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俄烏戰爭是中國的戰略機遇還是難關?


中國央視播放中國外長王毅在安徽屯溪會晤到訪的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左)的影像。(2022年3月30日)
中國央視播放中國外長王毅在安徽屯溪會晤到訪的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左)的影像。(2022年3月30日)

在這場烏克蘭戰爭中,有看法認為中國從中有所收穫,北京發現即便以後攻打台灣也不會又太多的國家譴責。也有專家說,俄羅斯一發動戰爭即為中國帶來損害,儘管中國試圖扭轉劣勢保住自己的利益,但這種“自私”做法無法贏得國際尊敬,即使作為大國也無法成為一個領導者。

中國從俄烏戰爭中獲益

雖然許多人認為烏克蘭戰爭為中國帶來不利影響,不過華盛頓保守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亞洲項目主任卜大年(Dan Blumenthal)認為,中國在許多方面都在從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衝突中獲益。

卜大年星期天(3月27日)在《華爾街日報》發表的評論中說,俄羅斯在軍事上的挫敗確實讓北京感到意外,烏克蘭戰爭也必定會使習近平質疑解放軍攻擊台灣的能力,但習近平長久以來都在預示著推翻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普京2月4日在北京與習近平發表的共同聲明中已顯示對北京這個議程的支持,因此“對北京來說,一個新的國際政治局面已開始出現。”

多國保持中立未形成反華集團

他說,中國官方的聲明將烏克蘭衝突的責任指向美國,責怪美國沒有顧及俄羅斯的安全關切並譴責北約東擴,在中國的官方敘事中,亞洲地區可以避免歐洲的命運,“只要它能抗拒華盛頓圍堵中國的作為”。然而對中國來說,國際社會對烏克蘭被侵略的反應應該足以緩解北京對反華集團可能成形的擔憂,因為“在西方以外,美國的伙伴在面對威權主義的侵犯時似乎偏好中立。”

卜大年提到包括美國印太戰略重要支柱之一的印度,至今都沒有譴責俄羅斯;被美國視為重要戰略地區的東南亞,大多數國家也都保持中立;對美國有戰略重要性,也是重要能源來源的中東地區也一樣採取中立立場,而可能更讓北京感到欣慰的是,日本對烏克蘭的支持反而引發了與莫斯科之間的緊張,使雙方針對領土爭議的談判遭到取消。

有這麼多國家在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一事上作壁上觀,卜大年說,這使中國有機會為其反美願景建立更多的支持,因此“中國並沒有誤判。它對地緣政治基本原理的計算是對的。既然只有少數國家加入西方抵禦俄羅斯對一個主權國家的侵略,北京可能做出的結論是,更少國家會在它攻擊台灣時懲罰它,而世界上大多數人都不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

有鑑於此,卜大年呼籲華盛頓必須盡快採取持續性的外交措施對其夥伴表明,一旦台灣遭到這種攻擊將對國際安全與繁榮帶來災難,因為“中國並不需要同盟支持它的侵略計劃,它只需要許多國家保持中立即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已經給了中國更加確信大部分的世界將袖手旁觀。”

戰爭是中國一大損失

究竟這場俄烏戰爭對中國是利是弊,是得是失或許看法各有不同,不過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東亞項目共同主任孫韻上星期在該中心發表的一篇文章里分析中國想要烏克蘭戰爭有何結局的問題時說,從戰爭一開始中國即表現出“不夠警覺、不確定、矛盾和防衛性”反應,儘管中國內部有強烈聲音質疑中國與俄羅斯結盟,但中國主流學者及高級領導曾越來越認為,烏克蘭戰爭為中國帶來一個“戰略機遇的窗口”,尤其是在關於美國與中國的關係方面。

“所以換句話說,中國不會拋棄俄羅斯。為管控這種關係的代價,中國採取的做法更加細膩,在其官方宣傳、外交和行動上依次採取不同立場。”她說,這場戰爭對中國最有利的並非其結局本身,而是“中國與戰爭之間的關係”,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只要戰爭讓各國有求於中國就算是一個好的結果。

“中國在俄羅斯的安全考慮上與它站在一邊,在烏克蘭的主權與領土完整上與它站在一邊,在歐洲領導談判的角色上與它站在一邊,不過最終,中國站在中國這一邊。”

