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中日舌戰聯合國 爭論日本核武可能性


日本核電站(資料圖片)
日本核電站(資料圖片)
中日在聯合國爭論日本核武問題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9:07 0:00

東京 - 中日駐聯合國裁軍大使日前在紐約聯合國裁軍討論會上,圍繞日本是否存在制造核武器的可能性展開舌戰,成為糾紛不斷的中日兩國之間最新的爭論議題,令日本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此舉進一步反映了習近平政權有意在國際舞台上攻擊日本的外交策略。

中國駐聯合國裁軍大使傅聰本星期二(10月20日)在聯合國第一委員會裁軍討論會上,忽然指責日本大量囤積從核電站的原子爐使用過的燃料棒中提取的鈽有48噸、濃縮鈾有1.2噸,能制造1350個核彈頭。傅聰說,日本存在謀求核武裝的政治勢力,只要有一次決定,日本就能在極短時間內成為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對此,日本駐聯合國裁軍大使佐野利男當場反駁說,日本保管的所有核物質都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視下,而且已得到該機構斷定日本的核物質是用作和平目的。他說:“日本堅守著專守防衛的基本方針,也堅持著非核三原則,國際社會廣泛承認日本的努力。”

傅聰也反駁說,“日本過去就有開發核武器的意圖,為甚麼需要囤積這麼大量的鈽,中國懷有憂慮”,並且說“日本著名政客謀求核武裝”。

消息傳到日本後,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次日在記者會上說:“日本實施著比國際規定的指針更詳細公開的措施,適當地確保著核物質透明性,中國的批評完全不對。”

當天日本政府再向聯合國第一委員會提交1994年以來,第22次提出的《完全廢除核武器目標決議案草案》,但這次明確記載鼓勵各國領導人訪問廣島、長崎這兩個曾遭原子彈轟炸的城市。

非核三原則

日本1945年宣佈二戰戰敗,是在廣島和長崎遭遇美國原子彈轟炸逼迫投降的立竿見影結果。原子彈受害的慘痛和驚恐,使得日本社會從二戰結束開始,就根深蒂固地存在反對核武器的意識。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外祖父岸信介的政權1957年首次表明日本不持核武的原則,後經1958年台海危機中,俄羅斯前身蘇聯向中國提供核潛艇技術等來與美國為主的西方冷戰,1960年日美修訂《安全保障條約》,默許日本擁有防衛用途的小型核武,1963年日本還簽署了美、英、蘇等國制訂的《禁止部份核試驗條約》。

1964年中國核試驗成功,日本佐藤榮作內閣提出持有核武的構想,但受到美國抑制,不過美國同時承諾對日實施核保護傘,致使日本安心。1967年日本政府開始有“不制造、不武裝、不持有核武器”的設想,1971年佐藤內閣明確制訂了“不制造、不持有、不引進核武器”的非核三原則,佐藤榮作也因此榮獲諾貝爾和平獎。

未停的爭論

但至今,因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都是持有核武的國家,週邊中國、印度與北韓等也都先後發展核武,使日本該不該有核武,成為幾十年來日本政黨、政黨之間不時的爭議。

其中前首相宮澤喜一1991年就針對爭議說,“對日本來說,核武器在技術上是可能的,財政上也不是甚麼難題”,說明日本堅持非核三原則還是基於政治因素。

日本戰後長期執政的自民黨,主張擁有核武的政客不少,安倍是其中之一,他曾在2002年出任官房副官期間,在東京早稻田大學演講中說:“為了和平,持有不超過最小限度的核武器,和一般武器一樣不違憲。”

但日本如果發展核武,第一要說服國內高漲的反核民意,尤其是廣島、長崎兩個倡導反核的地區來廢除政府的非核三原則;第二是背離美國早期抑制日本擁有核武的政策和後期的核裁軍政策,在美國遏制伊朗、北韓等開發核武器的形勢中很難;第三是事實上會增大週邊擁有核武的國家對日本的威脅。

非核武氣候

2011年福島核電站事故後,日本反核民意更趨高漲,各地反核電的示威已迫使日本政府核能政策陷於困境,遑論發展核武。但這不意味著主張日本開發核武的政客斷絕此想,相當於航空自衛隊司令的前航自幕僚長、現投身政治的田母神俊雄就提出導入核武分享制度,主張平時制造核武,戰時提供給予美國和北約等。

但社會反核趨勢依然。安倍今年8月在廣島追悼原子彈被害儀式上未提非核三原則,立即遭遇輿論批評,3天後他出席長崎儀式時要特別追加解釋“非核三原則是當然的國策”。

無論如何,日本不僅至今沒有核武,而且選區在廣島的外相岸田文雄今年5月還在聯合國推動基於《核不擴散條約》與核裁軍形勢,把廣島、長崎作為外國元首訪日時的到訪城市,以便增加世界對核武危害人類的認識,進一步推動核裁軍。

安倍沒顯示積極支持的態度,主張核武的政客至少在公開場合沉默,大家都知道,此一呼籲一旦成功,非核三原則在日本會是“板上釘釘”,沒有了退路。

意外的反對

可是日本誰也沒料到,岸田在聯合國發出呼籲得到25國支持後,中國卻堅決反對。傅聰說日本企圖把二戰加害國身份變成受害國身份。在中國反對下,聯合國再研究《核不擴散條約》會議5月12日刪除了日本呼籲的會議決議條款。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次日在記者會上被追問時說:“你問中國領導人會不會去(廣島、長崎)之前,我想問日本領導人去不去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日本主流傳媒、輿論當時一片嘩然,廣泛認為訪問廣島、長崎旨在加強仍在開發核武的國際教育並促進世界核裁軍,與中日兩國之間的南京大屠殺問題是兩碼事,中國不應相提並論。日本互聯網上批評的聲音更嚴厲,指責“堂堂大國竟是小肚雞腸”等,而表現最失望的還是廣島、長崎的反核市民團體。

“霸權的表現”

傅聰這次指責日本可能開發核武器,各大傳媒、輿論雖都報導,但已不再嘩然。日本看出了中國刻意在國際舞台外交攻擊日本,是日本回避不了的。只有《產經新聞》詳細報導說:“國際原子能機構約50名對日審查官大多在奧地利維也納總部,但一部分常駐東京的亞洲事務所,對日本是否和平應用核物質審查非常嚴厲。日本50座原子爐和再處理設施、研究爐全在審查對象之內,這樣的審查結果中國還不相信。”報導還引述國際原子能機構秘書長天野之彌的話說:“中國大使何出此言不明,但在國際舞台如果不反駁就會被誤解是默認,所以日本應繼續向世界不斷強調透明性。”

共同社《中國觀察》週刊雜誌總編輯阪井臣之助分析說:“傅聰指責日本可能核武裝的發言是今年5月反對日本提議各國領導人訪問廣島、長崎的動機延長線,是實施習近平政權在國際舞台攻擊日本的外交政策。主要原因是日本與美國同盟,不像南韓投靠中國,所以成為目標。但作為半世紀前就擁有核武器的中國,攻擊至今沒有核武器的日本,無論怎樣看,都是霸權的表現,也是部份西方國家助長下升級的霸權。”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