取消的那年為21%。

中國歐盟商會的成員包括著名商家巴斯夫(BASF)、馬士基(Maersk)、西門子(Siemens)和大眾汽車(Volkswagen)。

管理顧問公司羅蘭貝格(Roland Berger) 全球管理委員會聯席總裁戴璞(Denis Depoux)表示:「歐洲企業在中國面臨越來越大的不確定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經濟波動不穩定和政策方向缺乏可預測性

。而且由於中國的投資與消費的失衡比起1980年代的日本更嚴重,經濟有可能放緩到讓人感覺陷入衰退的程度。 1980年代的日本處於泡沫經濟,隨後陷入泡沫破裂的「失落幾十年」。

中國歐盟商會表示,歐洲公司正感受到掐緊壓力,回報營收成長的公司數量也達到有紀錄以來的最低水準。同時,近40%的受訪歐企表示,中國經濟不景氣是他們面臨的最大商業挑戰,而稱全球經濟放緩為挑戰最大者以15%的比例居次。

該商會表示:「(歐洲)企業正在繼續將原本計劃在中國進行的投資轉至替代市場,這些替代市場被認為更可預測、更可靠和更透明。」「投資決策的做出是週期性的,並非輕率做出,因此不可能一夜之間就扭轉它們(這些決策)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