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自媒體管控再收緊 網信辦新規強調嚴防假冒


在北京的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大樓 (2021年7月8日)
在北京的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大樓 (2021年7月8日)

中國進一步收緊對“自媒體”的管控。中央網信辦日前下發通知,要求從多方面加強對“自媒體”管理,包括把炒作社會熱點事件的自媒體納入黑名單。網站平台應當要求“自媒體”對信息真實性負責等。觀察人士相信,雖然自媒體”發布的內容大多與政治敏感信息無關,但中國當局仍要防患於未然。

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信中國”微信公眾號7月10日發布中央網信辦最新通知,要求加強自媒體管理,網站平台應當及時發現並嚴格處置自媒體違規行為,對製作發布謠言,炒作社會熱點事件,或矩陣式發布傳播違法和不良信息,造成惡劣影響的自媒體,一律予以關閉,納入平台黑名單賬號數據庫,並上報網信部門。

網信辦通知:嚴防假冒仿冒

通知要求,網站平台應當有效防止自媒體假冒仿冒行為,對賬號信息中含有黨政軍機關、新聞媒體、行政區劃名稱或標識的,必須人工審核。對於圖片、視頻等相關內容,需逐一標註來源、拍攝時間、地點等相關信息。

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助理教授曾偉峰向美國之音表示,相信近期發生的意外災害事件是導火索。當局擔心自媒體,尤其網絡紅人發布的資訊會引發社會不安,認為有需要加強管控。

曾偉峰說:“大規模災害譬如早前的銀川氣爆,或者公安打人、地震、交通意外,網紅全部都跑去拍。網紅進行直播是為了流量,可是對於中共來說,這是在散播不安訊息,而且中共會認為,這些訊息是不正確的,甚至部分是深層次的。”

曾偉峰說,與台灣相比,中國大陸民眾傾向於對媒體資訊照單全收。

曾偉峰說:“中國相對來講比較封閉。(面對自媒體訊息)中國民眾會覺得這些訊息都是經由政府篩選過的,應該不會是假的。相對而言,他們對於媒體提供的資訊會完全吸收,比較沒有釋讀的能力。”

黨政軍機關疑遭偽冒賬號

江雅綺
江雅綺

中央網信辦的通知強調要“嚴防假冒仿冒”。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台灣海洋大學法政學院教授、台灣法律科技協會理事長江雅綺推測,過去確曾有黨政軍機關、新聞媒體遭偽冒賬號,並發出虛假資訊。中央才決定強化、統一管理。

江雅綺說:“由於黨中央或政府核可的媒體發布的訊息都受到嚴格管控,外界要了解中國必須透過自媒體流傳的訊息。會否是政府當局也需要透過比較沒有那麼嚴格管制的自媒體,去了解它想要得到的訊息。我們也看到有一些消息似乎是刻意透過自媒體發送的。它為什麼會針對‘含有黨政軍機關、新聞媒體、行政區劃名稱或標識’的賬號? 這些(賬號)不是本來就跟官方的連接性很強的嗎?”

近年中央網信辦以“清朗行動”為名一再出手整治網絡言論。江雅綺說,自媒體在中國具有一定影響力,雖然轉發的大多是涉及基層的社會事件,並非政治敏感信息,但當局仍不放心。

江雅綺說:“過去這些看起來比較民生,比較跟政治無關的議題,展示了網路的能量,有可能在短短的時間內就帶領輿論的風向。當局會考慮到,如果有一些主題是當局所不樂見的。網路是具備能量在很短時間內推高言論和討論的熱度。這些議題乍看之下不是跟核心的政治議題有關,可是你也無法控制未來有人會利用網絡的空間,去討論跟政治敏感議題有關的話題。”

新規下網絡紅人恐人人自危

江雅綺說,網信辦一方面聲稱要打擊“炒作社會熱點事件,或矩陣式發布傳播違法和不良信息”,卻沒有明確的準則,難免對網紅造成寒蟬效應。

江雅綺說:“有些紅人並未接觸到政治敏感核心議題, 可是,只要他處理的議題受到大眾的關注,可能就變成黨或政府整肅的對象。這種不明確的標準會造成人人惶惶然,不知什麼時候會輪到自己的心態。”

中央網信辦秘書局下發的通知涵蓋了13項措施,包括強化資質認證展示、規範信息來源標註、完善謠言標籤功能等。台灣淡江大學學者曾偉峰則表示,互聯網的資訊源源不絕,而當局資源卻有限,質疑網信辦的措施能否有效落實。

曾偉峰說:“雖然它號稱有大規模的網軍,加上很多小粉紅或網路管理人、審查員,但是現在網絡資訊流通那麼迅速,每天有那麼大量資訊來源的情況下,只靠政府的力量基本上不太可能。當局現在要求網路平台第一時間管理,市場上的企業就必須自我審查,不過重點是,它無法真正觸及最基層的層次。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