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台灣學者:兩岸關係春暖未必花開


圖片顯示中國國旗和台灣旗幟與軍機
圖片顯示中國國旗和台灣旗幟與軍機

中國人大與政協“兩會”登場,是否提出新的涉台戰略引發關注。分析人士表示,中國不太可能揚棄“一國兩制”,但會調整往更多“同”的方向,減少“異”的比重。他們還說,雖然近期兩岸關係看似有回暖跡象,但春暖未必花開,因為兩岸交流無法上升到官方,促融只是中共一種統戰語言以及對台灣官民採取區別對待的統戰策略而已,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寇健文甚至反問:交流有什麼保障?

台灣學者:兩岸關係春暖未必花開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1:54 0:00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5日在第十四屆人大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5日在第十四屆人大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

中國今年兩會的工作報告,涉台部分著墨不多。即將卸任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只用了200多字簡單闡述對台政策,內容不外乎是堅持一中原則、九二共識與反獨促統等;比較特殊的是,這次多了從兩岸血脈相連的軟性調子,來訴求“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政策”。而即將卸任的全國政協主席汪洋更只用了兩段、不到一百字來陳述對台工作。

台灣行政院長陳建仁6日回應說,希望中國能夠尊重台灣人民堅持中華民國主權,以及堅持自由、民主生活方式的選擇。台灣陸委會也呼籲北京當局正視與面對“兩岸互不隸屬”的事實。

陳建仁在台灣總統府的記者會上接任台灣行政院長後發表講話。(2023年1月27日)
陳建仁在台灣總統府的記者會上接任台灣行政院長後發表講話。(2023年1月27日)

軟硬兩手

雖然李克強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並未提及“反對外部勢力干涉”,也沒有提到“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看似有意緩和兩岸關係,但同一時間,台灣國防部3月6日說,5日上午6時至6日上午6時,共偵獲解放軍戰機10架次、解放軍戰艦4艘次,其中進入台灣西南空域有2架次。稍早幾天,更有24架次的解放軍戰機及4艘次的解放軍戰艦在台海周邊活動,其中有12架次的解放軍戰機踰越海峽中線及其延伸線、進入到台灣西南空域,顯示中共對台一貫的“軟硬兩手”策略,從來沒有停過。

分析人士表示,中共的對台政策主要體現在2019年1月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40週年紀念會上發表的“一國兩制、探索台灣方案”談話、去年8月中國發佈的第三份台灣問題白皮書《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以及中共二十大報告的涉台內容,目前兩會的論調都是二十大說法的延續。

位於台北的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王信賢。(照片提供:王信賢)
位於台北的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王信賢。(照片提供:王信賢)

台灣政治大學東亞所特聘教授王信賢6日在“解析2023年中共全國兩會座談會”上表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預料將接任中國全國政協主席,負責對台政策與統戰。從中國過去涉台論述的脈絡分析,中共不太可能會揚棄“一國兩制”,但可能會做出一些調整,朝向追求更多“同”的部分,比如強調中華文化、中華民族等,而“異”的比重則會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一些新的人事安排,或也意味著將比過去更加重視統戰工作,唯中共雖然一直希望達成統戰目標,但中共自己“左手打右手”,軟的一手終究難敵硬的一手,成效有限。

加重統戰工作

台灣展望與探索雜誌社特約研究員郭瑞華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石泰峰是第一個同時當上中央書記處書記與中央政治局委員的統戰部長,他幾乎可以確定成為這次全國政協的第一副主席,因為他名列政協主席團裡的第2位,這是過去從來沒有過的,前幾任統戰部長令計劃、孫春蘭、尤權等,都沒有被安排去接政協副主席,這也代表石泰峰位階很高,成為幾十年來權力最大的統戰部部長,肩負“大統戰”重任。

台灣展望與探索雜誌社特約研究員郭瑞華。(陳筠攝)
台灣展望與探索雜誌社特約研究員郭瑞華。(陳筠攝)

郭瑞華說:“他的地位提升了,代表的就是中共習近平對於統戰工作的更為重視。 ”

郭瑞華表示,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國台辦新任主任宋濤。他說,宋濤自上任以來,身段柔軟,除了跟台灣在野的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工商代表會面外,下至台灣的基層里民團體也親自接見;除此之外,王滬寧在會見夏立言的時候,頻頻指示宋濤要針對夏提出的問題作出回應,兩岸看起來似乎真如外界所言“春暖花開”。

但郭瑞華說:“春暖可能到了,花開未必。他(中共)在這個所謂統戰作為,他也採取一個朝野或者是官民的一個區別對待,對於在野當然是熱烈歡迎、熱烈接待,對於民進黨政府,它還是嚴禁接觸。”

