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台灣外交前景的多層思考方向


2017年6月20日“巴拿馬斷交與台灣國家定位民調記者會”(美國之音記者申華 拍攝)
2017年6月20日“巴拿馬斷交與台灣國家定位民調記者會”(美國之音記者申華 拍攝)
台灣外交前景的多層思考方向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5:14 0:00

台灣務實地加強與現有邦交國關係的同時,有智庫分析了台灣巴拿馬斷交後台灣的外交前景,以及影響台灣國際空間的兩岸關係變化。有學者說,“中華民國”名號勢必會被“台灣國”取代,台海就此對決不可避免。

巴拿馬與台灣斷交後,台灣似乎加強與現有邦交國的關係。 6月20日一天,外交部就發佈了兩則這方面消息。洪都拉斯副總統即日起訪問台灣,並說,與洪都拉斯“邦誼篤睦”。另外,布基納法索國會友台小組主席已抵台訪問,此人“熱心推動台佈國會交流”。

6月20日,新台灣國策智庫公佈名為“國人對巴拿馬斷交與台灣國家定位看法”民調。

新台灣國策智庫執行長陳致中2017年6月20日在巴拿馬斷交與台灣國家定位民調記者會上(美國之音記者申華 拍攝)
新台灣國策智庫執行長陳致中2017年6月20日在巴拿馬斷交與台灣國家定位民調記者會上(美國之音記者申華 拍攝)

談到民調的主要指標,智庫執行長陳致中對美國之音說:“多數的民意贊成,台灣和中國是兩個國家。當然,國內有人認為是台灣,有人認為是ROC中華民國,這是另外一個問題。對於政府所謂維持現狀的政策,65%的民眾認為要調整。是往一個中國方向調整,還是往台灣主體路線,也就是一邊一國的方向調整?我們沒有結論,大家可以思考。”

陳致中是前總統陳水扁的兒子,記者問陳水扁對巴台斷交事件的看法。

陳致中說:“他(陳水扁)沒有特別講對這個事情的看法。當然我想,每個台灣人都關心台灣的前途,這是台灣未來何去何從的問題。”

這項調查顯示,51.5%的台灣民眾擔心,其他邦交國會陸續與台灣斷交,不擔心的佔41.9%。民調還顯示,58.7%的台灣民眾認為,巴台斷交對兩岸關係有負面影響;認為有正面影響的為19.3%;支持蔡英文就斷交事件所發聲明的為46.6%, 不支持的為39.5 %。

成功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蒙志成說,台巴斷交後民眾中出現所謂“撼獨” 現象。

他說﹕“台巴斷交遏制或者震撼了民眾想要獨立的想法,民眾不敢講出來,遏制了他們的聲音。但是趨統的也很有限,幾乎在統計誤差當中。這樣的一個結果表明,即便有所謂'撼獨',但是卻加強了台灣人民對對岸政府的敵意。形式上或許不再喊獨,可是實質上,內心上,已經跟你對岸不是一個國家,這樣一個效應是這次調查當中比較重要的發現。”

前立委林世嘉說,台灣年輕族群或許將決定台灣未來的主體意識方向。

她說﹕“四十歲以上的,就像我們這些人,我們小時候,念的地理都是長江黃河,西起哪裡,東至哪裡,等等的教育世代,和20至39歲的群體比較,他們有很大的差異。我覺得比例太高了很難逆轉。他們在公共議題和國家認同上就很強烈。這些'天然毒'我們把它定義出來是在太陽花學運之後。”

林世嘉說,所有政黨、所有兩岸領導人,都不能忽略這個趨勢,愈年輕的,台灣認同愈強。

針對有輿論說,假如台灣“中華民國”的邦交國斷光光,那時“台灣國”倒是可以出現。對此,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發長李明峻首先提出一個法律問題。

他說﹕“目前的邦交國,就是承認中華民國的國家。承認中華民國是指中華民國代表中國,所以現在和我們建交的20個邦交國,如果從法律上來解釋的話,是指蔡英文是統治十三億人的總統。這個當然跟國際社會現實非常不符,是很畸形的狀況。”

不過,李明峻說,隨著台灣年輕世代的成長,逐漸成為台灣社會主體,中華民國這個圖騰將消失,上面的法律問題或許不在。

他說:“緩衝劑的中華民國愈來愈縮減的狀況,未來造成中國和台灣國直接對決的一天會出現。你們大家都很清楚,這是中國的困境,也是台灣的困境,甚至也是國際社會的困境。 ”

上述民調是由台灣趨勢民意調查股份有限公司6月17日至18日完成,調查對像是20歲以上的台灣民眾,完成樣本953份,抽樣誤差正負3.2%。

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曾建元在《綠營智庫在兩岸關係中的作用》一文中說,新台灣國策智庫在民進黨內並沒有特定的派系色彩,其影響力除辜寬敏個人聲望外,最主要來自其研究上的表現。

XS
SM
MD
LG