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香港書展聚焦雨傘運動及本土文化


雨傘運動後第一次香港書展最近開幕,不少出版社推出有關雨傘運動的書籍。(美國之音湯惠芸)
雨傘運動後第一次香港書展最近開幕,不少出版社推出有關雨傘運動的書籍。(美國之音湯惠芸)
香港書展聚焦雨傘運動及本土文化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2:11 0:00

雨傘運動後第一次香港書展最近開幕,不少出版社推出有關雨傘運動的書籍,有參展商表示,延續雨傘運動精神,以「文化救港」為主題,推出探討城邦論、中港矛盾、廣東話及繁體字等書籍,從政治、文化的角度,讓讀者深入了解香港本土文化。有曾經參與雨傘運動的中學生表示,購買相關的書籍,可以為自己及下一代,留存香港人曾經為民主付出的記憶。

為期7日的第26屆香港書展星期三正式開幕,是去年底雨傘運動後第一次香港書展。多個出版社都有推出關於雨傘運動的書籍,包括親建制派的多名作者,並會在書展期間舉辦講座,到時會不會出現支持及反對雨傘運動的「黃絲」、「藍絲」讀者針鋒相對的場面,受到各界關注。

*參展商盼延續雨傘運動精神*

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手持該公司去年出版,以反對普教中為主題的書籍,該書獲得香港電台舉辦的第八屆香港書奬。(美國之音湯惠芸)
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手持該公司去年出版,以反對普教中為主題的書籍,該書獲得香港電台舉辦的第八屆香港書奬。(美國之音湯惠芸)

每年趁書展推出政治及文化書籍的香港書展參展商、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今年攤位的主題延續雨傘運動精神,以「自己香港自己救」、「生於亂世有種責任」及「文化救港」為主題,推出陳雲的最新著作《城邦主權論》、80後作家林匡正的新書《中港對決》,探討香港本土城邦論的思潮、中港矛盾以及香港民主運動的發展。

彭志銘認為,香港的「填鴨式」教育制度,培養出只是著重考試,不懂得主動求知識的學生,加上部份中、小學推行普通話教授中文科(普教中)以及中國大陸簡體字的入侵,該公司今年推出多本探討簡體字的正字以及廣東話文化的書籍,啟發學生的思維。

彭志銘的攤位以「文化救港」為主題,推出多本探討簡體字的正字及廣東話文化的書籍。(美國之音湯惠芸)
彭志銘的攤位以「文化救港」為主題,推出多本探討簡體字的正字及廣東話文化的書籍。(美國之音湯惠芸)

彭志銘說:「光陰似箭」大家都知道啦,一枝箭那樣射過去,「日月如梭」那個「梭」又是甚麼呢﹖為甚麼是「梭」呢﹖我們就用一些啟蒙式的解說方法,令人對知識有興趣,當他去追求知識的時候,就會增加他的智慧,他有智慧自然就會有思想,他有思想自然我們就多些人有興趣去學習,而不是為了考試,那麼我們香港的文化、或者我們香港的人的精神、思想都會好些,那麼我們就可以「自己救自己」,所以我就用了「文化救港」,就是這樣解。

*書商認為港獨是「偽議題」*

有出版社推出多位親建制派學者及傳媒人合著的雨傘運動書籍《香港傘裡傘外博弈》,並在書展期間舉辦講座。(美國之音湯惠芸)
有出版社推出多位親建制派學者及傳媒人合著的雨傘運動書籍《香港傘裡傘外博弈》,並在書展期間舉辦講座。(美國之音湯惠芸)

彭志銘表示,在香港書展開幕之前,坊間已經出版很多有關雨傘運動的書籍,加上佔領行動已經結束超過半年,期間香港發生很多混亂的事情,包括否決政改等,他預計雨傘運動的書籍在書展不會熱賣,不過,該公司仍然有因應書展推出關於雨傘運動的書,主要是由於雨傘運動是香港人最重要的一場爭取民主運動,希望將事實好好記錄下來。