分析人士說,去年兩岸關係因為疫情隔閡、烏俄戰爭、中共二十大、台灣九合一地方選舉,以及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等因素而受到制約;今年,隨著中國疫情解封,兩岸民間交流也跟著逐漸恢復,但台灣明年進入總統大選的選舉年,美國也將在明年11月舉行大選,美台雙方執政黨各自在勝選及選票極大化的考量下,都可能為兩岸關係投下新變數。

挑戰與機遇兼具

台灣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張五嶽提供)
台灣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張五嶽提供)

台灣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總體來講的話,今年兩岸關係挑戰跟機遇同時兼具,機遇是指兩岸疫後交流,雙方都放出了和緩的訊息,雙方未必能夠春暖花開,但是雙方都表達所謂和平的重要性。那挑戰就是我們可以看到兩岸各自都有自己的立場的堅持,美中台三邊關係仍然是一個對兩岸關係有一個高度制約的影響的,那這些都是挑戰。”

雖然兩岸民間交流不是壞事,但究竟能達成多少相互溝通的成效卻要打上問號。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寇健文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有些台灣學者拿著邀請函去對岸交流,卻被請去飯店喝茶喝咖啡,人身安全受到干擾,他質疑:“中共高興喊交流就交流,然後要查人就查人,這樣的交流是什麼意思?有什麼意思?”

他表示,如果中國真的想要恢復兩岸交流,就該好好思考三個問題:兩岸交流有安全保障嗎?是單方向的交流,還是雙向的交流? 以及交流的時候有討論的空間嗎? 他說,由於中國官方管控越來越嚴格,很多中國學者也怕跟台灣學者互動會遇到“麻煩”,因此目前都只有台灣學者去中國的單方面交流,他說,如果交流不能在沒有人身安全的顧慮下,撇開政治顧慮,開誠佈公,那是無法真正進行交流的。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寇健文。(陳筠攝)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寇健文。(陳筠攝)

寇健文說:“所以我自己會覺得,他們自己想要達到這個目標,可是他們過去做的事情,事實上就已經是他們要達到目標的阻礙了,這跟台灣無關,是他們自己,可能他們自己還沒有認識到有這個問題存在。”

中國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在兩會前接受香港中評社專訪時表示,中國統一目標非常明確,國家統一“進入快速發展軌道”,並指兩岸政治上的回暖完全取決於民進黨當局是否承認和接受“九二共識”。

但這樣的說法並不被台灣學者與民眾認同,尤其,近來台灣數個民調都顯示,統一在台灣已經沒有市場,一國兩制更是票房毒藥。而北京如果連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都不願正視,兩岸政治互動的難度自然很高。

統一沒有市場

台灣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二月底的一份民調指出,有近五成的受訪者認為,台灣不應該接受九二共識才能進行兩岸交流,贊成者為三成;更有七成五的人認為台灣不應接受以“一國兩制”為前提的交流。

另一份台灣民意基金會二月份的民調也顯示,台灣有44%支持台灣獨立,維持現狀有24%,希望統一的只有12.3%,另有19.7%的人回答不知道。

換句話說,不管是中國想以“九二共識”做為政治對話的前提,還是以“一國兩制”作為統一後治理台灣的模式,在台灣都是一大挑戰。

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陳世民。(陳世民提供)
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陳世民。(陳世民提供)

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陳世民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統一手段不外乎和平統一或武力統一,和平統一跟台灣政治局勢的發展有關,但即使明年換成國民黨執政,也不代表就會加快統一的進程,因為過去馬英九總統執政8年期間,即便舉行了“馬習會”,對中國和平統一也沒什麼實質進展。

武統實力未及

陳世民說,至於武力統一,中共如果有一個理性決策的過程,就應該要等到有足夠的實力與自信才動手,因此他首先要問自己的是,是否真的具備強大的實力可以達成武統的目標。但現實是,美國對中國高階半導體晶片的禁運,將大大影響中國未來高科技軍事實力的發展。他說,在過去10年,大家或許頗為擔心中國相對於美國的科技實力增加很快,但在未來10年,在美國已經對中國有相當大的戒心下,中國高科技軍事實力的突破將被美國制約。

陳世民說:“所以基本上我個人會覺得,中國要在短時間之內的軍事實力,可以讓中國有把握能夠在美國介入的狀況之下,然後採取軍事行動把台灣拿下,可能一段短時間之內還不容易做到。”

他並表示,北京從過去的經驗中學到了教訓,如果在台灣大選前採取更強硬的立場,經常會有反效果,因此短期內,中共應該不會再像去年一樣舉行大規模的圍台軍演,兩岸關係也預期會更為穩定。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