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弗洛伊德事件展示美國的多元和制度的穩定


一名抗議者2020年6月13日抗議亞特蘭大市警察槍殺布魯克斯(路透社)
一名抗議者2020年6月13日抗議亞特蘭大市警察槍殺布魯克斯(路透社)

星期二(6月16日),作為對非裔美國人喬治·弗洛伊德死於警察執法過度,引發全國抗議事件的回應,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改革警力的行政命令,規定把司法部經費優先撥給警察部門,並且尋求獨立認證,證明警察部門的行為符合高標準,甚至最高標準,就是“在使用武力和降低衝突的訓練上做到最好”。

非裔弗洛伊德倒下 各族群起來抗議

5月25日,非裔美國人喬治·弗洛伊德在明尼阿波利斯市被警察執法過度死亡,導致新一輪“黑人命也是命”運動席捲全美,波及全球。

在美國,抗議活動蔓延到至少21個州的140個城市;包括洛杉磯、紐約等地抗議活動出現了演變為搶劫和焚燒商店的現象;至少39個縣、市實施了宵禁。同時,抗議者還推倒了一些被認與種族歧視有關的雕像,並改變和打算改變一些被認與種族歧視有關的道路的名稱。美國加州聖瑪麗學院榮退教授徐賁對美國之音表示:“在美國,這樣的群眾運動是人們自發組織起來的,不存在有任何領導人發動或者幕後策劃的情況。民主制度下沒有極權領導人,無論特朗普還是其對手拜登之類,都不是極權意義下的那種領袖。不過,民眾一起來就容易失控;他們的情緒會出現非理性的表現。對此,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Gustave Le Bon)認為,在群體之中……群體的精神會取代個體的精神;就是群眾之間會互相影響。”

各界各種方式紀念弗洛伊德

為了悼念弗洛伊德,各地舉行了數場追悼會。 6月4日,首場追悼會在明尼阿波利斯的北方中央大學舉行,由著名民權牧師阿爾·沙普頓(Al Sharpton)致悼詞,包括社會名流和政客在內的數千人參加了儀式。此外,6月6日在他的出生地北卡羅來納州,6月8日和9日在休士頓都舉行了追悼儀式。

數個大學以弗洛伊德的名義創建獎學金,包括明尼阿珀利斯的北部中央大學,阿拉巴馬州州立大學,阿拉巴馬奧克伍德大學,密蘇里州立大學,密蘇里州東南大學,俄亥俄州大學,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加州銅山學院等。

而德克薩斯南部大學(Texas Southern University)宣布,給弗洛伊德6歲的女兒設立大學全額獎學金,為她成年後入學做準備。

街頭藝術家則創作各種壁畫紀念弗洛伊德,包括明尼阿波利斯的弗洛伊德幽靈,休士頓的弗洛伊德天使;另外,達拉斯,邁阿密,洛杉磯,奧克蘭等城市都在建他的壁畫。

《經濟學人》6月13日的封面文章說:“他(弗洛伊德)的遺產是社會改革的豐厚希望。”

倡導言論和表達自由的洛杉磯“視覺藝術家協會”會長劉雅雅對美國之音說:“在美國,雖然亞裔不會像非裔一樣,見到警察就害怕,不過,如果非裔的命不重要的話,那麼,我們的命有一天也會不重要。”

官方回應和表態

事發兩天后(5月2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稱,這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他將尋求一份“全面報告”。他並在推特上發文稱,聯邦調查局和司法部應他的要求正在調查此事,並說“正義將得到伸張”。

5月28日,白宮新聞發言人凱萊·麥肯阿尼表示,特朗普看到了相關視頻:“對此感到非常沮喪”,並表示要讓FBI加快調查。

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前副總統拜登就此事件在推特上發文譴責,稱涉事警察必須為自己的惡劣行徑負責。他6月8日在休士頓與弗洛伊德家人見面,表達安慰。後者表示備受感動。

5月27日,明尼阿波利斯的警察工會表示支持警員,並敦促公眾保持冷靜,“不是急於作出判斷並立即譴責我們警察的時候”。然而,全國警察協會則指出,此事件令人震驚。

6月5日,明尼阿波利斯市議會投票表決終止使用鎖喉和掐脖子手法。同一天,加利福尼亞州宣布,將取消對州警察進行壓迫頸動脈的培訓。

明尼阿波利斯市長弗雷說,人們“不能視而不見”,並親自出面呼籲地方檢察機關起訴並拘捕涉事警員。

6月8日,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與幾十名議員在國會山下跪8分46秒,悼念被鎖喉8分46秒的弗洛伊德。

後續發展莫衷一是 輿論導向分庭抗禮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推特中表示,他反對推倒有關南北戰爭的紀念碑、雕像和改變一些軍事基地的名稱,稱這些是“美國偉大遺產”的一部分。

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則引述芝加哥大學歷史學副教授簡·戴利的話說:“參與修建這些建築的大多數人不一定是為紀念過去;相反,他們是為了建立白人至上主義的未來。” 6月5日,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市長下令,將西北區第16街通往白宮北門的一段街道,命名為“黑人的命也是命廣場”,並用黃色交通漆在街上寫下巨大的“Black Lives Matter”字樣。

英國廣播公司刊文稱,弗洛伊斯事件引發的全國性抗議有五大背景因素,其中之一就是特朗普因素,“儘管佛洛伊德抗議活動的根本原因在總統競選前就發生了,但不論是否有意,特朗普都通過他的言行助長了這場抗議風暴。”

《大西洋》雜誌刊文稱,“特朗普允許警察殘暴執法……總統沒有導緻美國警察危機,但是,他故意使之惡化。”

旅美經濟學家何清漣在推特中說:“美國各州自治,弗洛伊德事件發生地是明尼蘇達州首府,民主黨當家;州長、市長、任命的警察局長全是民主黨人。紐約、洛杉磯、亞特蘭大等地全是如此,為什麼警察暴力執法這個鍋甩到特朗普頭上了?這個彎怎麼繞的?”

《北京之春》榮譽主編胡平在推特中評論:“我納悶,現在批評美國存在系統性種族歧視的朋友們,怎麼在這次事件之前沒聽你們這麼說過呢?”

有網友評論,“不能光看監獄中白人黑人的比例;男性囚犯的比例還大大高過女性呢。”

時政觀察人士辛恬對美國之音表示:“在美國等西方國家,人們通過自由表達,也就是包括抗議遊行等手段,來發出自己對包括種族、同性戀等各種問題的訴求,來擴大思想的包容和推動社會的進步。這是文明的表現,也是製度給予的力量。” 美國加州聖瑪麗學院榮退教授徐賁對美國之音說:“抗議失控的根源不是這個制度;任何制度都不可能徹底防止這種現象。根源在於人性,人的行為都是從本能的情緒和願望出發,這是進化的結果,無法改變。最重要的是啟蒙不僅僅是知識的啟蒙,更是人性的啟蒙,就是讓人認識到自己的弱點。”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