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川金會後韓戰陣亡美軍將士遺骸有望回國


聯合國軍司令部的儀仗隊在南韓首爾舉行的儀式中抬著裝有聯合國軍人遺骨的箱子,那些軍人在1950年至1953年的韓戰中喪生(2016年4月28日)。
聯合國軍司令部的儀仗隊在南韓首爾舉行的儀式中抬著裝有聯合國軍人遺骨的箱子,那些軍人在1950年至1953年的韓戰中喪生(2016年4月28日)。
川金會後韓戰陣亡美軍將士遺骸有望回國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4:56 0:00

幾十年來,夏威夷中央辨識實驗室(Central Identification Laboratory in Hawaii)向世界各地派遣搜尋小隊,找回陣亡美軍官兵的遺體。這項傳統起源於經典希臘神話。

美國國防部的戰俘和失踪人員搜索局說,儘管搜尋二戰、韓戰和越戰以及其他戰爭失踪人員的工作在繼續,但是,自從2005年5月以來,夏威夷中央辨識實驗室的人員再也沒有去過朝鮮。

在那之前,在1996年到2005年之間,在北韓領土上進行了33次聯合搜尋行動。喬治·布殊總統在2005年出於安全考慮停止了這項行動。

上個月在新加坡舉行的“川金會”之後,美國人員看來有可能再次獲得許可到這個封閉的國家去,繼續搜尋5300名仍然下落不明的官兵。

如果能夠成行,這對弗蘭克·美特斯基(Frank Metersky)會是一個滿意的消息。美特斯基是一位韓戰的退役老兵,他當時隸屬海軍陸戰隊第5團52營。三十多年來,他一直致力於找到所有失踪人員的下落。

這位85歲的老兵說道:“1990年起,我開始在紐約與北韓代表會面,試圖讓他們同意美國人員到訪北韓尋找殘骸。我一直告訴他們,這是件人道主義好事。而且他們不需付出任何代價。”

1996年,第一支赴北韓的搜尋隊由八位夏威夷中央搜尋實驗室的專家、國務院北韓事務官員C·肯尼斯·奎因能斯(C. Kenneth Quinones)以及當時的陸軍中校馬丁·維斯達(Martin Wisda)組成。奎因能斯和維斯達在實驗室的搜尋隊、北韓外務部和美國政府之間進行聯絡。

搜尋隊成員一直被北韓軍隊人員陪同著,並被要求睡在工作場所的帳篷裡。聯絡隊則每晚必須返回平壤。一些北韓勞工被派來幫助挖掘,移土以及搬運器材。一位北韓高級官員一直在挖掘現場監視。

奎因能斯回憶道:“每天我們都坐著我在中國購買並運到北韓的吉普車,由北韓的司機開到工作地點。我們一天都會在那裡,提供美國麵包,或者任何我們能在平壤買到的新鮮食物。傍晚時我們會被要求返回平壤。”

1996年7月的那次搜尋行動是那一年裡唯一的一次。

奎因能斯說:“一開始,搜尋隊只被允許在雲桑(Unsan)區域工作。北韓方面非常疑慮,怕我們會派美國士兵充當間諜。在談判中討論了所有的細節。”

當地居民提供的信息往往是很關鍵的。

他說:“我們得到的最多的幫助來自於當年幫忙埋葬士兵的北韓農民們。我們利用他們提供的信息確定了屍體的地點。農民們其實也相當友善。”

搜尋隊找到的第一具能被辨認出的遺骸是陸軍下士勞倫斯·勒伯夫的。這要歸功於一位農民,還是青少年的他當年幫爸爸埋葬過一位美國人。

奎因能斯說:“那位士兵的金色頭髮還在那裡。他的制服,他的身份識別牌和他的錢包都還在那裡。所以我們才能迅速確認他是一名美國士兵。”

2001年後,北韓准許過兩隻復原實驗室的搜尋隊同時在不同的地點工作。搜尋從西北部地區擴展到了東北部,包括長津湖的東部地區。

89歲的卡爾·詹金斯(Karl Jenkins)說,美國政府想要搜尋的許多官兵都在那一區域犧牲。詹金斯也是一位韓戰爭老兵,他還擔任過海軍陸戰隊後勤官。在一次訪問位於華盛頓的韓戰老兵紀念碑的途中,他告訴美國之音記者:“我們死了很多人。當時能找回他們遺骸的能力非常有限。”

1996年至1999年間,每次搜尋任務結束時,殘骸都會被放在棺材裡運送到板門店。韓戰協議就是在那個兩國邊境線上的村子裡簽訂的。之後,這些遺骸會由聯合國軍司令部送往夏威夷中央搜尋實驗室。1999年後,遺骸被直接由平壤運往夏威夷。

為什麼搜尋遺骸的工作持續了這麼多年呢?

89歲的韓戰老兵瑟奇·伍德拉夫(Serge Woodruff)說:“我認為那些家庭理應得到他們能得到的一切,他們光榮的祖先被埋葬在那裡。”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