視情況變換立場以扭轉劣勢

孫韻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進一步解釋說,俄烏戰爭對中國是一大損失,因為就在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不久前中國才與俄羅斯發表共同聲明,因此從戰爭一開始中國的“默認值”(by default)就處於非常惡劣的形勢,之後它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要改善這個劣勢。

“現在我認為他們試圖在做的是把一個檸檬變成檸檬汁。他們被置於一個非常糟糕的局面,現在他們便試著說,'我們無法有合理的解釋,說我們對俄羅斯的立場與我們對主權與領土完整的支持有何不同處,所以我們試著去平衡各種不同優先事項。'不過最終他們也知道,這對中國是一個非常糟糕的局面。”

但孫韻說,中國仍然有辦法自我安慰,“他們說,這不是中國的戰爭,它不是發生在中國領土上,也不在中國邊境,中國也不是與衝突有關的一方”;儘管有人認為這是中國近半世紀來在外交事務上面臨的最困難局面,但中國卻說,烏克蘭與台灣沒有可比性,俄烏衝突也無法與中國在南中國海的作為相比較,不過“他們試圖要將檸檬變為檸檬汁的確非常困難。”

各方有求於中國?

即便中國的說法不一定使人信服,不過孫韻說,許多國家都需要中國支持他們的立場,“每一個人都想從中國那裡得到什麼。他們想要中國採取某一個立場,那就給了中國力量,那就讓中國有所作用(agency),那也給了中國操縱權”。

她說,例如歐洲、俄羅斯都想從中國得到某些東西,那就讓中國得以遊走其間並發揮作用,這也是為什麼她在文章裡說,“中國最終只會站在中國這一邊,中國不會與任何人站在同一邊。”

身兼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的孫韻說,中國會選擇性的在某些議題上與其他人站在同一邊,但不會在所有立場上都與其他人一樣,如果歐洲希望中國採取某一立場,中國會認為那可以讓它得到一些槓桿作用,因此中國要保持歐洲這個朋友,如此可以讓歐洲不完全倒向美國。從這個角度而言,這場戰爭的確讓中國得到某些東西,至少還不算全然的損失。不過她說,中國的損失是在於一個更高的層次。

自私不會帶來善意

“如果你是一個大國,但你操控局面,你為自己的好處利用這個局面,那不是一個偉大領導者的行為。那或許是一個大國行為、大國政治,但那不會讓你啟發人們或國家要尊敬你或追隨你的渴望。所以雖然我認為中國至少保住了他們的底線,但除此以外我不認為這個形勢會在國際舞台上為他們帶來多少善意,或領導者的形像或名聲,因為那就是當你表現自私時會發生的情況。”

她說,當然中國可以保住他們的利益,但中國無法讓人們愛它,無法讓人們尊敬它, 從那個角度來說,這場戰爭對他們“不是一個好交易”,所以她不認為中國會對俄羅斯的行動感到高興。

中俄是“同謀”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雅各布·赫爾伯格(Jacob Helberg)也認為中國與俄羅斯其實是“同謀”。

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儘管中國至今沒有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事採取明確立場,但“他們是心照不宣不幸的同謀”。

“我們都知道普京冬奧時在北京,就在他採取侵行動前些日子。我們也都知道他故意將侵略的時間定在北京奧運會結束的一天,因為他要順從習近平要求,不要讓北京奧運會的焦點被奪走。”

赫爾伯格認為,習近平不僅在侵略前保持沉默,也在關於中國實施制裁的任何討論拖延腳步,同時還在積極幫助俄羅斯躲避美國及盟友的製裁,“我認為這顯示了毫無疑問的同謀,也在幫助俄羅斯進行這場侵略。”

俄軍行動不順中國憂美圍堵

赫爾伯格說,中國與俄羅斯,甚至全世界都預期這會是一場短暫的閃電戰,“中國原先希望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可以成為一個先例,以及一個可能進一步削弱美國主導的秩序的風向標,可以分裂北約並為中國更輕易介入台灣鋪平道路,但今天看來普京正在戰爭中失敗,戰爭並未如他所計劃般發展,這自然讓中國在如何往前走有許多猶豫。”

不過他說,中國非常不願意協助美國制裁俄羅斯,中國官媒說,從中國的角度來看,美國是想要他們協助制裁俄羅斯以便明天他們可以專注於圍堵中國,所以中國今天非常不願做任何事來幫美國製裁俄羅斯。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