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記者手記﹕中國邊境居民對北韓政府不耐煩


鴨綠江中國一側燈火通明﹐對岸一團漆黑
鴨綠江中國一側燈火通明﹐對岸一團漆黑

南北韓雙方上個月在延坪島交火之後﹐朝鮮半島波瀾再起﹐緊張局勢驟然升溫﹐令到鄰近而居的中國深感不安。美國之音記者最近走訪了中朝邊境﹐發現一些中國邊民早就對獨裁專制﹑封閉貧窮的鄰國北韓不耐煩了﹐他們期待朝鮮改革開放﹐以便為中國邊境地區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中朝關係並非堅如磐石*

“用鮮血凝成”的中朝友誼始於上世紀50年代初的那場戰爭﹐中國志願軍的參戰使挑起戰火的北韓避免了覆滅的命運。

可是﹐中朝友誼並非堅如磐石﹑牢不可破。60年來﹐兩國關係經歷了冷冷熱熱﹑迭宕起伏的曲折過程。丹東市外事辦公室副主任焦石至今清楚地記得中朝兩國在1970年前後反目成仇的日子。他說﹐雖然兩國並沒有像中蘇之間那樣兵戎相見。

焦石說﹕“那時候,中朝邊境就是對罵,大高音喇叭搭成架子弄一排,橫的10幾個,豎的7、8個,隔一段距离來一個,鴨綠江橋那地方有一個,從6:30 《新聞和報紙摘要》開始﹐哇哇的。他們也是。你放革命歌曲,我也放革命歌曲;你罵我變修(正主義)了,我罵你變修(正主義)了。”

中國宣傳戰的遺跡今天依然能夠看到。在延邊州月晴鎮馬牌村﹐“文革”時期的產物---用石頭堆砌在後山上的巨大標語“毛主席萬歲”﹐至今赫然在目﹑完好無損﹐以居高臨下的氣勢俯視着緩緩從村前淌過的圖們江和對岸的北韓。

*中國經改後雙方差距增大*

鴨綠江北韓一側景象 The view of the N. Korean side of the Yalu River
鴨綠江北韓一側景象 The view of the N. Korean side of the Yalu River

現在﹐中朝重歸於好。不過﹐同為社會主義國家的這兩個亞洲鄰居卻選擇了不同的發展路徑。好壞對比之下的結果﹐在邊境城市丹東一目瞭然。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志願軍就是從丹東---也就是當時的安東---跨過鴨綠江進入對岸新義州參戰的。戰爭結束後﹐丹東和新義州一樣﹐彈痕纍纍﹑滿目瘡痍。

到今天﹐中國的丹東市車水馬龍﹑高樓林立﹐舊城區在改造中煥發青春﹐新城區又在快馬加鞭的改革聲中拔地而起。入夜﹐濱江大道燈火通明﹐披掛着彩燈的高層建築挺立江邊。街道上﹐巴士和私家車閃動着車燈魚貫而行﹐從江邊駛過。

但是﹐繁榮景象在鴨綠江上停止。順着鴨綠江大橋的五彩燈光向對岸望去﹐新義州一團漆黑。從高處遠眺﹐憑借着照相機鏡頭﹐才勉強可以找到一條路燈閃爍的街道。白天﹐乘游艇順流而下﹐可以看到新義州低矮的灰色小樓和平房。

當地的高音喇叭播出的廣播說﹕“新義州是排在北韓首都平壤﹑開城﹑南浦之後的第四大城市。(音樂起) 朋友們﹐從鴨綠江大橋向北韓一側走﹐下了橋﹐就是新義州市勞動公園﹐也稱文明公園。”

鴨綠江北韓一側景象
鴨綠江北韓一側景象

在對岸的公園裡﹐摩天輪靜靜地停在空中﹐冷冷清清﹑空無一人。沿江行駛﹐依次可見﹕狗隻屠宰場、一個相當於三星級酒店的旅館、破舊的輪船修理廠、擠滿人群的碼頭、頌揚金正日的橫幅標語和懸挂著北韓國旗的建築物。建築物都比較老舊、簡陋。除了平民百姓,還能見到軍人。

在鴨綠江邊洗衣的北韓婦女
在鴨綠江邊洗衣的北韓婦女

當地居民的穿着不外乎灰﹑黑﹑藍三色﹐婦女也不例外。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車﹐還全部是中國製造的。自來水並非家家都有﹐在白雪覆蓋的江邊﹐可以看到北韓婦女在冰冷的水裡涮洗衣服。這個景象﹐與打扮入時﹑冬天也要穿絲襪着短褲的中國東北“凍女郎”﹐形成鮮明對照。

*市民﹕非常同情北韓*

一位丹東市民這樣分析造成兩邊差距的原因。他說﹕“我們也非常同情北韓的。他們就是不改革開放。我們中國假如說繼續走毛澤東的路線﹐不叫鄧小平改革開放﹐與北韓不也是一樣嗎﹖”

北韓到底是一個什麼國家﹑人民生活究竟怎樣﹐真是官方宣傳所說的“人民的天堂”嗎﹖抱着好奇心﹐許多中國人從丹東﹑圖們出發﹐踏上了到北韓旅遊的征程﹐以期一窺究竟。即便在南北韓交火的緊張局勢下﹐這個旅遊項目也沒有停止。

*記者持美國護照被拒申請簽証入北韓*

在丹東﹐旅行社可以辦理到北韓一日遊和四日遊。一日遊是乘大巴士參觀新義州﹔四日遊是坐火車去平壤﹑板門店等地。在圖們市﹐還有去對面南陽市的步行半日遊﹐以及去穩城的一日遊和去羅先的二日遊。

中國人憑身份證﹐外國人憑護照﹐提前三﹑四天即可辦理出境手續。記者也興致勃勃地前往旅行社﹐希望至少辦個一日遊。但是卻被告知﹕"美國護照 ,這一生人到北韓這個地方﹐你就死了心吧。恨你都恨不過來,你還拿美國護照去?"

於是﹐當同在丹東採訪的香港鳳凰衛視的同行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奔赴北韓的時候﹐記者只能隔江興嘆了。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