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專訪陳志武(4):談中國金融監管與教育


校外補習公司新東方在北京的總部大樓
校外補習公司新東方在北京的總部大樓

任教於香港大學的經濟學、金融學學者陳志武認為,當今中國面臨許多挑戰,其中包括在金融監管和教育方面的挑戰。恰當的金融監管對中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開放的教育則對中國轉變為以創新立國至關重要。陳志武教授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時候直言不諱地表示,至少就教育而言,他的擔憂比七八年前是增加了而不是減少了。

專訪陳志武(4):談中國金融監管與教育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2:41 0:00


就金融監管而言,中國房地產業界因監管不力、住房建築資金被挪作他用導致爛尾樓大批出現並嚴重危及購房者基本利益和中國金融安全的情況仍在發展中,最終的解決辦法仍是懸而未決。就教育而言,陳志武本人在中國接受了基礎教育,他在美國出生和成長的孩子則接受的是美國的基礎教育,因此他對兩邊的基礎教育的差異有切身的觀察和體會。

以下是陳志武接受美國之音採訪記錄的第四部分。陳志武表達的是他的個人觀點,不代表美國之音。

金融監管的得失與民眾的基本安全感

金哲問:就金融而言,當今中國讓很多中國人感到困惑。一方面國家嚴厲打擊所謂的非法集資,另一方面得到國家加持的銀行和房地產業卻出現現金斷鏈,而國家金融監管機構卻聲言無力監管,對斷鏈受害者表示愛莫能助。這種亂象究竟是來自成長中的痛苦?還是一些批評者所說的整個制度就是一個大騙局?

香港大學金融學講席教授陳志武 (照片提供:陳志武)
香港大學金融學講席教授陳志武 (照片提供:陳志武)

陳志武答:這涉及到的問題就很多了。我們這些人,包括張維迎教授他們,我們經常談到的就是一方面很多行業,特別是金融行業,包括現在的房地產行業,監管達到了無孔不入的程度。另一方面,在一些重要的細節上,該管的又不去管。

比如說,像最近發生的河南鄭州鄉鎮銀行的事情。那麼多的人,幾十萬存戶的錢一下子說沒就沒了,不讓他們去提款。他們要求相關的監管部門出面來監管的時候,不僅僅找不到人,而且這些存戶也被抓起來,不讓他們去維護他們一些最基本的權利。這導致整個中國社會對原來一點都不會去懷疑的銀行也不再相信了。

根據我自己的經歷,我以前就想過這樣的問題。如果說對銀行你都沒辦法相信了,這個社會還有什麼東西可以讓我們相信?有什麼樣的財富載體可以讓我們完全有絕對的安全感?銀行是最後的堡壘,最後的一道防線。如果連這一道防線都沒辦法讓我們有相信、放心、信任的感覺,這個社會還有什麼東西可以讓我們睡得好,讓我們覺得能夠放得下心呢?

這應該是去好好管的。最近大家都關注的斷供的危機,這就要讓我們去想,為什麼以前賣的那些期房、讓銀行做的那些貸款給那些老百姓,讓要買房的人每個月都給付月供,把那些錢交給開發商,那些開發商可以拿到錢捲款逃跑;或者是出現爛尾樓,就是有一些房子買了以後,五年,甚至十幾年都還沒有建好,這中間涉及到普通老百姓利益的監管漏洞為什麼會出現?

這個時候,我們就去應該去多去問一些問題,這就是,這些監管到底是為了保護老百姓的利益呢,還是為了政治上的維穩呢?還是為了地方政府收到一些跟土地有關的財政稅收呢?到底為的是什麼呢?這是社會精英和監管部門都應該去問、都要思考、都要去找到答案的一些問題。

為什麼對中國的教育擔憂增加了

問:你先前發表文章《我為何對中國教育擔憂》。你的文章被認為說出了很多中國人的心裡話。你在談到你所知道的所謂中國優秀留學生的時候說:

“中國人天賦好,又聰明勤奮,但為什麼結果會如此令人失望,跟美國、印度和其他國家的人差別那麼大呢?答案主要在兩方面,一是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包括中國父母對子女的養育方式;另一方面是儒家文化,尤其是壞在我們推崇的 ‘順從聽話’ 和孝道文化上,這些文化烙印實際是中國人一輩子的包袱,走到哪裡都無法丟掉,到哪裡都吃虧。...(教育)好與不好,只有基於子女的個人興趣、偏好、個性和天賦才有意義。否則,不僅沒有意義,而且很容易造成天賦與人才的浪費,結果只會是子女學習、工作沒有熱情,無精打采,每天因為在做自己沒有感覺的學習或工作而特別累,而且會時常抱怨,對生活、工作失去興趣。... 在任何社會中,人才資源是各項資源中最為重要的,因此,把每個人的興趣和天賦跟其專業盡量配置得一致,是整個經濟中最為關鍵的一部分,也是決定一個國家整體資源配置效率的最關鍵因素。”

從你發表上述文章七八年過去了。你現在對中國的或華人的教育和教育理念的擔憂是減輕了還加重了?

