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黃循財接任新加坡總理:“李氏王朝”落幕 “新加坡模式”失去光芒?


新加坡新總理黃循財在新加坡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的儀式上宣誓就職。 (2024年5月15日)
新加坡新總理黃循財在新加坡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的儀式上宣誓就職。 (2024年5月15日)

72歲的李顯龍(Lee Hsien Loong)於本週卸任新加坡總理,交棒給年僅51歲的黃循財(Lawrence Wong),新加坡的“李氏王朝”也正式落幕。觀察家分析,美中加劇競爭及人民行動黨精英化可能成為黃循財的執政隱憂,未來他將如何應對一系列的挑戰,有待觀察。

新加坡新任總理黃循財星期三(5月15日)從執政20年的李顯龍手中接下總理大位。在宣誓就職正式成為新加坡第四代總理後,黃循財發表就職演說時說,“我們將以自己的方式領導。我們將繼續大膽追夢、深謀遠計。我們知道還有很多事情有待完成…新加坡故事的最佳篇章就在前方。”

黃循財的上任使他成為吳作棟(Goh Chok Tong)後第二位非李氏家族出身的領導人,李顯龍卸下總理職務後,將繼續擔任國務資政。

蕭規曹隨但挑戰更多

對此,新加坡國際事務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胡逸山(Oh Ei Sun)分析,明年將進入建國60年的新加坡已經有一套非常完整的治理模式,無論誰當上總理,政策在大方向上不會有太大改變,主要任務是針對當前國際情勢與趨勢做出調整,因此預料黃循財上任後也將“蕭規曹隨”。

他對美國之音說:“他們一代一代的領導的治國理念,就是以新加坡最大利益為依歸。但是當然也就順應著國際時事,而有所謂的與時俱進,就是說國際上更需要服務業,他們就提供服務業,國際上需要一個生產中心,他們提供生產能力等,黃循財他也必須跟著這個道路。”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也對美國之音表示,由於黃循財具備公務員背景,未來作風應該會偏小心謹慎,不會與目前現狀有很大改變。不過,莊嘉穎也說,黃循財目前並沒有對外公佈太多其上任後的政策走向,再加上他在演說提到新加坡未來將面臨的挑戰較多,這可能將為其執政穩定度投下變數。

莊嘉穎說:“其實實現在黃循財自己的政治遠景跟政治主張,他並沒有很清楚地把它表述出來,他在政策走向上講了一些可能比較模糊的一些話,(這)其實給人很大的猜測空間,甚至造成一些不確定的焦慮。”

黃循財在日前接受新加坡媒體聯訪時坦言,國家正面臨內外重重挑戰,內部是包括政治訴求都更多元的社會,"建國總理李光耀(Lee Kuan Yew)時代一黨獨大的日子已不復存在”,而外在則是更分化混亂的世界。

黃循財強調,新加坡不能陷入地緣政治漩渦,“...不是一天採取有悖某個國家的立場,隔天又向其他國家說不同的話或做不同的事,以求取所謂的平衡。這不是我們的做法。”

人民行動黨精英化是執政隱憂

擔任總理20年的李顯龍,讓新加坡的GDP在這段期間成長2.3倍,現已達約5,323億新元(約3,954億美元),人均GDP為亞洲最高,經濟奇蹟令人嘖嘖稱奇。

然而,獅城全力拼經濟的同時也帶來一些衝擊,像是房價屢創新高,導致20多歲的年輕人中有超過一半的人擔心自己無法買得起房子。部份人士也批評新加坡社會流動性降低。

此外,新加坡對集會及言論自由採取強力監管方式,與世界上其他已開發民主國家迥異的作法,直至今日並無放鬆跡象,批評政府的社運人士和記者遭嚴刑峻法懲罰的案例時有所聞。

在新加坡濱海灣地區,大衆在魚尾獅雕像前拍照留念,與金融天際線相映成趣。 (資料照片,2020年6月30日)
在新加坡濱海灣地區,大衆在魚尾獅雕像前拍照留念,與金融天際線相映成趣。 (資料照片,2020年6月30日)

不僅如此,長期執政的人民行動黨在去年還爆發貪污醜聞,使得經常為外界清廉形象的新加坡政府蒙塵。

學者莊嘉穎指出,針對房價飆升的情況,新加坡政府可能將推出一些臨時性的津貼政策,但當前政策不致大轉彎;在言論及新聞自由的控制上恐怕也不會有太多變動,他說, “畢竟人民行動黨對於言論多一點的管制,對他自己的政黨利益是有幫助”。

