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亞洲仍是全球增長引擎但面臨內外阻力


停靠在中國浙江省舟山港的一艘貨輪。(2016年2月14日)
停靠在中國浙江省舟山港的一艘貨輪。(2016年2月14日)
亞洲仍是全球增長引擎但面臨內外阻力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5:02 0:00

亞洲是全球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也是全球增長的引擎。但是,全球復甦乏力、國際貿易增長放緩以及亞洲最大經濟體中國增長轉型帶來的短期影響等,則令亞洲面臨強大阻力。不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只要加強改革,亞洲完全能夠應對這些挑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星期二(5月3日)上午在香港發布的最新一期亞太經濟展望報告認為,今明兩年該地區整體增長將會略有放緩,但仍將維持5.3%的強勁增速。

根據該報告的增長預期,全球增長近三分之二將來自亞太地區,因而該地區仍將是全球增長的引擎。報告稱,在當前外部需求仍疲弱不振,而亞太區域內大部分地區的需求則在低失業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大宗商品價格降低,以及宏觀刺激政策等因素推動下,持續顯現出韌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太局局長李昌鏞。(資料圖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太局局長李昌鏞。(資料圖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太局局長李昌鏞(Changyong Rhee)在報告發布之際表示:“當然,依然乏力的全球復甦,加之中國正在進行的必要轉型等都會對亞洲造成影響。”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出,下行風險在經濟形勢中繼續佔主導地位;全球增速低於預期,全球金融條件收緊,加之亞洲地區的高槓桿,可能給亞太地區的經濟增長帶來負面影響。該報告說,在高債務環境下,尤其考慮到該地區多數主要經濟體的債務水平在過去十年里大幅上升,信貸和金融週期的轉向會對亞洲的增長帶來很大的風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中國為實現更可持續增長而進行的經濟轉型在中期內對於中國和全球的經濟都至關重要,但它在近期內卻可能形成負面的溢出效應。

該區域經濟展望報告包括三項背景研究,對象分別為大宗商品出口國、受收入不平等影響的亞太地區國家以及中國的經濟轉型。報告分析了中國經濟再平衡對處於生產或價值鏈上游的發達經濟體和大宗商品出口國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這方面的研究列舉相關例證指出,由於中國已將過去的中間產品轉到境內生產並開始出口這些產品,處於上游的發達經濟體喪失了部分產品的市場份額。

報告說,受中國經濟再平衡影響,大宗商品消費也已放緩,但只有部分出口國的出口量增長顯著下降。該研究認為,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對其出口國的影響更大,而中國的再平衡調整隻是造成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部分因素。研究顯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是導致全球部分金屬價格下跌的重要因素,但同時因為中國消費者的口味開始轉向高質量和高蛋白食物,加之中國旅遊業持續增長,則帶動了對一些食品的需求。

報告顯示,在中國經濟再平衡過程中,對中國消費者依賴較重的經濟體因之而受惠,而那些更多依賴投資和製造業的經濟體則可能因此成為近期內的受害者。但從長遠看,報告認為中國因再平衡而轉向更具持續性的增長模式,將可能惠及整個亞太地區。

亞洲地區所面臨的其他主要下行風險包括自然災害和貿易中斷。報告指出,國內政治和國際地緣政治緊張形勢可能造成嚴重的貿易中斷,導致經濟普遍下滑;而對於多數亞太經濟體來說,自然災害是長期存在的重大風險。

基金組織在最新的亞太地區經濟展望報告中,強調了政策在促進亞洲應對挑戰並保持全球經濟引領地位,以及改革對充分發揮亞洲潛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報告認為,宏觀經濟政策支持下的結構性改革有助於支持經濟轉型和促進潛在增長,對一些經濟體而言,改革還有助於應對氣候變化和改善環境。該報告認為,該地區過去實施的改革成效顯著,提高了亞洲經濟的多元化程度,並對亞洲進入全球市場起到推動作用。

這份報告還對實現包容性經濟增長提出改革建議,以解決亞洲多數經濟體日趨加劇的收入不平等狀況。報告說,迅速增長的亞洲經濟體無法再現“公平增長”的奇蹟,必須解決機會不平等問題,特別是要擴大獲得教育和醫療服務的渠道,而財政政策是解決不平等加劇問題的重要工具。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