彭志銘並表示,今年初香港特首梁振英在施政報告點名批評香港大學學生會刊物「學苑」編輯及出版的《香港民族論》鼓吹港獨思潮,他認為與事實不符,所謂港獨只是一個「偽議題」,《香港民族論》只是相關的研究報告。

彭志銘說:連這些他都「欺下瞞上」,梁振英為了討好大陸,告訴北京領導人,香港人會有這樣(港獨)的想法,其實很多學者出來講過,那個《香港民族論》完全沒有推行過,或者沒有推廣過港獨的思潮,是梁振英推廣,因為他吵一吵之後,特別多人買。

香港城邦派學者陳雲表示,城邦論並非港獨。(美國之音湯惠芸)
香港城邦派學者陳雲表示,城邦論並非港獨。(美國之音湯惠芸)

*陳雲:城邦論並非港獨*

香港城邦派學者、嶺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陳雲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今年在書展推出新作《城邦主權論》,主要是探討城邦論的實施,確認香港的自主權,他稱為「城邦的主權」,保證香港「港人治港」的內政,確認主權在民,港人有權普選特首以及立法會。陳雲強調,香港建立城邦並不是「港獨」。

陳雲說:過去我們經常是未確認我們的主權在哪裡,所以中共經常說不讓香港普選,一普選就會產生港獨意識,中共的憂慮是對的,但是我的做法是其實不會有港獨的,因為香港是有主權的,那是類似「附庸國」的主權,一旦確認了那個主權,就可以給香港人普選。

陳雲進一步解釋,城邦類似「國中之國」,他希望將來香港和中國可以建立「邦聯關係」,香港毋須獨立建國,因為對香港太危險,例如國防的問題很難處理。陳雲表示,香港只需根據基本法,除了國防、外交,爭取行使所有的自治權,包括移民審批權,已經很足夠,他認為北京會慢慢明白「中港區隔」對中國有好處。

有中資出版社以懷舊香港為書展攤位主題。(美國之音湯惠芸)
有中資出版社以懷舊香港為書展攤位主題。(美國之音湯惠芸)

*中港區隔有好處*

陳雲說:譬如說最近的股市,它裡面(中國)是可以亂管的,起碼有香港這個自由股市,讓它的國企在這裡上市,以及它們在這裡集資、融資,海外市場在香港反而對它是安全的,這樣有甚麼方法可以令到香港繼續在另外一個司法區,又保障它的海外人民幣市場或者股市,另有是給香港主權,或者確認香港的主權,實際是有的、實際存在的,只不過它不公開說、不夠膽說而已,但實際已在行使。

陳雲表示,雨傘運動沒有達到爭取真普選的目標,但是做到無須「大台」,十多個或者幾十個市民就可以留守,賦予年輕人有能力、空間出來表達自己的意見及行動,他認為今年書展雨傘運動及城邦論等政治書籍會受到關注。

陳雲說:譬如雨傘革命、街頭運動,即是大型的街頭運動得不到回報,或者得不到實踐的話,那些人就會轉移尋求理論探討,或者理論安慰也好,所以是會多了人看。

80後香港作家林匡正表示,香港書展是讀者選購政治書籍的好機會。(美國之音湯惠芸)
80後香港作家林匡正表示,香港書展是讀者選購政治書籍的好機會。(美國之音湯惠芸)

*80後作家探討中港矛盾*

連續7年撰寫政治書籍的80後香港作家林匡正,今年在書展推出新作《中港對決》。林匡正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新作主要是紀錄過去一年香港的抗爭運動,歸納及分析不同學派的學說,包括溫和民主派、激進派、本土派、城邦派等等,並探討港府管治的缺失。

林匡正表示,新書的封面設計以殖民時期的港英旗及北京天安門上下並列,反映中港矛盾,以及近年港人對中共或者中國的不滿情緒,而中港對決就是描寫中港兩地的人民在文明、體制、文化以致意識型態上的分別。林匡正並表示,香港多間大型連鎖中資書店,由今年初開始政治書籍入貨及上架愈來愈少,他認為書展是香港讀者選購政治書籍的好機會。