儘管人民行動黨從未失去政權,但民生議題應對不力似乎使其在2020年大選時備受打擊,雖然仍囊括絕大部分國會議席,但當時反對黨成功奪下建國以來最多席位。

不過,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助理教授陸曦強調,考慮到人民行動黨擁有比其他對手更為豐厚的資源,其很可能透過一些政策手段有效緩解新加坡當前的民生與社會問題,因此他仍樂觀以待人民行動黨在下屆的選舉。

但陸曦也提醒,象徵“草根精英”的黃循財在此時出線,恐怕顯示人民行動黨已與民眾有些脫節,這將成為其執政隱憂。

陸曦告訴美國之音:“去年接連發生的貪腐事件,整個人民行動黨的處理方式,其實在普通的民眾看來,並沒有完全地把整個事件的風波給平息掉。這是因為人民行動黨長期執政的精英化,造成高層部分領導人與新加坡普通大眾在認知上的脫節。”

根據新加坡憲法,下場國會大選必須在2025年11月23日前舉行,但有觀察家指出,新加坡在5月就提早辦理總理交接,意味著人民行動黨可能在今年就舉行國會大選。

美中競爭分化新加坡社會?

黃循財的上任引起國際關注,多國政府相繼對新加坡政府表示祝賀。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本週三表示,美國期待與黃循財總理合作,以“進一步加強美國和新加坡戰略夥伴關係,維護印太地區和世界各地的國際規範和標準”。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也於本週四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相信新加坡在黃循財領導下,國家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將不斷取得新成就,也相信中新關係“將在他任內不斷取得新進展,為兩國人民帶來更多福祉”。

新加坡致力於同時與美國和中國保持良好關係。新加坡最大的外國投資來源是美國,兩國有自由貿易協定,並加強防衛合作。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北京會晤到訪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資料照片,2023年3月31日)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北京會晤到訪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資料照片,2023年3月31日)

另一方面,新加坡的最大夥伴是中國,在去年並與中國宣佈建立“全方位高品質的前瞻性夥伴關係”,今年2月起兩國還實施互免簽證。

但新加坡政府也在2月首次引用《防止外來幹預(對應措施)法令》,宣布有意將一名已歸化新加坡籍、但與中共關係密切的港商列為”具政治影響力者“。

陸曦分析,這顯示近年來中國加大在新加坡的政治宣傳、甚至是透過華人組織對當地社會進行的滲透,已讓獅城“戒慎恐懼”,但新加坡習慣說中文的群體及中國新移民較易對外散播中共外宣訊息,這與新加坡大部分接觸英文媒體的群眾在國際事務上的看法經常不一致,可能在日後為新加坡的社會矛盾埋下炸藥桶。

陸曦說:“(新加坡)閱讀中文和閱讀英文的兩個群體,他/她對於同樣的事件,他/她所接受的信息是完全不一樣的。在這種情況之下,新加坡內部對於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尤其是在中美之間、以及對於中國事情的某些看法,可能會在未來在新加坡內部造成更大的分裂的。”

一度嚮往“新加坡模式”分析:北京自認更優越卻走向封閉

一些觀察家曾指出,中國雖然長期以來施加對新加坡的影響力,但實際上也希望學習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及政府治理經驗,將“新加坡模式”搬到中國。

不過,新加坡國際事務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胡逸山觀察,中共特別是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取得史無前例的第三個任期後,政治野心更加膨脹,近期在美中加劇競爭下,對內還持續強化自身政治制度的自信,卻離民心愈來愈遠;對比積極聽取民意的新加坡新總理黃循財,恐怕顯示出兩國的政治道路已大相徑庭。

胡逸山說:“新加坡歸根結底,它還是一個有國會選舉的國家,選民是可以把票投給或不投給(人民)行動黨的。(但)中共目前是認為自己的制度,是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制度都更為優越,共產黨在中國執政的地位是絕對不可以動搖、也絕對不可以被質疑的。其他國家的製度。”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副研究員黃宗鼎則分析,習近平為了追求個人政治利益破壞中共接班制度,這在未來必然引發政治衝突及社會動盪,但黃循財上任則是星國“走向開放政治的正向預期”,因此相較獅城,北京正與世界脫鉤,走向自我封閉的道路。

黃宗鼎透過書面告訴美國之音:“黃循財跟李顯龍是52(及51)歲接班,較能開展新局。黃的任期不至於像李長達20年,勢必會為星國帶來更大的發展信心,對照中共政治日暮西山的輓歌終曲,自不可同日而語。”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