答:當然,總體上的擔憂是增加了。

其實七八年以前中國社會對做父母的,對於學生來說,教育的選擇比現在要多很多。原來有很多的民辦小學,民辦幼兒園,民辦中學,甚至有民辦大學,也有很多的國際小學、國際中學。但在過去的8年裡,很多民辦學校、國際學校的都關掉了。原因是我們很多朋友都了解、都熟悉的。由此而來的結果是,跟七八年前比,中國家長為自己的子女選擇學校、選擇教育的時候,選擇的機會反而少了很多。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對中國教育的前景,我的擔憂不僅僅沒有減少,反而是增加了。當然,中國教育的問題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一時半會兒我也沒辦法系統地講完。但是有兩點我覺得也可以在強調一下。

第一,中國年輕人跟小孩教育的原來的標準、那些追求的指標都應該改變一些。特別是我幾年以前在文章裡面也談到,我們都是用兒子女兒乖不乖、聽話不聽話來判斷子女教育成功不成功,這完全是錯誤的。

為什麼要你的兒子,你的女兒必須那麼乖、那麼聽話,沒有個性?一個孩子當初有個性,做父母的就要想盡一些辦法把他的棱角、個性的棱角都給他抹平,變成標準化的、像工廠生產的產品一樣,讓自己的子女沒有真實的、獨特的人格。

中國人的教育觀念大成問題

我在美國生活這麼多年,幾乎沒有什麼時候聽到過美國的父母說,我的兒子多乖多好。我注意到,中國做父母的誇獎朋友的時候會說:啊,你把你兒子養的這麼好,那麼聽話,那麼乖。在中國父母看起來、聽起來,這是很好的表揚。但這本來應該是一個壞事。你怎麼沒有培養出來一個像(特立獨行的)埃隆·馬斯克那樣的兒子,或者是培養出類似於埃隆·馬斯克那樣的女兒呢?

中國要成為創新型國家、創新型社會,要追求的目標就是不要讓自己的兒子、自己的女兒變得那麼乖,那麼聽話。

另外我希望強調一點就是,很多的中國父母總是忘記了首先他們應該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事業追求,有自己的生活主線。這樣,才可以讓他們的子女有他們自己的自由空間、生活空間和發展空間。

我注意到很多的朋友,做父親的尤其是做母親的,很多人都沒有自己的生活。到最後把自己每天24小時的注意力都放在兒女的身上。他們可能覺得,這對兒女的成長是一種愛,是一種投入,但他們有沒有想過,作父母的把太多的注意力只專注在兒女的身上,就變成了兒女的一種負擔,給子女發展的空間、成長的空間設置了很多的障礙。

因為你這樣一來,讓你這兒女沒有自己的發展,沒有自己讓自己成長,讓自己去嘗試不同的體驗、不同的工作,不同的生活這種空間了。因為他每天要照顧父母的情緒、想法、偏好。

中國父母為子女謀求更好教育的出路在哪裡

問:你的孩子在美國出生長大受教育。我先前讀到你的一篇文章說,你女兒在美國學校受的那種獨立思考、獨立研究的教育是中國人難以想像的。她在上小學的時候就學到了足夠的獨立思考、獨立研究的必要技能,可以給你這個大學教授當研究助理並且可以勝任愉快。

要是有望子成龍的中國父母(我們可以相信這樣的中國父母成千上萬)問你:假如不出國當小留學生,在中國的孩子怎樣才能得到接近於得到你女兒那樣的教育?你要怎麼回答?

答:這很難找到答案。就像我剛才說到的,現在在中國,為子女的教育做選擇的空間越來越窄了。如果不願意讓子女國外去留學,要是留在國內,除了那些國際學校以外,可能很難有其他太多的選擇。

也許,除了這些沒有選擇的學校之外,可以做一些課外的安排。當然我知道,從一年多以前課外的教培受到了很大的打壓。所以,這些方面的選擇也是越來越少了。但還是有一些退休的老師,一些退休的知識分子,還有其他的人提供的教學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培養問問題的能力。這樣的一些班,這樣的一些項目還是有的。

所以,如果你不願意把自己的子女送出去,如果是留在國內的話,只能是在夾縫裡面盡量去找一些這樣的機會,讓自己的子女不只是一個工廠生產的典型的人,讓自己的子女的有機會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分辨的能力,成為一個有趣味又有自己在獨立的主見、獨立的思考的更完整的人。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