林匡正說:證明香港出版的空間已經窄到無可能再窄,我預期這些書如果讀者在書展不買,將來都沒甚麼機會,即是在大書局沒有,除非去樓上的書店。

有種文化總編輯張振邦表示,今年在書展推出3本有關雨傘運動的書籍。(美國之音湯惠芸)
有種文化總編輯張振邦表示,今年在書展推出3本有關雨傘運動的書籍。(美國之音湯惠芸)

*雨傘運動後年輕人關心政治*

香港書展參展商、有種文化總編輯張振邦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過往該公司主要出版潮流類的書籍,今年經歷雨傘運動之後,發覺很多香港年輕人開始關心社會議題,包括教育、民生、政治等等,因此該公司今年在書展推出3本有關雨傘運動的書,包括《來生不做中國人》作者鍾祖康的《中國,你憑什麼﹖》雨傘革命2015修訂版:《籠中鳥以為自由飛翔是一種病》,以及攝影師馬丁的攝影集《我們的價值》。

有種文化在香港書展推出攝影集及速寫繪本,以照片及畫作紀錄歷時79日的香港雨傘運動各種場面。(美國之音湯惠芸)
有種文化在香港書展推出攝影集及速寫繪本,以照片及畫作紀錄歷時79日的香港雨傘運動各種場面。(美國之音湯惠芸)

張振邦說:為何我們會用這個名字呢﹖其實就是因為我們覺得這件事(雨傘運動)雖然過去了,但是價值在哪裡呢﹖就是我們希望透過這個事件去看一些相片,大家去了解香港人究竟最關心、最重視一些甚麼價值,大家鄙視的究竟又是一些甚麼態度﹖透過相片,之前的事件當中,我們其實可以看到很多這方面的東西。第三本就是叫做《傘下速寫》,就是當時雨傘運動期間,其實你會見到很多香港及外國的畫家來畫雨傘運動,無論是在金鐘或者旺角,他們都有畫很多速寫。

張振邦表示,速寫一向以來很少以社會事件為主題,這次雨傘運動吸引很多外國的畫家來香港畫速寫,是一個很特別的現象,《傘下速寫》輯錄了31個來自世界各地的畫家,超過400幅記錄雨傘運動的速寫,並有多家外國出版洽商版權,在法國及美國等地出版法文及英文版。

15歲即將升讀中學四年級的韋同學表示,雨傘運動令很多學生站出來,為香港發聲。(美國之音湯惠芸)
15歲即將升讀中學四年級的韋同學表示,雨傘運動令很多學生站出來,為香港發聲。(美國之音湯惠芸)

*買雨傘書籍留存港人爭民主記憶*

15歲暑假後升讀中學四年級的韋同學,在書展購買有關雨傘運動的書籍。韋同學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去年曾經參與雨傘運動,購買相關的書籍,可以為自己及下一代,留存香港人曾經為民主付出的記憶。韋同學表示,這些書讓她勾起雨傘運動警方施放催淚彈等難忘的場面,發生雨傘運動之後才讓她關注港人爭取民主的問題,她認為雨傘運動雖然未達到爭取真普選的目標,但是令很多學生政治覺醒。

韋同學說:其實在雨傘運動之前,我相信是沒有那麼多學生站出來,可能發生了這件事之後,令大家有這個動力去繼續之後的民主運動,學生可能會更加勇敢地站出來,為香港發聲。

18歲的中六畢業生王同學(左)購買有關中文字及廣東話文化的書籍,與彭志銘討論廣東話文化。(美國之音湯惠芸)
18歲的中六畢業生王同學(左)購買有關中文字及廣東話文化的書籍,與彭志銘討論廣東話文化。(美國之音湯惠芸)

18歲中六畢業生王同學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在書展購買有關中文字及廣東話文化的書籍,他認為廣東話其實很優雅。

王同學說:我剛剛看到以前的人如果買完東西就會說「盛惠」多少錢,其實「盛惠」這個詞是一個非常之典雅的詞,除了可以表現店主的好客精神,還可以表現出中國文化的一種對人友善的文化內涵。

王同學表示,他傾向道家無為的思想,沒有在書展購買關於政治的書籍,他認為政治如果可以不接觸就盡量不接觸。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